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防止继电器内部零件脱落的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73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有效防止继电器内部零件脱落的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外壳,继电器外壳内设有驱动机构和负载机构,驱动机构由塑料骨架、漆包线圈、引线脚、铁芯、轭铁和衔铁构成,负载机构由动簧片、动触点、静簧片、静触点和推动杆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继电器外壳内部顶端设置压台,从而防止塑料骨架脱落,通过在继电器外壳内部设置圆弧凸块和凸柱,从而避免振动环境下衔铁脱落以及产生严重的左右偏移,通过继电器外壳内部设置挡板,从而有效防止振动环境下推动杆产生严重的左右偏移,通过在继电器外壳内部顶端设置与动簧片配合的挡块,从而有效限制动簧片的位置,进而使该继电器处于动态使用环境时,内部各零部件得到有效固定和限位。固定和限位。固定和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有效防止继电器内部零件脱落的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防止继电器内部零件脱落的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0003]继电器的功能是电路中的自动开关,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使用环境有静态,例如家电类和工控类,也有很多是动态,例如车载类和儿童玩具类,当继电器处于动态使用环境时,继电器外壳内部的零部件容易随着环境的振动而松散或脱落,使继电器的性能和安全受到影响,甚至产生安全事故,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有效防止继电器内部零件脱落的继电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有效防止继电器内部零件脱落的继电器,解决现有的继电器内部的零部件容易随着环境的振动而松散或脱落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有效防止继电器内部零件脱落的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外壳,所述继电器外壳内设有驱动机构和负载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由塑料骨架、漆包线圈、引线脚、铁芯、轭铁和衔铁构成,所述负载机构由动簧片、动触点、静簧片、静触点和推动杆构成,所述塑料骨架顶端对称固定有凸台,所述继电器外壳内部顶端固定有与凸台适配的压台,所述继电器外壳内部顶端与衔铁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圆弧凸块,所述继电器外壳前后两侧内壁上固定有与衔铁位置对应的凸柱,所述继电器外壳内部与推动杆对应的位置固定有挡板,所述继电器外壳内部与动簧片对应的位置固定有挡块。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塑料骨架底端固定有基座,所述继电器外壳内壁的下部开设有与基座适配的防沉台阶。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漆包线圈缠绕于塑料骨架上,所述轭铁位于塑料骨架底部,所述铁芯设于塑料骨架上并贯穿漆包线圈和轭铁,所述引线脚设于塑料骨架远离轭铁的一侧,所述衔铁设于轭铁上。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分别设于动簧片和静簧片上,所述推动杆连接于动簧片远离静簧片的一侧,所述推动杆远离动簧片的一端与衔铁连接。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台在继电器外壳内部顶端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圆弧凸块在继电器外壳内部顶端呈前后对称分布,所述挡板下部开设有与推动杆适配的凹槽。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挡板远离圆弧凸块的一侧设有挡杆,所述挡杆固定于继电
器外壳的前侧内壁上,所述继电器外壳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对称固定有限位凸起。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包括继电器外壳,通过在继电器外壳内部顶端设置与凸台配合的压台,从而对塑料骨架实现压制,以防止塑料骨架脱落,通过在继电器外壳内部设置与衔铁配合的圆弧凸块和凸柱,从而有效限制衔铁的运动,避免振动环境下衔铁脱落以及产生严重的左右偏移,通过继电器外壳内部设置与推动杆配合的挡板,从而有效防止振动环境下推动杆产生严重的左右偏移,通过在继电器外壳内部顶端设置与动簧片配合的挡块,从而在动簧片受外力变形的情况下,有效限制动簧片的位置,进而使该继电器处于动态使用环境时,内部各零部件得到有效固定和限位,并避免零件松散或脱落,保证了继电器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驱动机构和负载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继电器外壳剖视图。
