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采样纸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阵列孔隙结构的采样纸,包括采样纸主体,采样纸主体的外侧安装有延长板,延长板的顶部安装有环状空心柱,延长板的顶部设有暂存槽,延长板远离采样纸主体的一侧安装有提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交织层,有利于采样片进样的效率,现有的采样片常使用聚四氟乙烯或玻璃纤维的采样布,在采样布表面滴液体样品时,液体样品容易直接从采样布表面滑落,并且加热时受热并不均匀,通过设有交织层,在滴上液体样品时,由于采样片采用的是网格结构,液体样品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会在采样片上散开,并于镂空的网格中形成一个个液膜,这样液体样品既不会脱附,在加热时受热更加均匀。在加热时受热更加均匀。在加热时受热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阵列孔隙结构的采样纸
[0001]本技术涉及采样纸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阵列孔隙结构的采样纸。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采样纸或采样布由于组成材料的原因,高温下易变形或损坏,采样纸或采样布暴露在空气中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或者塑化剂等干扰物,进样时,在高温下会将干扰物释放出来,干扰后续的分析检测,目前,越来越多的离子迁移谱产品为了得到更好的谱图信号及优化离子迁移谱性能,一般选择对采样纸进行前处理操作,这就要求采样纸具备一定的疏水,耐酸碱,耐温,尺寸稳定不易发生形变等特点。
[0003]现有的离子迁移谱采样载体,多使用采样纸或者聚四氟乙烯或玻璃纤维的采样布,采样纸一般有良好的透气性,但其不能进行复杂的前处理,且因其表面较发达的微孔隙结构,易吸收空气中的干扰后续测试,目前较常见为聚四氟乙烯或玻璃纤维的采样布,其表面光滑无孔隙,透气性较差,且由于材料的原因有较强的疏水性,当在采样布表面滴上液体样品时易形成水珠直接在采样布表面滑落,且液滴在加热时受热也不均匀,当采样布在进行固体样品采集时,其光滑的表面也不易于固体样品的附着,因此亟需一种具有阵列孔隙结构的采样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阵列孔隙结构的采样纸,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阵列孔隙结构的采样纸,包括采样纸主体,所述采样纸主体的外侧安装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的顶部安装有环状空心柱,所述延长板的顶部设有暂存槽,所述延长板远离采样纸主体的一侧安装有提手。
[0006]进一步的,所述提手的内腔开设有通槽,所述提手内腔开设的通槽内安装有高强度板片。
[0007]进一步的,所述暂存槽的凹槽结构是延长板表面设有向下凹陷,从而形成凹槽状,所述暂存槽的直径与环状空心柱的内侧直径相同,所述暂存槽的直径为0.4
‑
1.1cm,所述暂存槽的深度为0.8
‑
2.5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采样纸主体的顶部设有特氟龙布层,所述特氟龙布层的底部设有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底部设有交织层,所述交织层的底部设有聚丙烯层,所述聚丙烯层的底部设有聚四氟乙烯层,所述聚四氟乙烯层的内部设有氟碳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特氟龙布层的结构为具有阵列孔隙的正三角状网格,所述玻璃纤维层的结构为阵列孔隙的倒三角状网格,所述交织层是由特氟龙布与玻璃纤维相互交织,从而组成具有阵列孔隙的正方形状网格,聚丙烯层的结构为阵列孔隙的正三角状网格,所述聚四氟乙烯层的结构为阵列孔隙的倒三角状网格。
[0010]进一步的,所述特氟龙布层的厚度为0.5
‑
1.2mm,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厚度为0.5
‑
1.2mm,所述交织层的厚度为0.8
‑
1.7mm,所述聚丙烯层的厚度为0.4
‑
1.1mm,所述聚四氟乙烯层的厚度为0.6
‑
1.2mm。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设有交织层,有利于采样片进样的效率,现有的采样片常使用聚四氟乙烯或玻璃纤维的采样布,这种组成的采样布表面光滑无孔隙,透气性差,并且有较强的疏水性,在采样布表面滴液体样品时,液体样品容易直接从采样布表面滑落,并且加热时受热并不均匀,通过设有交织层,在滴上液体样品时,由于采样片采用的是网格结构,液体样品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会在采样片上散开,并于镂空的网格中形成一个个液膜,这样液体样品既不会脱附,在进样时又使液体脱附受热更加均匀。
