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13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井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所述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下表面盘心处固定嵌合有垂直设置的吊杆,且所述吊杆上设置用于阻碍盖板防冲的阻排机构;所述滑动座下方的吊杆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浮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在发生大洪水下或强降雨而使得而在排泄井底部水道发生倒灌的时候,浮板随着水液的上涨而开设上浮,此时固定座和滑动座相抵后转动板A和转动板B构成的V”字状结构完全合拢,且构成的横状结构的水平长度大于盖板的半径,因此可以内抵井口,使得盖板无法被冲出井口,大大提高了该出井口的安全性。该出井口的安全性。该出井口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


[0001]本技术涉及井盖
,尤其涉及一种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

技术介绍

[0002]2022年6月26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下午开始西海岸新区陆续出现不同程度强降雨,部分地区降水量逼近200毫米。至傍晚,众多小区下水道发生倒灌使得井盖被冲走,导致小区很多车辆外驶时下陷到井口处而使得小区路面处于瘫痪状态。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通过小区物业人员了解情况后,将排水管道一端深入小区下水道入口,另一端连接到消防车上的吸水泵进行排水,并同时进行下水道清淤作业,时刻关注吸水进程,防止杂物堵塞排水口。经过数个小时的持续奋战,小区排水工作全部完成。
[0003]而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一种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解决在大雨以及洪水时发生雨水倒灌现象,从而冲走下水道井盖而造成小区车道无法行驶而造成市民伤亡的的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
[0005]本技术提供的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下表面盘心处固定嵌合有垂直设置的吊杆,且所述吊杆上设置用于阻碍盖板防冲的阻排机构;
[0006]所述阻排机构包括固定座和滑动座,所述固定座和滑动座均设置在吊杆上并上下分布,所述固定座套设在吊杆上并与吊杆固定嵌合,且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上均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板A,所述滑动座套设在吊杆上并与吊杆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动座的侧壁上均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板B,相对应的所述转动板A和转动板B通过V型连接架转动连接;
[0007]所述滑动座下方的吊杆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浮板。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和滑动座上均固定嵌合有阻挡板,所述固定座上的阻挡板固定嵌合在转动板A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滑动座上的阻挡板固定嵌合在转动板B转动连接处的下方。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板A与转动板B合拢后的水平长度大于盖板的半径。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板A与转动板B分散后的水平长度小于盖板的半径。
[0011]优选的,所述吊杆的末端固定嵌合有防滑帽。
[0012]优选的,所述盖板下表面端面边缘处固定嵌合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吊环,所述固定座上方的吊杆上固定嵌合有固定盘,且所述固定盘与吊环之间安装有网兜。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将盖板盖合在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的井口上,此时由于浮板底部无水液浮力,因此滑动座处于吊杆底部,此时固定座和滑动座上的转动板A和转动板B呈“V”字状,而转动板A与转动板B分散后的水平长度小于盖板的半径,因此可以顺畅的放置到
井口上,而在发生大洪水下或强降雨而使得而在排泄井底部水道发生倒灌的时候,浮板随着水液的上涨而开设上浮,此时浮板推动滑动座沿着吊杆上滑,从而转动板A和转动板B构成的“V”字状结构开始合拢,直到固定座和滑动座相抵后转动板A和转动板B构成的V”字状结构完全合拢,且构成的横状结构的水平长度大于盖板的半径,因此可以内抵井口,使得盖板无法被冲出井口,大大提高了该出井口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7]图3为图1所示阻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所示盖板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盖板;2、吊杆;3、阻排机构;31、固定座;32、滑动座;33、转动板A;34、转动板B;35、V型连接架;4、浮板;5、防滑帽;6、吊环;7、固定盘;8、网兜;9、阻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所述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包括:盖板1、吊杆2、阻排机构3和浮板4。
[002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盖板1下表面盘心处固定嵌合有垂直设置的吊杆2,且所述吊杆2上设置用于阻碍盖板1防冲的阻排机构3,所述阻排机构3包括固定座31和滑动座32,所述固定座31和滑动座32均设置在吊杆2上并上下分布,所述固定座31套设在吊杆2上并与吊杆2固定嵌合,且所述固定座31的侧壁上均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板A33,所述滑动座32套设在吊杆2上并与吊杆2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动座32的侧壁上均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板B34,相对应的所述转动板A33和转动板B通过V型连接架35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座32下方的吊杆2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浮板4,而所述吊杆2的末端固定嵌合有防滑帽5;
[0024]需要说明的是:将盖板1盖合在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的井口上,此时由于浮板4底部无水液浮力,因此滑动座32处于吊杆2底部,此时固定座31和滑动座32上的转动板A33和转动板B呈“V”字状,而转动板A33与转动板B34分散后的水平长度小于盖板1的半径,因此可以顺畅的放置到井口上;
[0025]在发生大洪水下或强降雨而使得而在排泄井底部水道发生倒灌的时候,浮板4随着水液的上涨而开设上浮,此时浮板4推动滑动座32沿着吊杆2上滑,从而转动板A33和转动板B构成的“V”字状结构开始合拢,直到固定座31和滑动座32相抵后转动板A33和转动板B构成的V”字状结构完全合拢,且构成的横状结构的水平长度大于盖板1的半径,因此可以内抵
井口,使得盖板1无法被冲出井口,大大提高了该出井口的安全性。
[0026]其中,述固定座31和滑动座32上均固定嵌合有阻挡板9,所述固定座31上的阻挡板9固定嵌合在转动板A33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滑动座32上的阻挡板9固定嵌合在转动板B34转动连接处的下方,从而避免转动板A33上转超过水平夹角,而转动板B34下摆低于水平夹角,并且所述转动板A33与转动板B34合拢后的水平长度大于盖板1的半径,所述转动板A33与转动板B34分散后的水平长度小于盖板1的半径。
[002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盖板1下表面端面边缘处固定嵌合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吊环6,所述固定座31上方的吊杆2上固定嵌合有固定盘7,且所述固定盘7与吊环6之间安装有网兜8,设置的网兜8可以避免从盖板1上孔洞处掉下的物件被下水道冲刷而走。
[0028]本技术提供的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9]将盖板1盖合在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的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所述盖板(1)下表面盘心处固定嵌合有垂直设置的吊杆(2),且所述吊杆(2)上设置用于阻碍盖板(1)防冲的阻排机构(3);所述阻排机构(3)包括固定座(31)和滑动座(32),所述固定座(31)和滑动座(32)均设置在吊杆(2)上并上下分布,所述固定座(31)套设在吊杆(2)上并与吊杆(2)固定嵌合,且所述固定座(31)的侧壁上均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板A(33),所述滑动座(32)套设在吊杆(2)上并与吊杆(2)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动座(32)的侧壁上均安装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板B(34),相对应的所述转动板A(33)和转动板B通过V型连接架(35)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座(32)下方的吊杆(2)上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浮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路面下水道雨水排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1)和滑动座(32)上均固定嵌合有阻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贞亮赵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九宇明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