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翻身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482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翻身枕,涉及翻身枕技术领域,包括:头枕,头枕一侧设有可调节高度的靠枕;配合枕,配合枕设于靠枕一侧,用于与靠枕配合辅助患者维持侧卧状态;及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设于靠枕内,用于对病患的背部进行升温,提高血流速度以及外用药物的吸收速度加快病患痊愈。该种术后翻身枕能够根据患者的创伤部位对靠枕的高度进行调节,避开创口同时提供稳定的支撑,防止出现姿势错误脊椎受伤的情况发生,其次利用加热组件对病患的背部加热加快血流流速,进而提高药品的吸收效率。进而提高药品的吸收效率。进而提高药品的吸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翻身枕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具
,具体是术后翻身枕。

技术介绍

[0002]进行过腰椎手术的病人,宜在术后根据腰椎损害节段,采取左右侧卧位交替,侧卧时枕头与肩等高,轴线翻身,保持颈部中立位,翻身时应特别注意颈、背、骶部保持一个水平轴线。且术后卧床时间长,为防止压疮,以及保持脊柱在同一水平轴线,当前市面上常见的传统方法是侧卧时使用翻身枕放于腰背部,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每个患者的手术位置不同,手术后背后留下创口的位置也不同,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调节高度的翻身枕很难适应具体患者的需求,应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支撑并避开创口部位,导致使用时很难保证整个脊柱受力均匀且能起到固定作用,而不当的姿势会加重损伤及身体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提供术后翻身枕,能够根据患者的创伤部位对靠枕的高度进行调节,避开创口同时提供稳定的支撑,防止出现姿势错误脊椎受伤的情况发生,其次利用加热组件对病患的背部加热加快血流流速,进而提高药品的吸收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后翻身枕,包括:头枕,所述头枕一侧设有可调节高度的靠枕;配合枕,所述配合枕设于所述靠枕一侧,用于与所述靠枕配合辅助患者维持侧卧状态;及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靠枕内,用于对病患的背部进行升温,提高血流速度以及外用药物的吸收速度加快病患痊愈。
[0005]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靠枕内部的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内部填充有水,设于所述蓄水腔内部一侧的微型泵机,所述微型泵机一侧连接有泵管,且所述泵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腔内部相连接,设于所述蓄水腔内部的多根加热管。
[0006]进一步的,所述靠枕还包括,设于所述靠枕底部的活动块,且所述活动块底部设有螺纹孔,设于所述靠枕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内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转动连接,设于所述螺纹杆底部的转盘,且所述转盘一侧突出于所述底板外表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外表面套设有氧化锆陶瓷材料制成的绝缘保护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靠枕底部开设有多个活动腔,所述活动块与所述活动腔滑动连接,且所述活动块顶部与所述活动腔内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0009]进一步的,所述靠枕外表面设有一层柔性垫层,且所述柔性垫层采用剑麻纤维材料制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靠枕内设有锂电池,所述靠枕一侧设有按压开关,且所述按压开关分别与所述锂电池、微型泵机和加热管电性连接。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翻身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优点在于,在利用头枕、配合枕与靠枕维持患者保持一字型姿势以保证自身脊椎的受力平衡,进而对其脊椎进行保护,同时利用可以调节高度的靠枕使得装置能够适应患者的需求,利用调节在避开创口位置的同时对腰椎进行稳定支撑,防止出现如扭曲或弯曲的姿势错误脊椎受伤的情况发生,其次,利用加热组件对病患的背部进行加热,通过加热加快血流流速,进而提高药品的吸收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靠枕结构剖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7]图1

4中:1、头枕;101、配合枕;2、靠枕;201、柔性垫层;202、活动腔;203、复位弹簧;204、活动块;205、螺纹孔;3、底板;301、螺纹杆;302、转盘;4、蓄水腔;401、微型泵机;402、泵管;403、加热管;5、锂电池;501、按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术后翻身枕,该术后翻身枕可以实现能够根据患者的创伤部位对靠枕的高度进行调节,避开创口同时提供稳定的支撑,防止出现姿势错误脊椎受伤的情况发生,其次利用加热组件对病患的背部加热加快血流流速,进而提高药品的吸收效率。以下对该术后翻身枕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予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

4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术后翻身枕,包括:头枕1,头枕1一侧设有可调节高度的靠枕2;配合枕101,配合枕101设于靠枕2一侧,用于与靠枕2配合辅助患者维持侧卧状态;及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设于靠枕2内,用于对病患的背部进行升温,提高血流速度以及外用药物的吸收速度加快病患痊愈。
[0021]示例性的,本方案中的微型泵机401的型号也可为MAN000153

1A,利用微型泵机401中的电机与叶轮制造朝向泵管402的负压,通过负压吸收蓄水腔4内部的水进行循环,而微型泵机401与按压开关配合使用,为本
内的成熟常规技术,且本方案并未对微型泵机401和按压开关的电路或程序作出改进,其之间电路连接方式也属于公用常规技术,因此不对其电路连接关系进行赘述。
[0022]在使用过程中,患者能够将头枕在头枕1上,并面向配合枕101,此时配合枕101将会位于患者的胸前并限制患者的身体位置,使得患者需要背对着靠枕2并将背部垫在靠枕2上,以此通过靠枕2对患者的脊椎背部等进行支撑,进而维持脊柱受力在同一水平面上,降低脊柱扭曲的程度,对患者的腰椎等进行保护。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包括:设于靠枕2内部的蓄水腔4,蓄水腔4内部填充有水,设于蓄水腔4内部一侧的微型泵机401,微型泵机401一侧连接有泵管402,且泵管402的另一端与蓄水腔4内部相连接,设于蓄水腔4内部的多根加热管402。
[0024]通过按压开关501启动微型泵机401以及加热管403,此时加热管403将会对蓄水腔4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同时利用微型泵机401将加热后的水泵入泵管402中,通过泵管402将水中的热量传递至靠枕2上以及柔性垫层201上,当使用者将靠枕2垫在自己的腰背处时,热量将会进一步的传递至患者的背部,在温热的水流导热下,患者腰背处的血液流速将会增快,并加快外敷或内服药物的吸收,提高患者的痊愈速度,同时使用水流进行导热的方式能够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原理,防止使用过程中速度提升过快对患者造成烫伤的情况发生,提高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靠枕2还包括,设于靠枕2底部的活动块204,且活动块204底部设有螺纹孔205,设于靠枕2底部的底板3,底板3内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01,且螺纹杆301与螺纹孔205螺纹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翻身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所述头枕一侧设有可调节高度的靠枕;配合枕,所述配合枕设于所述靠枕一侧,用于与所述靠枕配合辅助患者维持侧卧状态;及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靠枕内,用于对病患的背部进行升温,提高血流速度以及外用药物的吸收速度加快病患痊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翻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靠枕内部的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内部填充有水;设于所述蓄水腔内部一侧的微型泵机,所述微型泵机一侧连接有泵管,且所述泵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腔内部相连接;设于所述蓄水腔内部的多根加热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翻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枕还包括:设于所述靠枕底部的活动块,且所述活动块底部设有螺纹孔;设于所述靠枕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内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媚徐琳黄萍林婷婷国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