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神经酰胺合成的双歧杆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38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促进神经酰胺合成的双歧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筛选得到一株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852的两歧双歧杆菌JWA68,其发酵滤液可明显促进表皮细胞合成神经酰胺,同时抑制表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达到修复肌肤屏障功能,减轻肌肤的血管性高反应的功效,其用于敏感肌的日化品中,具有成本低、安全可靠、便于工业生产的优点。业生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促进神经酰胺合成的双歧杆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
,尤其涉及促进神经酰胺合成的双歧杆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不恰当的护肤过程、不合格的护肤产品,以及生活压力、熬夜、暴饮暴食或环境污染等问题都会导致人们健康的肌肤出现敏感问题,从而转化为敏感肌人群,据调查,约46%的中国女性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皮肤敏感。敏感肌是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对外界环境发生的高反应性状态,临床表现为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皮肤表现出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敏感肌人群的肌肤在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起感觉神经传入信号增强,导致皮肤对外界刺激反应性增强和皮肤免疫炎症反应,皮肤可能看起来正常或伴有红斑,其特点是屏障功能低下或屏障受损。
[0003]神经酰胺(Ceramide)又可被称为N

脂酰神经鞘胺醇,是细胞膜组成成分鞘磷脂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其中,细胞间脂质是角质层皮肤屏障的组成部分,其由神经酰胺(45%~55%)、游离脂肪酸(15%~20%)和胆固醇(20%~25%)的异质混合物组成,神经酰胺在维持皮肤物理屏障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神经酰胺可从外部直接补充或促进皮肤本身的神经酰胺产生能力,现有大量日化品中的产品配方中直接添加神经酰胺功效成分就是通过直接补充神经酰胺的方法,由于作为商品使用的高纯度神经酰胺(纯度98%以上),价格可高达500美元/kg,同时,从外部补充神经酰胺的方法与使用其他保湿剂等同样有效果持续性不够的问题,有些状态下的皮肤会存在对外源补充的神经酰胺吸收不充分,从而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功效。而促进皮肤本身的神经酰胺产生能力则无需从外部直接补充神经酰胺,由于是自身皮肤产生的神经酰胺,所分泌合成的也是皮肤所具有的常规结构的神经酰胺,可避免与自身皮肤适应性不好的等问题。
[0004]目前,关于如何在皮肤角质层中产生促进表皮神经酰胺合成的物质研究相当热门,如利用植物提取物,如灵芝、川芎等中提取,但由于天然植物资源可利用性有限,因而制造成本高。微生物发酵法由于活性物质丰富,也常用来制备神经酰胺合成促进剂,如日本专利文献JP09115236公开了一种神经酰胺合成促进剂,其以含有烟碱酸和/或烟酰胺的菌培养物为有效成分,菌培养物可以是乳酸菌培养物、双歧杆菌培养物、香菇菌体培养物或者酵母菌培养物,说明书部分数据表明培养基中无烟碱酸和/或烟酰胺的菌培养物不产生神经酰胺合成促进剂,该促进剂的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实质上以烟碱酸和/或烟酰胺作为有效成分,也导致这种神经酰胺合成促进剂的制备成本较高。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110170637.1公开了在含有豆渣和糖类的培养基中培养乳杆菌属的微生物,乳杆菌属的微生物是短乳杆菌、香肠乳杆菌、戊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棒状乳杆菌、弯曲乳杆菌、或消化乳杆菌,从其上清液中获得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和/或葡萄糖神经酰胺产生促进剂的方法。现有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能产生促进表皮神经酰胺合成的物质的微生物资源较少,需要开发更多低成本、高效的优势微生物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促进神经酰胺合成的双歧杆菌及其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两歧双歧杆菌JWA68(Bifidobacterium bifidum JWA68),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852。
[000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分离于人粪便,经MRS固体培养及16SrDNA分子鉴定其为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于2022年11月30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菌群,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
[0009]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群包括与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不存在相互拮抗或竞争关系的单个或多个菌形成的菌群,本专利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菌剂,其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群。
[0011]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剂的制剂类型可以为粉剂、颗粒剂或液体制剂,本专利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012]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剂还包括所述两歧双歧杆菌的发酵液,菌体,上清及其中所含活性物质,本专利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I)~III)所示中的任意一项在制备皮肤改善的产品中的应用:
[0014]I)、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或其溶胞物、提取物或代谢产物;
[0015]II)、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群;
[0016]III)、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菌剂。
[001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皮肤改善包括表皮屏障修复、舒缓敏感和/或抑制皮肤病原菌中的至少一种。
[001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具有表皮屏障修复的作用。所述的修复皮肤屏障包括修复皮肤由化学损伤、氧化损伤或光射损伤引起的皮肤屏障受损。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化学损伤包括任何可对人体造成轻度、中度或重度表皮细胞损伤的化学物质,本专利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019]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表皮屏障修复包括但不限于促进细胞神经酰胺的合成。神经酰胺是一类以神经酰胺为骨架的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维持角质层水分平衡及皮肤屏障修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促进神经酰胺合成的效率显著高于其它菌株。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以HaCaT细胞为受试对象,对不同菌株神经酰胺分泌量及分泌率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JWA68促进HaCaT细胞神经酰胺分泌量显著高于其它分离的菌株,达到了50.27μmol/L,其促进神经酰胺分泌率为111.86%。同时本专利技术的两歧双歧杆菌的发酵液的促神经酰胺分泌率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10%浓度的发酵液的促神经酰胺分泌率最显著。
[002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具有舒缓敏感的作用,所述舒缓敏感包括但不限于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所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基因包括但不限于VEGF。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以Hacat细胞为受试对象,研究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对皮肤舒缓敏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可显著降低SDS损伤的Hacat
细胞VEGF基因的表达,达到舒缓皮肤敏感的作用。
[002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具有抑制皮肤病原菌的作用,所述抑制皮肤病原菌包括但不限于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10%浓度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在制备促进神经酰胺合成的产品中的应用。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在促进Hacat细胞VEGF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皮肤改善的产品,其原料包括如下i)~iii)所示中的至少一种:
[0026]i)、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两歧双歧杆菌JWA68(Bifidobacterium bifidum JWA68),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852。2.菌群,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3.菌剂,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群。4.如下I)~III)所示中的任意一项在制备皮肤改善的产品中的应用:I)、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歧双歧杆菌或其溶胞物、提取物或代谢产物;II)、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群;III)、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改善包括表皮屏障修复、舒缓敏感和/或抑制皮肤病原菌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舒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