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用电热件、电芯模组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无人机技术

技术编号:375240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7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用电热件、电芯模组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无人机,上述电芯用电热件包括保护层及设置在保护层上的发热件,保护层用于与电芯接触,以给电芯加热,保护层包括至少一个侧贴部以及至少两个正贴部,每两个正贴部分别与一侧贴部连接。发热件包括至少一个导体部以及至少两个发热部,每两个发热部分别与一导体部连接。每一发热部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正贴部上,每一导体部一一对应设置于一侧贴部上。每一导体部一一对应设置于一侧贴部上。每一导体部一一对应设置于一侧贴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用电热件、电芯模组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无人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用电热件、电芯模组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在寒冷的天气中,允许无人机电池工作的化学反应会减慢,从而降低其整体容量。如果充满电的无人机电池在暖和的天气下(59℉或以上)可以提供20

25分钟的飞行时间,在较冷的天气,飞行时间可能会降至10

15分钟或更低。飞行前进行无人机电池预热,目标温度应为约75℉(25℃)。而锂离子电芯一般标准放电要求环境温度范围在

20℃~60℃,但低温环境下倍率放电会受限,导致锂离子电芯低温环境时大电流应用受限。为解决此问题,针对不同倍率放电需求,需要给锂离子电芯加热,以保证电芯大电流输出稳定性。
[0003]然而,传统的解决方式如图1所示是在相邻电芯间放置多片加热膜片,给电芯加热到设定温度后停止加热,随后电池输出放电。但传统的解决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在各排电芯间放置多片加热膜片,每片加热膜片均包括输入和输出两个接口,导致在制备电芯组时焊线多,从而导致制备电芯组的工艺复杂化。2、每片电芯所处位置不同,每片加热膜片的加热功率却一样,从而导致不同位置电芯表面温差大,进而导致各电芯放电不一致而影响电芯组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化,减少不同位置电芯表面温差的电芯用电热件、电芯模组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无人机。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电芯用电热件,包括保护层及设置在所述保护层上的发热件,所述保护层用于与电芯接触,以给所述电芯加热,所述保护层包括至少一个侧贴部以及至少两个正贴部,每两个所述正贴部分别与一侧贴部连接;
[0007]所述发热件包括至少一个导体部以及至少两个发热部,每两个所述发热部分别与一导体部连接;
[0008]每一所述发热部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所述正贴部上,每一所述导体部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所述侧贴部上。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发热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0]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子层及第二保护子层,所述发热件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护子层及所述第二保护子层之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子层包括第一导热层和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二保护子层包括第二导热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一粘结层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热层及所述发热件粘结,所述第二粘结层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热层及所述发热件粘结。
[0012]一种电芯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芯用电热件,所述电芯模组还包括
电芯组,所述电芯组的数量至少为三组;
[0013]所述侧贴部与所述正贴部的连接处具有弯折结构,以使两个所述正贴部之间形成容置腔体,其中一组所述电芯组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并使所述电芯组分别与两个所述正贴部的内壁相接触以及一个所述侧贴部的内壁相接触,另两个所述电芯组分别与两个所述正贴部的外壁相接触。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用电热件包括三个正贴部及两个侧贴部,每两个所述正贴部分别与一侧贴部连接,三个所述正贴部具体包括三个相互平行第一正贴部、第二正贴部及第三正贴部,两个所述侧贴部具体包括第一侧贴部和第二侧贴部;
[0015]所述电芯组的数量至少为四组,四组所述电芯组具体包括第一电芯组、第二电芯组、第三电芯组及第四电芯组,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四电芯组为单排电芯组,所述第二电芯组及第三电芯组为双排电芯组,所述第一电芯组与所述第一正贴部的第一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二电芯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正贴部的第二侧壁、第一侧贴部的内壁及所述第二正贴部的第一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三电芯组分别与所述第二正贴部的第二侧壁、第二侧贴部的内壁及所述第三正贴部的第一侧壁相接触,所述第四个电芯组与所述第三正贴部的第二侧壁相接触;
[0016]所述发热件具体包括三个所述发热部和两个所述导体部,分别为第一发热部、第二发热部、第三发热部、第一导体部及第二导体部,所述第一发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正贴部上,所述第二发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正贴部上,所述第三发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正贴部上,所述第一导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贴部上,所述第二导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贴部上;
[0017]其中,所述第一发热部的阻值大于所述第二发热部的阻值。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用电热件包括四个正贴部及三个侧贴部,每两个所述正贴部分别与一侧贴部连接,四个所述正贴部具体包括相互平行第一正贴部、第二正贴部、第三正贴部及第四正贴部,三个所述侧贴部包括第一侧贴部、第二侧贴部及第三侧贴部;