[0013]2.本技术通过设有提手,有利于使用者使用采样纸,在使用采样纸时,通过设有提手,使用者无需接触采样纸主体便可拿起,并且提手的内腔设有高强度板片,可以增加提手的硬度,使其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提手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采样字剖面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聚四氟乙烯层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为:1、采样纸主体;101、特氟龙布层;102、玻璃纤维层;103、交织层;104、聚丙烯层;105、聚四氟乙烯层;106、氟碳蜡;2、延长板;3、暂存槽;4、环状空心柱;5、提手;501、高强度板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具有阵列孔隙结构的采样纸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参照图1
‑
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阵列孔隙结构的采样纸,包括采样纸主体1,采样纸主体1的外侧安装有延长板2,延长板2的顶部安装有环状空心柱4,延长板2的顶部设有暂存槽3,延长板2远离采样纸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提手5,提手5的内腔开设有通槽,提手5内腔开设的通槽内安装有高强度板片501,暂存槽3的凹槽结构是延长板2表面设有向下凹陷,从而形成凹槽状,暂存槽3的直径与环状空心柱4的内侧直径相同,暂存槽3的直径为0.4
‑
1.1cm,暂存槽3的深度为0.8
‑
2.5mm,采样纸主体1的顶部设有特氟龙布层101,特氟龙布层101的底部设有玻璃纤维层102,玻璃纤维层102的底部设有交织层103,交织层103的底部设有聚丙烯层104,聚丙烯层104的底部设有聚四氟乙烯层105,聚四氟乙烯层105的内部设有氟碳蜡106,特氟龙布层101的结构为具有阵列孔隙的正三角状网格,玻璃纤维层102的结构为阵列孔隙的倒三角状网格,交织层103是由特氟龙布与玻璃纤维相互交织,从而组
成具有阵列孔隙的正方形状网格,聚丙烯层104的结构为阵列孔隙的正三角状网格,聚四氟乙烯层105的结构为阵列孔隙的倒三角状网格,特氟龙布层101的厚度为0.5
‑
1.2mm,玻璃纤维层102的厚度为0.5
‑
1.2mm,交织层103的厚度为0.8
‑
1.7mm,聚丙烯层104的厚度为0.4
‑
1.1mm,聚四氟乙烯层105的厚度为0.6
‑
1.2mm。
[0021]参照图3,本技术通过设有交织层103,有利于采样片进样的效率,现有的采样片常使用聚四氟乙烯或玻璃纤维的采样布,这种组成的采样布表面光滑无孔隙,透气性差,并且有较强的疏水性,在采样布表面滴液体样品时,液体样品容易直接从采样布表面滑落,并且加热时受热并不均匀,通过设有交织层103,在滴上液体样品时,由于采样片采用的是网格结构,液体样品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阵列孔隙结构的采样纸,包括采样纸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纸主体(1)的外侧安装有延长板(2),所述延长板(2)的顶部安装有环状空心柱(4),所述延长板(2)的顶部设有暂存槽(3),所述延长板(2)远离采样纸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提手(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阵列孔隙结构的采样纸,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5)的内腔开设有通槽,所述提手(5)内腔开设的通槽内安装有高强度板片(5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阵列孔隙结构的采样纸,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槽(3)的凹槽结构是延长板(2)表面设有向下凹陷,从而形成凹槽状,所述暂存槽(3)的直径与环状空心柱(4)的内侧直径相同,所述暂存槽(3)的直径为0.4
‑
1.1cm,所述暂存槽(3)的深度为0.8
‑
2.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阵列孔隙结构的采样纸,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纸主体(1)的顶部设有特氟龙布层(101),所述特氟龙布层(101)的底部设有玻璃纤维层(102),所述玻璃纤维层(102)的底部设有交织层(103),所述交织层(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加强,刘惠强,王海滨,孙刚,李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禾嘉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