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45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套管,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上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外套管内镶嵌有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为弧形状,且所述外套管底部通过螺装方式连接着介入端头;所述介入端头呈锥形状,且所述介入端头与所述外套管相通;所述介入端头内壁上固定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至少间隔设置两道,所述内套管包括主套管与副套管,所述主套管与副套管采用分段式对接或是一体式结构;所述主套管与副套管内设置有双层隔腔,所述主套管与副套管的双层隔腔内活动设置有导入管,所述导入管沿着所述主套管与副套管内壁固定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入管延伸至所述副套管底部,且与所述副套管相通。且与所述副套管相通。且与所述副套管相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套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连接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套管。

技术介绍

[0002]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安放气管套管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增加有效通气量。
[0003]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都是金属套管,金属套管清洁消毒起来非常方便,能反复使用,可大大降低病人的治疗费用,也能大幅度的减少医疗垃圾。但是,当患者病情好转在拔管之前需要逐步进行封堵以达到耐受训练和适应性观察,而目前渐进性堵管法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口鼻呼吸模式,而现有的气管内套管并没有堵管功能,无法进行堵管适应性训练,采用额外的堵管工具程序较为繁琐,且频繁更换堵管工具还会增加患者感染的概率,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同时也不可以对气管内套管的口径进行调节;此外,现有的气管内套管由于管头设计不便于连接机械通气。
[0004]同时现有的气管套管由于在使用状态下设置的外置给药管与套管内置一体式结构,在使用状态下无法进行更换;
[0005]同时在使用状态下原有的气管内套管均是整体的金属或是非金属管体结构在使用状态下不能根据病患的需要进行更换或是调整;
[0006]原有的气管内套管在使用状态下与外套管配合进行机械通气,在使用状态下内套管由于与外套管配合容易在机械通气时窜动容易对气管隆突的刺激导致出血;同时目前临床对气管切开患者所用的金属套管为单腔设计,可通过内套管进行吸痰、吸氧、气道湿化、滴注药物,是气道不通畅或意识障碍患者维持肺通气,清理气道、控制肺部感染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套管腔为单腔,吸痰时吸痰管碰触到气管嵴,引起患者的剧烈不适、咳嗽,吸痰管对气管隆突的刺激容易导致出血,特别是应用抗凝剂的患者,如患者存在手术切口时,容易引起疼痛、切口裂开,如患者存在脑出血等原发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套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连接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套管,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上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外套管内镶嵌有内套管,所述外套管为弧形状,且所述外套管底部通过螺装方式连接着介入端头;
[0009]所述介入端头呈锥形状,且所述介入端头与所述外套管相通;
[0010]所述介入端头内壁上固定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至少间隔设置两道。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管包括主套管与副套管,所述主套管与副套管采用分段式对接或是一体式结构;
[0012]所述主套管与副套管内设置有双层隔腔。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套管与副套管的双层隔腔内活动设置有导入管,所述导入管沿着所述主套管与副套管内壁固定设置有两个。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入管延伸至所述副套管底部,且与所述副套管相通;
[0015]所述导入管插接于位于所述主套管与副套管圆周内壁上固定设有的圆形空槽道内,所述圆形空槽道底部与所述副套管相通,且所述圆形空槽道的末端的开有的孔径小于导入管的直径。
[0016]进一步地,所述副套管底部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着补偿组套,所述补偿组套分为上补偿段、下补偿段,且上补偿段、下补偿段之间固定设有卡套环;
[0017]所述卡套环的直径大于上补偿段、下补偿段的直径。
[0018]进一步地,所述卡套环为弹性材料设置,且所述上补偿段、下补偿段为螺旋管状,且上补偿段、下补偿段的补偿距离5

15mm;
[0019]所述卡套环与所述环形槽相配合。
[0020]进一步地,所述副套管设置为若干段,且若干段所述副套管通过螺装方式连接为一体,所述主套管与副套管为软体塑料材质制成;
[0021]所述副套管的圆周面上固定开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所述副套管为一体结构,且所述弧形槽与所述副套管不相通。
[0022]进一步地,所述副套管的圆周面上固定开有的弧形槽与所述外套管上固定开设有的圆孔道配合,所述圆孔道呈圆形排列,且设置若干个。
[0023]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管由锥形柱构成,且所述锥形柱内固定设有支撑杆,所述锥形柱的上端固定设有接头连接管,所述锥形柱的下端活动设有通气连接器,所述通气连接器上固定设有通气筛,所述通气筛与通气连接器为一体结构;
[0024]所述支撑杆上端延伸至所述接头连接管内部,且所述支撑杆端头位置固定设有空槽隔板,所述空槽隔板设置4