[0016]其中:1、继电器外壳;2、塑料骨架;3、漆包线圈;4、引线脚;5、铁芯;6、轭铁;7、衔铁;8、动簧片;9、动触点;10、静簧片;11、静触点;12、推动杆;13、凸台;14、压台;15、圆弧凸块;16、凸柱;17、挡板;18、挡块;19、基座;20、防沉台阶;21、挡杆;22、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8]根据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有效防止继电器内部零件脱落的继电器,包括继电器外壳1,继电器外壳1内设有由驱动机构和负载机构组成的继电器本体,驱动机构由塑料骨架2、漆包线圈3、引线脚4、铁芯5、轭铁6和衔铁7构成,其中漆包线圈3缠绕于塑料骨架2上,轭铁6位于塑料骨架2底部,铁芯5设于塑料骨架2上并贯穿漆包线圈3和轭铁6,引线脚4设于塑料骨架2远离轭铁6的一侧,衔铁7设于轭铁6上,负载机构由动簧片8、动触点9、静簧片10、静触点11和推动杆12构成,其中动触点9和静触点11分别设于动簧片8和静簧片10上,推动杆12连接于动簧片8远离静簧片10的一侧,推动杆12远离动簧片8的一端与衔铁7连接,塑料骨架2顶端对称固定有凸台13,继电器外壳1内部顶端固定有与凸台13适配的压台14,通过在继电器外壳1内部顶端设置与凸台13配合的压台14,从而对塑料骨架2实现压制,以防止塑料骨架2脱落,继电器外壳1内部顶端与衔铁7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圆弧凸块15,继电器外壳1前后两侧内壁上固定有与衔铁7位置对应的凸柱16,通过在继电器外壳1内部设置与衔铁7配合的圆弧凸块15和凸柱16,从而有效限制衔铁7的运动,避免振动环境下衔铁7脱落以及产生严重的左右偏移,继电器外壳1内部与推动杆12对应的位置固定有挡板17,通过继电器外壳1内部设置与推动杆12配合的挡板17,从而有效防止振动环境下推动杆12产生严重的左右偏移,继电器外壳1内部与动簧片8对应的位置固定有挡块18,通过在继电器外壳1内部顶端设置与动簧片8配合的挡块18,从而在动簧片8受外力变形的情况下,有效限制动簧片8的位置。
[0019]塑料骨架2底端固定有基座19,继电器外壳1内壁的下部开设有与基座19适配的防沉台阶20,通过在继电器外壳1内壁下部设置于基座19配合的防沉台阶20,从而有效防止基座19下沉,进一步避免零部件脱落。
[0020]压台14设有两组,两组压台在继电器外壳1内部顶端呈前后对称分布,圆弧凸块15设有两组,两组圆弧凸台15在继电器外壳1内部顶端呈前后对称分布,挡板17下部开设有与推动杆12适配并供推动杆12穿过的凹槽,对推动杆12起到有效限位作用。
[0021]挡板17远离圆弧凸块15的一侧设有固定于继电器外壳1前侧内壁上的挡杆21,通过挡杆21和挡板17的配合来进一步对推动杆12进行限位,使推动杆12更稳定,继电器外壳1底端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城左右对称分布的限位凸起22,通过设置四个限位凸起22,在该继电器安装时起到一定限位作用。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有效防止继电器内部零件脱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继电器外壳(1),所述继电器外壳(1)内设有驱动机构和负载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由塑料骨架(2)、漆包线圈(3)、引线脚(4)、铁芯(5)、轭铁(6)和衔铁(7)构成,所述负载机构由动簧片(8)、动触点(9)、静簧片(10)、静触点(11)和推动杆(12)构成,所述塑料骨架(2)顶端对称固定有凸台(13),所述继电器外壳(1)内部顶端固定有与凸台(13)适配的压台(14),所述继电器外壳(1)内部顶端与衔铁(7)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圆弧凸块(15),所述继电器外壳(1)前后两侧内壁上固定有与衔铁(7)位置对应的凸柱(16),所述继电器外壳(1)内部与推动杆(12)对应的位置固定有挡板(17),所述继电器外壳(1)内部与动簧片(8)对应的位置固定有挡块(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有效防止继电器内部零件脱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骨架(2)底端固定有基座(19),所述继电器外壳(1)内壁的下部开设有与基座(19)适配的防沉台阶(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有效防止继电器内部零件脱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漆包线圈(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斌
申请(专利权)人:明光市欣大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