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漫灌暗装排水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99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2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漫灌暗装排水渠结构,涉及排水渠领域。本装置包括:排水渠本体和存水井,排水渠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渠盖槽,渠盖槽的内腔安装有渠盖,排水渠本体内腔的左侧开设有两个分流槽。本申请通过水位感应器感测排水渠本体内部水流位置较高,此时水位感应器将信号传至控制器,使得控制器开启水泵,继而水流在分流槽的内腔中通过导流板和导流块的配合导流下流经曲形路径,随后水流先后通过排水支管、L形管、输水管、沉淀管后进入存水井中,即可对排水渠的排水进行分流外排,提高了排水渠的排水效率,避免因排水渠空间有限造成积水排水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了内涝的发生。进而避免了内涝的发生。进而避免了内涝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漫灌暗装排水渠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排水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漫灌暗装排水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地上空间的使用趋近饱和,地下空间逐渐被利用,越来越多的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和地下人行道等等相继出现并广泛修建,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匮乏,减轻了地面交通压力。
[0003]地下停车场多通过暗装排水渠系统的配合将

地面

积水排至地库排水总管,随后积水排至城市公共排水系统,若遇到暴雨天气,较多雨水涌入地下停车场时,此时较多的积水流至排水渠,由于排水渠空间有限,使得其单位时间内排水量有限,可能出现排水渠中积水漫灌至

地面

,造成地库内涝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一种防漫灌暗装排水渠结构,避免因排水渠排水量有限造成积水漫灌,进而避免地下停车场内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漫灌暗装排水渠结构,通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漫灌暗装排水渠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漫灌暗装排水渠结构,包括:排水渠本体和存水井,排水渠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渠盖槽,渠盖槽的内腔安装有渠盖,排水渠本体内腔的左侧开设有两个分流槽,分流槽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流板,分流槽的内腔设置有导流块,分流槽内腔的下部为沉淀区,分流槽内腔的左侧连通有排水支管,排水支管贯穿至排水渠本体的左方,两个排水支管的左端共同连通有L形管,L形管的左端连通有输水管,输水管的左端连通有沉淀管,沉淀管与存水井之间设置有水泵,排水渠本体内腔的右侧安装有水位感应器,存水井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水泵和水位感应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位感应器感测排水渠本体内部水流位置较高,此时水位感应器将信号传至控制器,使得控制器开启水泵,继而水流在分流槽的内腔中通过导流板和导流块的配合导流下流经曲形路径,随后水流先后通过排水支管、L形管、输水管、沉淀管后进入存水井中,即可对排水渠的排水进行分流外排,提高了排水渠的排水效率,避免因排水渠空间有限造成积水排水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了内涝的发生。
[0007]优选的,渠盖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长条漏水槽,若干个长条漏水槽之间等距分布。
[0008]优选的,渠盖槽的内壁黏连有渠盖垫。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渠盖垫的设置,可在渠盖承受重力冲击时对其进行缓冲,避免渠盖直接与渠盖槽的内壁发生刚性碰撞,进而避免了渠盖因碰撞出现损坏的情况发生。
[0010]优选的,导流块右侧的前后侧均固定安装有孔块,孔块与排水渠本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孔块和膨胀螺栓的配合使用,便于对导流块进行拆装,进而便于对沉淀区中的淤泥进行清理,避免沉淀区清理不便的情况发生。
[0012]优选的,沉淀管为螺旋形状,沉淀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储泥盒,储泥盒的顶部与沉淀管之间连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储泥盒的设置,可对沉淀管中沉降的淤泥进行收集,避免沉淀管中因淤泥不便清理出现堵塞的情况发生。
[0014]优选的,水泵的进水端与沉淀管连通,水泵的出水端与存水井连通。
[0015]优选的,分流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网,滤网的底部与导流块的顶部相贴合。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滤网的设置,对进入分流槽的水流进行过滤,避免颗粒较大的杂质或则树叶等较大垃圾进入分流槽中,进而避免排水支管的进水口出现堵塞的情况发生。
[0017]优选的,导流块、孔块、膨胀螺栓和滤网均为不锈钢构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不锈钢构件的使用,提高上述配件的耐锈性,进而提高配件的使用寿命,避免上述配件因水锈侵害出现使用寿命较短的情况发生。
[0019]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0]1、本技术通过水位感应器感测排水渠本体内部水流位置较高,此时水位感应器将信号传至控制器,使得控制器开启水泵,继而水流在分流槽的内腔中通过导流板和导流块的配合导流下流经曲形路径,随后水流先后通过排水支管、L形管、输水管、沉淀管后进入存水井中,即可对排水渠的排水进行分流外排,提高了排水渠的排水效率,避免因排水渠空间有限造成积水排水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了内涝的发生。
[0021]2、本技术通过渠盖垫的设置,可在渠盖承受重力冲击时对其进行缓冲,避免渠盖直接与渠盖槽的内壁发生刚性碰撞,进而避免了渠盖因碰撞出现损坏的情况发生。
[0022]3、本技术通过孔块和膨胀螺栓的配合使用,便于对导流块进行拆装,进而便于对沉淀区中的淤泥进行清理,避免沉淀区清理不便的情况发生。
[0023]4、本技术通过储泥盒的设置,可对沉淀管中沉降的淤泥进行收集,避免沉淀管中因淤泥不便清理出现堵塞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排水渠本体的立体剖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图1中A点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图2中B点的局部放大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渠本体;2、渠盖槽;3、渠盖;4、渠盖垫;5、分流槽;6、导流板;7、导流块;8、孔块;9、膨胀螺栓;10、沉淀区;11、排水支管;12、L形管;13、输水管;14、沉淀管;15、储泥盒;16、存水井;17、水泵;18、滤网;19、水位感应器;2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2]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漫灌暗装排水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渠本体(1)和存水井(16),所述排水渠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渠盖槽(2),所述渠盖槽(2)的内腔安装有渠盖(3),所述排水渠本体(1)内腔的左侧开设有两个分流槽(5),所述分流槽(5)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流板(6),所述分流槽(5)的内腔设置有导流块(7),所述分流槽(5)内腔的下部为沉淀区(10),所述分流槽(5)内腔的左侧连通有排水支管(11),所述排水支管(11)贯穿至排水渠本体(1)的左方,两个排水支管(11)的左端共同连通有L形管(12),所述L形管(12)的左端连通有输水管(13),所述输水管(13)的左端连通有沉淀管(14),所述沉淀管(14)与存水井(16)之间设置有水泵(17),所述排水渠本体(1)内腔的右侧安装有水位感应器(19),所述存水井(1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20),所述水泵(17)和水位感应器(19)均与控制器(20)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漫灌暗装排水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渠盖(3)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长条漏水槽,若干个长条漏水槽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创业马潇张福英权清鹏蒲杨封盛苏子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