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底涮煮漏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78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平底涮煮漏勺,其包括漏勺和手柄,所述漏勺上设置有漏孔,所述漏勺包括底部以及分布于所述底部周边的若干折弯边;所述底部具有一能够将漏勺立放在桌面或者盘中的平面;若干折弯边与底部一体形成,若干折弯边向上翻折后收拢形成中空的漏勺;翻折后的两两折弯边之间具有间隙开口;所述手柄与翻折后的折弯边相连,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挂钩。本平底涮煮漏勺,实现了漏勺可以作为容器盛放食物立置于盘内的同时,也能作为漏勺独立挂在锅边缘把手处或鸳鸯锅/四宫格锅底分隔板处长时间的涮煮不易熟的食材,不需要人手或者其他工具的辅助。并且该漏勺还可作为餐具使用进行菜品摆盘和顾客用餐体验。盘和顾客用餐体验。盘和顾客用餐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底涮煮漏勺


[0001]本技术属于餐饮行业中火锅餐具
,具体涉及一种可挂在锅边缘把手处或鸳鸯锅/四宫格锅底分隔板处使用和可作为餐具使用的平底涮煮漏勺。

技术介绍

[0002]火锅是传统美食之一,各种食材的涮煮时间不同,一般来说,如鸭肠、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等质地嫩脆,属于顷刻即熟食材;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质地稍密一些,顷刻不易熟的,需要多涮煮一会。
[0003]火锅在进行涮煮时候,现有漏勺至少存在如下不足:
[0004]1、针对需要长时间使用漏勺在锅内加热的情况,现有漏勺不能独立置于锅中,通常需要人手或者采用火锅漏勺放置架等其他挂架辅助使用;
[0005]2、现有常见的漏勺不能作为容器,盛放食物后立于盘中。
[0006]3、现有常见的火锅涮煮漏斗,只能长时间在锅内挂置,不便于取拿,不使用时占用锅内空间和不便于使用筷子夹取捞出菜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相关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平底涮煮漏勺,该漏勺实现了漏勺可以作为容器盛放食物立置于盘内,作为餐具使用进行菜品摆盘和顾客用餐体验的同时,也能作为漏勺独立挂在锅边缘把手处或鸳鸯锅/四宫格锅底分隔板处长时间的涮煮不易熟的食材,不需要人手或者其他工具的辅助。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平底涮煮漏勺,其包括漏勺和手柄,所述漏勺上设置有漏孔,其中;
[0009]所述漏勺包括底部以及分布于所述底部周边的若干折弯边;所述底部具有一能够将漏勺立放在桌面或者盘中的平面;若干折弯边与底部一体形成,若干折弯边向上翻折后收拢形成中空的漏勺;翻折后的两两折弯边之间具有间隙开口;
[0010]所述手柄与翻折后的折弯边相连,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挂钩。
[0011]进一步的,所述手柄设置在翻折后的任意一折弯边上端,所述手柄的设置方向与该折弯边的延伸方向一致。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与折弯边的上端处一体成型。
[0013]进一步的,所述挂钩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手柄上,所述第一部件向外翻折形成倾斜形态;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呈垂直状态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挂钩中的第一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通孔的内部边缘处。
[0015]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开口的深度与折弯边翻折后的高度一致。
[0016]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和折弯边上均设置有漏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漏孔为腰型孔。
[0018]进一步的,所述手柄自由端处弯曲形成便于取放的手持部。
[0019]进一步的,设置的挂钩能够将平底涮煮漏勺挂置于鸳鸯锅或四宫格锅底分隔板处;设置的手持部能够将平底涮煮漏勺挂置于无锅底分隔板的单锅提手处。
[0020]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提供的平底涮煮漏勺,所述漏勺的底部为一平面,可以漏勺立放在桌面或者盘中,如此可以作为容器单独盛放食物以便直立摆放。
