一种掘进机司机位置低噪音风幕阻隔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262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0
一种掘进机司机位置低噪音风幕阻隔尘装置,司机位U型风幕(1)围绕驾驶座椅可旋转式安装在车体前侧,综合控制箱体(4)安装在车体前侧且司机能够触碰到的位置,过滤式气源装置(3)安装在车体的后侧,过滤式气源装置(3)与其前侧司机位U型风幕(1)、多自由度送风装置(2)连接,司机位U型风幕(1)能够阻隔隧道内粉尘向司机位扩散,多自由度送风装置(2)给司机位精准输送过滤后的干净空气;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高效隔离掘进工作面回流粉尘,还能为司机提供清新空气,有效降低司机位置风幕出口噪音,提高掘进机司机舒适性。机司机舒适性。机司机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掘进机司机位置低噪音风幕阻隔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隔尘装置,具体是一种掘进机司机位置低噪音风幕阻隔尘装置,属于煤矿作业空气隔尘


技术介绍

[0002]掘进过程产生大量粉尘,掘进粉尘治理已成为煤矿井下粉尘防治的重点和难点。掘进机司机长期处于井下掘进作业环境中,掘进产生的大量微细粉尘会进入到矿工呼吸道中,进入人体的微细粉尘残留在肺中极易诱发尘肺病。此外,煤尘爆炸也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工身体安全。掘进过程中大量岩体破碎、掘进机运行、通风机运行等都会产生较大噪声,司机位置距离噪声点最近,受噪声影响最大,容易干扰司机工作,造成噪声聋等职业病。因此,全方位保护掘进机司机位置作业环境具有极大现实意义。
[0003]近几年,掘进工作面粉尘治理方法与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有干式除尘技术、湿式除尘、通风除尘等,但是,极少有专家关注掘进机司机位置的整体作业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掘进机司机位置低噪音风幕阻隔尘装置,不仅能高效隔离掘进工作面回流粉尘,给司机提供清新空气,还能有效降低司机位置风幕出口噪音,提高掘进机司机舒适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掘进机司机位置低噪音风幕阻隔尘装置,包括司机位U型风幕、多自由度送风装置、过滤式气源装置和综合控制箱体;司机位U型风幕围绕驾驶座椅可旋转式安装在车体前侧,综合控制箱体安装在车体前侧且司机能够触碰到的位置,过滤式气源装置安装在车体后侧,且过滤式气源装置与其前侧的司机位U型风幕、多自由度送风装置连接;
[0006]所述司机位U型风幕包括U型架体、风幕旋转油缸、U型架软管接头和下轴瓦,左长段、右长段、中间宽段组成U型架体框架结构,左长段、右长段、中间宽段均为中空结构,左长段与右长段下端靠近连接位置均焊有上轴瓦,所述上轴瓦与下轴瓦配合铰接于司机位靠背两侧,司机位U型风幕可绕下轴瓦中心旋转,方便司机进出驾驶室;
[0007]所述左长段右侧末端与V型连接架一侧垂直焊接,V型连接架拐角处焊接有拐角处销轴;右长段右侧末端焊接U型架软管接头,U型架软管接头与中空结构的左长段、右长段、中间宽段内部连通,左长段、右长段上端均布有喷头连接孔,中间宽段上均布有喷头连接孔;
[0008]所述中间宽段的喷头连接孔与10
°
倾斜过渡头底端适配连接,10
°
倾斜过渡头为中空结构,10
°
倾斜过渡头的顶端外侧表面刻有管螺纹,10
°
倾斜过渡头均向U型架体的外侧倾斜10
°

[0009]所述左长段和右长段的喷头连接孔与5
°
倾斜过渡头的底端适配连接,所述5
°
倾斜过渡头为中空结构,5
°
倾斜过渡头的顶端外侧表面刻有管螺纹,5
°
倾斜过渡头均向U型架体
外侧倾斜5
°
,10
°
倾斜过渡头、5
°
倾斜过渡头上均安装消音喷头,所述消音喷头包括喷头、消音器;所述喷头内腔为锥形,喷头的左端内侧刻有内管螺纹,并与10
°
倾斜过渡头和5
°
倾斜过渡头顶端管螺纹适配连接,喷头右端外侧刻有外直螺纹。