[0019]所述电芯组的数量至少为四组,四组所述电芯组具体包括第一电芯组、第二电芯组、第三电芯组,所述第一电芯组、所述第二电芯组和所述第三电芯组均为单排电芯组,所述第一电芯组与所述第一正贴部的内壁、所述第一侧贴部的内壁及所述第二正贴部的第一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二电芯组与所述第二正贴部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贴部的内壁及所述第三正贴部的第一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三电芯组与所述第三正贴部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贴部的内壁及所述第四正贴部的内壁相接触;
[0020]所述发热件具体包括四个所述发热部和三个所述导体部,分别为第一发热部、第二发热部、第三发热部、第四发热部、第一导体部、第二导体部及第三导体部,所述第一发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正贴部上,所述第二发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正贴部上,所述第三发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正贴部上,所述第四发热部设置在所述第四正贴部上,所述第一导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贴部上,所述第二导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贴部上,所述第三导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三侧贴部上;
[0021]其中,所述第二发热部的阻值和所述第三发热部的阻值均小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阻值。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模组还包括多个传感器组,所述单排电芯组包括
两个并排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每一所述传感器组包括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并与所述正贴部接触,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芯,并与所述正贴部接触。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及多个所述传感器组均与所述电芯组电连接。
[0024]一种电芯模组的控制方法,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芯模组执行,用于给所述电芯组加热,其中,所述电芯组的实时温度定义为T
batt
,包括如下步骤:
[0025]当T
batt
<3℃时,以所述发热件的100%功率进行加热;
[0026]当3℃≤T
batt
<7℃时,以所述发热件的90%功率进行加热;
[0027]当7℃≤T
batt
<12℃时,以所述发热件的80%功率进行加热;
[0028]当12℃≤T
batt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用电热件,包括保护层及设置在所述保护层上的发热件,所述保护层用于与电芯接触,以给所述电芯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包括至少一个侧贴部以及至少两个正贴部,每两个所述正贴部分别与一侧贴部连接;所述发热件包括至少一个导体部以及至少两个发热部,每两个所述发热部分别与一导体部连接;每一所述发热部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所述正贴部上,每一所述导体部一一对应设置于一所述侧贴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用电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发热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一保护子层及第二保护子层,所述发热件被夹持在所述第一保护子层及所述第二保护子层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用电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子层包括第一导热层和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二保护子层包括第二导热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所述第一粘结层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热层及所述发热件粘结,所述第二粘结层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热层及所述发热件粘结。4.一种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书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用电热件,所述电芯模组还包括电芯组,所述电芯组的数量至少为三组;所述侧贴部与所述正贴部的连接处具有弯折结构,以使两个所述正贴部之间形成容置腔体,其中一组所述电芯组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并使所述电芯组分别与两个所述正贴部的内壁相接触以及一个所述侧贴部的内壁相接触,另两个所述电芯组分别与两个所述正贴部的外壁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用电热件包括三个正贴部及两个侧贴部,每两个所述正贴部分别与一侧贴部连接,三个所述正贴部具体包括三个相互平行第一正贴部、第二正贴部及第三正贴部,两个所述侧贴部具体包括第一侧贴部和第二侧贴部;所述电芯组的数量至少为四组,四组所述电芯组具体包括第一电芯组、第二电芯组、第三电芯组及第四电芯组,所述第一电芯组和第四电芯组为单排电芯组,所述第二电芯组及第三电芯组为双排电芯组,所述第一电芯组与所述第一正贴部的第一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二电芯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正贴部的第二侧壁、第一侧贴部的内壁及所述第二正贴部的第一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三电芯组分别与所述第二正贴部的第二侧壁、第二侧贴部的内壁及所述第三正贴部的第一侧壁相接触,所述第四个电芯组与所述第三正贴部的第二侧壁相接触;所述发热件具体包括三个所述发热部和两个所述导体部,分别为第一发热部、第二发热部、第三发热部、第一导体部及第二导体部,所述第一发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正贴部上,所述第二发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正贴部上,所述第三发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正贴部上,所述第一导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贴部上,所述第二导体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贴部上;其中,所述第一发热部的阻值大于所述第二发热部的阻值。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用电热件包括四个正贴部及
三个侧贴部,每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文兵钟景阳郭永才刘长昊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赛能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