[0022]2)、本技术提供的平底涮煮漏勺设置有挂钩,此挂钩保证漏勺不需要其他工具辅助,盛放食物时可以挂在锅沿置于锅内涮煮。
[0023]3)、本技术提供的平底涮煮漏勺手柄的自由端适当弯曲,便于手持取放。
[0024]4)、本技术提供的平底涮煮漏勺翻折后的两两折弯边之间具有间隙开口;该间隙开口能够使得火锅中的汤水快速的进入或者溢出漏勺。
[0025]5)、本技术提供的平底涮煮漏勺能够将就餐餐具和涮煮工具整合的火锅餐具。适用于火锅餐饮的出品、涮煮和用餐流程整合:易碎菜品(如猪脑花、鸭血、豆花等食材)不便于夹取放入锅中涮煮、涮煮时间需要关注、煮熟不易捞出的痛点进行解决,整合在一个器具上,从而实现了菜品的摆盘出品、放入锅中涮煮、捞出菜品、放入餐具中食用的整体流程。
[0026]6)、本技术提供的平底涮煮漏勺突破了传统漏勺的生产工艺限制:
[0027]传统圆形手持漏勺受制于生产工艺限制(生产流程:开料冲孔、冲压成型、焊接把手)只能够做弧形结构,弧形过大在生产中会导致漏孔位置在冲压中被拉伸变形,因此传统圆形手持漏勺只能做浅漏勺,没有较深的盛放空间盛装菜品。传统火锅涮煮漏斗则为了确保有较深的盛放空间漏斗需要增加焊接工艺将漏斗部分进行连接(生产流程:开料冲孔、冲压成形、折弯)。
[0028]而本专利提供的平底涮煮漏勺,则整合了手持漏勺和火锅涮煮漏斗的造型,并结合用户涮煮体验功能实现进一步升级,开创性的将传统漏斗的焊接处进行做开口间隙处理。从而造型上,实现了突破工艺限制的深漏勺设计,首创深漏勺和涮煮漏斗的结合。结构上,实现了开口间隙给到冲压成形的区域更多力的释放空间,把变形的区域分散到整体了,而不是集中在边缘处,减少漏孔的形变。工艺上,一体成型设计,无焊接工艺步骤、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是本技术平底涮煮漏勺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1]图2是本技术平底涮煮漏勺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2]图3是本技术平底涮煮漏勺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3]图4是本技术平底涮煮漏勺应用于无锅底分隔板的单锅示意图;
[0034]图5是本技术平底涮煮漏勺应用于鸳鸯锅示意图之一;
[0035]图6是本技术平底涮煮漏勺应用于鸳鸯锅示意图之二;
[0036]图7是本技术平底涮煮漏勺应用于四宫格锅示意图。
[0037]图中:1、漏勺;2、手柄;3、漏孔;4、底部;5、折弯边;6、间隙开口;7、挂钩;71、第一部件;72、第二部件;8、通孔;9、手持部;10、无锅底分隔板的单锅;11、鸳鸯锅;12、四宫格锅。
具体实施方式
[0038]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003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平底涮煮漏勺,其包括漏勺1和手柄2,所述漏勺1上设置有漏孔3,其中;
[0040]所述漏勺1包括底部4以及分布于所述底部4周边的若干折弯边5;所述底部4具有一能够将漏勺1立放在桌面或者盘中的平面;若干折弯边5与底部4一体形成,若干折弯边5向上翻折后收拢形成中空的漏勺1;翻折后的两两折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平底涮煮漏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漏勺和手柄,所述漏勺上设置有漏孔,其中;所述漏勺包括底部以及分布于所述底部周边的若干折弯边;所述底部具有一能够将漏勺立放在桌面或者盘中的平面;若干折弯边与底部一体形成,若干折弯边向上翻折后收拢形成中空的漏勺;翻折后的两两折弯边之间具有间隙开口;所述手柄与翻折后的折弯边相连,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挂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底涮煮漏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设置在翻折后的任意一折弯边上端,所述手柄的设置方向与该折弯边的延伸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底涮煮漏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与折弯边的上端处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底涮煮漏勺,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手柄上,所述第一部件向外翻折形成倾斜形态;所述第一部件的另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晋胡可人敖冰洋曾达武帅
申请(专利权)人:海鸿达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