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52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两端的两个金属壳。绝缘本体设有顶面、两个相对的第一外侧面及两个相对的第二外侧面。金属壳包括顶壁、自顶壁的外侧缘向下弯折的侧壁及自侧壁的两端分别向内弯折的两个延伸壁,侧壁及两个延伸壁形成U形结构。其中,顶壁覆盖绝缘本体的顶面,侧壁覆盖绝缘本体的第一外侧面,两个延伸壁分别覆盖绝缘本体的两个第二外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金属壳设置了顶壁、自顶壁弯折的侧壁以及自侧壁弯折的延伸壁,可以更全面的包覆到绝缘本体,包括绝缘本体的拐角处,具有更好的屏蔽效果。具有更好的屏蔽效果。具有更好的屏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对板(BTB)连接器,主要用于连接两个印刷电路板(PCB),板对板(BTB)连接器包含了塑胶本体及固定在塑胶本体上的若干端子,端子由导电材料(以铜合金为主)所制成,端子与印刷电路板(PCB)之间传输电流及信号。近年来,电子设备朝着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使得板对板连接器逐步取代传统扁平电缆成为必然的趋势,以达成将电子设备体积缩小化的目的。但是,当今电子设备的讯号传输需求量大,导致板对板连接器中传输讯号端子的数量也相对提高,使得传输讯号端子间的摆放位置相当靠近,如此,当板对板连接器的传输讯号端子于高速讯号传送时,即容易衍生电磁干扰、串音干扰等问题。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性能。
[0005]具体地,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两端的两个金属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顶面、两个相对的第一外侧面及两个相对的第二外侧面;所述金属壳包括顶壁、自所述顶壁的外侧缘向下弯折的侧壁及自所述侧壁的两端分别向内弯折的两个延伸壁,所述侧壁及两个所述延伸壁形成U形结构,所述顶壁覆盖所述顶面,所述侧壁覆盖所述第一外侧面,两个所述延伸壁分别覆盖两个所述第二外侧面。
[000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四周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周壁,所述底壁及所述侧周壁围设成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导电端子固定在所述侧周壁上并设有凸伸入所述收容腔内的接触部。
[000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壁设有避让所述收容腔的插入口的U形缺口。
[000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的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导引翻边。
[000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壁的相对两侧缘向下弯折形成一对卡臂,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分别对应设有一对卡槽,所述卡臂插入所述卡槽内。
[00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设有位于所述侧周壁外侧的平台部,所述平台部支撑所述金属壳。
[00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壁设有向下贯穿的凹口,所述绝缘本体对应设有自所述平台部向上延伸的凸块,所述凸块卡入所述凹口内。
[00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自所述平台部向上延伸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侧周壁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延伸壁的末端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00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块与所述限位块沿纵长向对齐设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电连接器的金属壳设置了顶
壁、自顶壁弯折的侧壁以及自侧壁弯折的延伸壁,可以多方位的包覆到绝缘本体,包括绝缘本体的拐角处,具有更好的屏蔽效果。
[00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3为图2中的屏蔽件的立体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绝缘本体1、收容腔10、底壁11、侧周壁12、顶面13、第一外侧面14、第二外侧面15、卡槽16、平台部17、凸块18、限位块19、限位槽191、导电端子2、接触部21、金属壳3、顶壁31、侧壁32、延伸壁33、末端331、缺口34、导引翻边35、卡臂36、凹口37。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0022]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为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若干导电端子2及两个金属壳3,绝缘本体1的中心处形成收容腔10,用于收容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未图示)。若干导电端子2固定在绝缘本体1上并位于收容腔10的相对两侧,导电端子2设有凸伸入收容腔10内的接触部21,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端子(未图示)接触。绝缘本体1为塑胶注塑成型,导电端子2可以采用组装或膜内注塑的方式固定至绝缘本体1上。两个金属壳3分别组装固定在绝缘本体1的两端,用于屏蔽电磁干扰,改善信号传输质量。
[0023]参考图2所示,绝缘本体1为矩形块状,包括底壁11及自底壁11四周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周壁12,底壁11及侧周壁12围设成上述收容腔10,若干导电端子2固定在侧周壁12的相对两侧。侧周壁12设有顶面13、两个相对的第一外侧面14及两个相对的第二外侧面15,两个第一外侧面14及两个第二外侧面15围成矩形。金属壳3由金属片制成,包括顶壁31、自顶壁31的外侧缘向下弯折的侧壁32及自侧壁32的两端分别向内弯折的两个延伸壁33,侧壁32及两个延伸壁33形成U形结构,顶壁31位于侧壁32及两个延伸壁33围成的U形框口内。组装时,金属壳3向下固定至绝缘本体1的两端,金属壳3的顶壁31覆盖侧周壁12的顶面13,金属壳3的侧壁32覆盖侧周壁12的第一外侧面14,金属壳3的两个延伸壁33分别覆盖侧周壁12的两个第二外侧面15。请留意,这里说的覆盖可以是部分覆盖,结合图2所示,第二外侧面15是由两个金属壳3的两个延伸壁33共同覆盖的,也就是单个金属壳3的延伸壁33大概覆盖了一半的第二外侧面15。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金属壳设置了顶壁、自顶壁弯折的侧壁以及自侧壁弯折的延伸壁,可以多方位的包覆到绝缘本体,包括绝缘本体的拐角处,具有更好的屏蔽效果。
[0024]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本体1大致沿纵长状延伸,收容腔10也是纵长向延伸,两金属壳3的顶壁31分别位于收容腔10的纵长向的两端。金属壳3的顶壁31设有避让收容腔10的插入口的U形缺口34,故,顶壁31不影响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收容腔10内。进一步的,顶壁31在缺口34的边缘还设有向下延伸的导引翻边35,导引翻边35可以采用半抽引的方式形成,可引导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顺利插入收容腔10内。
[0025]顶壁31在横向上的相对两侧缘向下弯折形成一对卡臂36,绝缘本体1的侧周壁12的两端分别对应设有一对卡槽16,卡臂36插入卡槽16内,可将金属壳3定位在绝缘本体1上。
[0026]继续参考图1及图2所示,底壁11设有位于侧周壁12的外侧的两个平台部17,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平台部17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外侧面15的外侧,平台部17可向上支撑金属壳3。
[0027]绝缘本体1还设有自平台部17向上延伸的凸块18,凸块18可与侧周壁1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两端的两个金属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顶面、两个相对的第一外侧面及两个相对的第二外侧面;所述金属壳包括顶壁、自所述顶壁的外侧缘向下弯折的侧壁及自所述侧壁的两端分别向内弯折的两个延伸壁,所述侧壁及两个所述延伸壁形成U形结构,所述顶壁覆盖所述顶面,所述侧壁覆盖所述第一外侧面,两个所述延伸壁分别覆盖两个所述第二外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四周边缘向上延伸的侧周壁,所述底壁及所述侧周壁围设成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导电端子固定在所述侧周壁上并设有凸伸入所述收容腔内的接触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设有避让所述收容腔的插入口的U形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伟朱跃龙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