[0010]本专利技术的多自由度送风装置包括角度调节机构、一级油缸、大臂、二级驱动装置和底座;所述二级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电机通过螺栓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输出轴与大臂下端面连接;底座底部与车体焊接,底座上端与大臂下端面铰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左送风板、右送风板、中间连接结构、滑块、角度调节油缸、小臂、左连杆、右连杆和卡子;右送风板由右腔体、消音喷头和10
°
倾斜过渡头组成,右腔体为中空结构,其靠近中间连接结构的一侧开设竖向凹槽型铰接孔,右腔体背部焊接右送风板软管接头,并与右腔体内腔连通,右腔体上部中间段焊接右铰接轴;右腔体内表面右端开有4
×
6个喷头连接孔,喷头连接孔与10
°
倾斜过渡头、消音喷头连接;左送风板与右送风板对称安装;所述中间连接结构包括背部接头、顶部滑槽、中间腔室,中间腔室为中空结构,上部左右两侧边分别通有长铰接孔,顶部滑槽焊接在中间腔室背部上端,背部接头焊通在中间腔室背部下端,背部接头内部刻有内管螺纹,外部圆周均布加强筋,背部左右两端焊有中间连接软管接头;中间连接软管接头通过软管分别与左送风板和右送风板连接;所述滑块嵌在顶部滑槽内,且滑块能够沿滑槽前后滑动;所述左送风板铰接在中间连接结构左端,右送风板铰接在中间连接结构右端;所述左连杆与右连杆的一端都铰接在滑块圆柱轴上,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左送风板和右送风板上;所述角度调节油缸包括调节油缸缸体、调节油缸座体、调节油缸顶盖、调节油缸底盖、调节油缸活塞杆,调节油缸底盖焊接在调节油缸缸体底部,调节油缸顶盖焊接在调节油缸缸体顶部,调节油缸顶盖中间开有孔道,孔道内腔采用橡胶密封;所述一级调节油缸结构与角度调节油缸相同;调节油缸活塞杆一端为橡胶材料,与缸体内腔紧密贴合,另一端焊接在滑块的半圆柱端面上;调节油缸座体上端焊接在调节油缸缸体下部,下端焊接在小臂上端面;所述小臂内部开有通风孔道,前端外侧刻有外管螺纹,与中间连接结构的背部接头内螺纹连接,后端面焊有小臂软管接头,侧面开有两铰接孔;所述卡子由圆盘与圆柱焊接而成,圆柱段头部开有销钉孔;所述大臂上端焊有铰接点,与小臂侧面的孔铰接,并用卡子固定,大臂背部中间靠上位置焊接铰接头,并与一级油缸底部铰接,大臂的下端面开有通孔。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式气源装置包括直管、滤筒、弯管、抽风装置和气源电机,所述抽风装置与气源电机连通,气源电机通过地脚的孔与车体螺栓连接;所述滤筒包括滤筒外壳、褶皱滤芯、滤筒下端盖、密封圈、支撑腿,滤筒外壳右端均布螺栓孔;褶皱滤芯置于滤筒外壳内部;滤筒端盖为法兰盘,法兰盘均布螺栓孔,法兰盘中间为通孔,并与直管连通用于进气;密封圈位于滤筒外壳与滤筒端盖中间;滤筒外壳与滤筒端盖通过螺栓连接;支撑腿一端焊接在滤筒外壳外侧面,一端通过螺栓与车体连接;弯管一端与滤筒外壳左侧相连,另一端与抽风装置进气口连通,抽风装置出气口同时连通U型架体的U型架软管接头和小臂软管接头,同时为司机位U型风幕与多自由度送风装置供气。
[0012]本专利技术的风幕旋转油缸包括旋转油缸缸体、旋转油缸顶盖、旋转油缸底部连接头、旋转油缸活塞杆;所述旋转油缸底部连接头右端开有下铰接孔,与车体铰接,左端焊接在旋转油缸缸体底部;旋转油缸活塞杆下端为橡胶圈,使其与旋转油缸缸体内腔紧密贴合,上端开有上铰接孔,与V型连接架拐角处焊接的拐角处销轴铰接;旋转油缸顶盖焊接在旋转油缸
缸体顶端,旋转油缸顶盖中间开有孔道,孔道内腔采用橡胶进行密封。