6个;
[0025]所述空槽隔板上方设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与所述接头连接管为滑动式连接,所述封堵板边缘镶嵌与所述接头连接管内壁开有的弧形槽道内。
[0026]进一步地,所述通气连接器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支撑杆下端延伸至所述通气连接器内部,且通过支架固定与所述通气连接器的内壁上。
[0027]所述通气连接器与所述锥形柱活动连接,且所述通气连接器能够进行360度旋转。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为避免在使用状态下,气道不通畅或意识障碍患者维持肺通气,吸痰时吸痰管碰触到气管嵴,引起患者的剧烈不适、咳嗽,吸痰管对气管隆突的刺激容易导致出血的情况,本技术在副套管7底部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着补偿组套,补偿组套分为上补偿段、下补偿段,且上补偿段、下补偿段之间固定设有卡套环,通过卡套环与所述环形槽相配合进行固定;同时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下便于对卡套环进行固定,卡套环的直径大于上补偿段、下补偿段的直径;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下通过设置的上补偿段、下补偿段增加相应的补偿量,所述卡套环为弹性材料设置,且所述上补偿段、下补偿段为螺旋管状,且上补偿段、下补偿段的补偿距离5

15mm;
[0030]为了便于在使用时避免现有的气管内套管没有堵管功能,无法进行堵管适应性训
练,缩减繁琐的堵管程序,降低因频繁更换堵管工具增加患者感染的概率,本技术设置了空槽隔板与封堵板,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下能够通过空槽隔板与封堵板配合机械进行导气处理(进行堵管适应性训练,缩减繁琐的堵管程序),支撑杆上端延伸至所述接头连接管内部,且所述支撑杆端头位置固定设有空槽隔板,空槽隔板设置4

6个;空槽隔板上方设有封堵板,封堵板与接头连接管为滑动式连接,封堵板边缘镶嵌与接头连接管内壁开有的弧形槽道内;
[0031]本技术为了避免在使用状态下内套管由于与外套管配合容易在机械通气时窜动对气管隆突的刺激导致出血的情况,本技术的内套管上设置有气囊仓,通过气囊挤压与外套管内壁进行固定;
[0032]本技术为了避免在使用状态下根据病患的需要进行更换或是调整内套管的长度或是形式,本技术中内套管设置成若干段,且由螺装对接方式进行连接,便于拆卸与组装。
附图说明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上端固定有固定板(2),所述外套管(1)内镶嵌有内套管(3),所述外套管(1)为弧形状,且所述外套管(1)底部通过螺装方式连接着介入端头(4);所述介入端头(4)呈锥形状,且所述介入端头(4)与所述外套管(1)相通;所述介入端头(4)内壁上固定开设有环形槽(5),所述环形槽(5)至少间隔设置两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3)包括主套管(6)与副套管(7),所述主套管(6)与副套管(7)采用分段式对接或是一体式结构;所述主套管(6)与副套管(7)内设置有双层隔腔(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套管(6)与副套管(7)的双层隔腔(9)内活动设置有导入管(10),所述导入管(10)沿着所述主套管(6)与副套管(7)内壁固定设置有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10)延伸至所述副套管(7)底部,且与所述副套管(7)相通;所述导入管(10)插接于位于所述主套管(6)与副套管(7)圆周内壁上固定设有的圆形空槽道内,所述圆形空槽道底部与所述副套管(7)相通,且所述圆形空槽道的末端的开有的孔径小于导入管(10)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套管(7)底部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着补偿组套(8),所述补偿组套(8)分为上补偿段(12)、下补偿段(13),且上补偿段(12)、下补偿段(13)之间固定设有卡套环(14);所述卡套环(14)的直径大于上补偿段(12)、下补偿段(13)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机械通气的气管内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环(14)为弹性材料设置,且所述上补偿段(12)、下补偿段(13)为螺旋管状,且上补偿段(12)、下补偿段(13)的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艳伟袁媛朱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