[0013]本专利技术的消音器有三层结构,内层结构采用耐磨塑料,且其内侧内螺纹与喷头右端外直螺纹连接,中层结构充填玻璃棉消音材料,外层采用铝制外壳紧裹住整个消音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掘进机司机位置低噪音风幕阻隔尘装置,包括司机位U型风幕(1)、多自由度送风装置(2)、过滤式气源装置(3)和综合控制箱体(4);其特征在于,司机位U型风幕(1)围绕驾驶座椅可旋转式安装在车体前侧,综合控制箱体(4)安装在车体前侧且司机能够触碰到的位置,过滤式气源装置(3)安装在车体后侧,且过滤式气源装置(3)与其前侧司机位U型风幕(1)、多自由度送风装置(2)连接;所述司机位U型风幕(1)包括U型架体(11)、风幕旋转油缸(15)、U型架软管接头(16)和下轴瓦(17),左长段(111)、右长段(112)、中间宽段(113)组成U型架体(11)为框架结构,左长段(111)、右长段(112)、中间宽段(113)均为中空结构,左长段(111)与右长段(112)下端靠近连接位置焊有上轴瓦(115),所述上轴瓦(115)与下轴瓦(17)配合铰接于司机位靠背两侧,司机位U型风幕(1)可绕下轴瓦(17)中心旋转;所述左长段(111)右侧末端与V型连接架(114)一侧垂直焊接,V型连接架(114)拐角处焊接有拐角处销轴(116);右长段(112)右侧末端焊接U型架软管接头(16),左长段(111)、中间宽段(113)、右长段(112)上端均开有喷头连接孔;所述中间宽段(113)的喷头连接孔与10
°
倾斜过渡头(12)底端适配连接,10
°
倾斜过渡头(12)为中空结构,其顶端外侧表面刻有管螺纹,10
°
倾斜过渡头(12)均向U型架体(11)外侧倾斜10
°
;所述左长段(111)和右长段(112)的喷头连接孔与5
°
倾斜过渡头(13)底端适配连接,所述5
°
倾斜过渡头(13)为中空结构,其顶端外侧表面刻有管螺纹,5
°
倾斜过渡头(13)均向U型架体(11)外侧倾斜5
°
,10
°
倾斜过渡头(12)、5
°
倾斜过渡头(13)上均安装消音喷头(14),所述消音喷头(14)包括喷头(141)、消音器(142);所述喷头(141)内腔为锥形,其左端内侧刻有内管螺纹,与10
°
倾斜过渡头(12)和5
°
倾斜过渡头(13)顶端管螺纹适配连接,喷头(141)右端外侧刻有外直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掘进机司机位置低噪音风幕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自由度送风装置(2)包括角度调节机构(21)、一级油缸(22)、大臂(23)、二级驱动装置(24)和底座(25);所述二级驱动装置(24)包括电机(241)和减速器(242),电机(241)通过螺栓与减速器(242)连接,减速器(242)输出轴与大臂(23)下端面连接;底座(25)底部与车体焊接,底座(25)上端与大臂(23)下端面铰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1)包括左送风板(211)、右送风板(212)、中间连接结构(213)、滑块(214)、角度调节油缸(215)、小臂(216)、左连杆(217)、右连杆(218)和卡子(219);右送风板(212)包括右腔体(27)、消音喷头(14)和10
°
倾斜过渡头(12),右腔体(27)为中空结构,其靠近中间连接结构(213)的一侧开设竖向凹槽型铰接孔(273),右腔体(27)背部焊接右送风板软管接头(271),并与右腔体(27)内腔连通,右腔体(27)上部中间段焊接右铰接轴(272);右腔体(27)内表面右端开有4
×
6个喷头连接孔,喷头连接孔与10
°
倾斜过渡头(12)、消音喷头(14)连接;左送风板(211)与右送风板(212)对称安装;所述中间连接结构(213)包括背部接头(28)、顶部滑槽(29)、中间腔室(30),中间腔室(30)为中空结构,上部左右两侧边分别通有长铰接孔(301),顶部滑槽(29)焊接在中间腔室(30)背部上端,背部接头(28)焊通在中间腔室(30)背部下端,背部接头(28)内部刻有内管螺纹,外部圆周均布加强筋,背部左右两端焊有中间连接软管接头(267);中间连接软管接
头(267)通过软管(220)分别与左送风板(211)和右送风板(212)连接;所述滑块(214)嵌在顶部滑槽(29)内,且滑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航林钇含郭乔松韩沐泽周福宝李继华骆宇晨侯钧彭港成陈兴岳温国祥周安康顾德毅周京倪骏遥付迪文顾俊彦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阳光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