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引流管敷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71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新型引流管敷贴,包括方形敷贴、第一固定贴、第二固定贴、防菌块以及放药区槽,所述第一固定贴通过缝制方式连接于方形敷贴顶部,所述第二固定贴位于第一固定贴一侧,所述防菌块通过缝制方式连接于方形敷贴底部,所述放药区槽设于防菌块内,所述方形敷贴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一侧设有开口线,所述方形敷贴包括无纺布层、防水层以及吸收垫,所述无纺布层底部粘连于防水层顶部,所述吸收垫位于防水层底部,所述吸收垫底部设有粘黏剂,且粘黏剂底部粘黏离型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吸收垫的设置可将患者皮肤表面的汗液进行吸收,并进行透气,防止长时间导致引流口的感染发炎以及皮肤红肿。及皮肤红肿。及皮肤红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引流管敷贴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新型引流管敷贴。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是外科手术常用的医用耗材之一,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型号的引流管,引流管一般用于通过手术切口置入体腔内,对腔内渗出液或出血进行引流,促进伤口愈合;或者通过引流液的性质及容量及时发现体腔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病情。在放置引流管时,需要使用医用敷贴进行固定,防止引流管产生晃动,导致引流管移动或脱落。现有的医用敷贴中部具有裂缝。使用时利用裂缝在患者引流管周围放入敷贴;进而利用卷式胶布固定敷贴外的引流管。
[0003]传统的敷贴由于受力面积小,易卷边,不透气,常需反复调换、加固,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胶布粘贴五花八门,造成外观不整洁,易皮肤过敏,透气性差,常造成患者引流管周围皮肤红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新型引流管敷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引流管敷贴,包括方形敷贴、第一固定贴、第二固定贴、防菌块以及放药区槽,所述第一固定贴通过缝制方式连接于方形敷贴顶部,所述第二固定贴位于第一固定贴一侧,所述防菌块通过缝制方式连接于方形敷贴底部,所述放药区槽设于防菌块内,所述方形敷贴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一侧设有开口线,所述方形敷贴包括无纺布层、防水层以及吸收垫,所述无纺布层底部粘连于防水层顶部,所述吸收垫位于防水层底部,所述吸收垫底部设有粘黏剂,且粘黏剂底部粘黏离型纸,将通孔对其引流口,并进行粘黏,操作简单,且方形敷贴内的无纺布层能够增加该装置的透气性,防水层的设置可有效的防止外界的水进入,吸收垫的设置可将患者皮肤表面的汗液进行吸收。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贴为透明材质,且底部设有粘黏剂,将第一固定贴对引流管进行粘黏在方形敷贴上进行固定。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贴为两组,且呈并列式分布,所述第二固定贴为透明装置,且第二固定贴底部设有粘黏剂,将两组第二固定贴对引流管的底部进行粘黏,所述第二固定贴一侧设有加固贴。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菌块为医用棉材质,且防菌块外部设有抗菌层,所述放药区槽为纯棉材质,所述放药区槽内放置消毒液,将放药区槽内滴入消毒液,增加该装置的抗菌性,防菌块的设置能够增加该装置与患者皮肤的密封性。
[000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0]1.本技术通过方形敷贴体的设置,将离型纸与方形敷贴底部分离,随后将引流管通过开口线使其贯穿于方形敷贴内部,将通孔对其引流口,并进行粘黏,操作简单,且
方形敷贴内的无纺布层能够增加该装置的透气性,且防水层的设置可有效的防止外界的水进入,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吸收垫的设置可将患者皮肤表面的汗液进行吸收,并进行透气,防止长时间导致引流口的感染发炎以及皮肤红肿。
[0011]2.本技术通过第一固定贴以及第二固定贴的设置,将第一固定贴对引流管进行粘黏在方形敷贴上进行固定,防止引流管掉落,提高引流管固定的稳定性,随后将两组第二固定贴对引流管的底部进行粘黏,防止碰撞引流管而导致引流管掉落,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防菌块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方形敷贴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方形敷贴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为:1、方形敷贴;2、第一固定贴;3、第二固定贴;4、防菌块;5、放药区槽;101、通孔;102、开口线;103、无纺布层;104、防水层;105、吸收垫;301、加固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用于新型引流管敷贴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了新型引流管敷贴,包括方形敷贴1、第一固定贴2、第二固定贴3、防菌块4以及放药区槽5,第一固定贴2通过缝制方式连接于方形敷贴1顶部,第二固定贴3位于第一固定贴2一侧,防菌块4通过缝制方式连接于方形敷贴1底部,放药区槽5设于防菌块4内,方形敷贴1内开设有通孔101,通孔101一侧设有开口线102,方形敷贴1包括无纺布层103、防水层104以及吸收垫105,无纺布层103底部粘连于防水层104顶部,吸收垫105位于防水层104底部,吸收垫105底部设有粘黏剂,且粘黏剂底部粘黏离型纸,在进行使用时,将离型纸与方形敷贴1底部分离,随后将引流管通过开口线102使其贯穿于方形敷贴1内部,将通孔101对其引流口,并进行粘黏,操作简单,且方形敷贴1内的无纺布层103能够增加该装置的透气性,且防水层104的设置可有效的防止外界的水进入,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吸收垫105的设置可将患者皮肤表面的汗液进行吸收,并进行透气,防止长时间导致引流口的感染发炎以及皮肤红肿。
[0019]其中,第一固定贴2为透明材质,且底部设有粘黏剂,在方形敷贴1粘黏好后,即可将第一固定贴2对引流管进行粘黏在方形敷贴1上进行固定,防止引流管掉落,提高引流管固定的稳定性。
[0020]其中,第二固定贴3为两组,且呈并列式分布,第二固定贴3为透明装置,且第二固定贴3底部设有粘黏剂,第二固定贴3一侧设有加固贴301,随后将两组第二固定贴3对引流管的底部进行粘黏,防止碰撞引流管而导致引流管掉落,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0021]其中,防菌块4为医用棉材质,且防菌块4外部设有抗菌层,放药区槽5为纯棉材质,放药区槽5内放置消毒液,在对方形敷贴1进行粘黏时,将放药区槽5内滴入消毒液,增加该装置的抗菌性,防菌块4的设置能够增加该装置与患者皮肤的密封性,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导致引流口收到感染,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3]该新型引流管敷贴,在使用时,将离型纸与方形敷贴1底部分离,随后将引流管通过开口线102使其贯穿于方形敷贴1内部,将通孔101对其引流口,并进行粘黏,操作简单,且方形敷贴1内的无纺布层103能够增加该装置的透气性,且防水层104的设置可有效的防止外界的水进入,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吸收垫105的设置可将患者皮肤表面的汗液进行吸收,并进行透气,防止长时间导致引流口的感染发炎以及皮肤红肿,在对方形敷贴1进行粘黏时,将放药区槽5内滴入消毒液,增加该装置的抗菌性,防菌块4的设置能够增加该装置与患者皮肤的密封性,防止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导致引流口收到感染,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随后将第一固定贴2对引流管进行粘黏在方形敷贴1上进行固定,防止引流管掉落,提高引流管固定的稳定性,最后将两组第二固定贴3对引流管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引流管敷贴,包括方形敷贴(1)、第一固定贴(2)、第二固定贴(3)、防菌块(4)以及放药区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贴(2)通过缝制方式连接于方形敷贴(1)顶部,所述第二固定贴(3)位于第一固定贴(2)一侧,所述防菌块(4)通过缝制方式连接于方形敷贴(1)底部,所述放药区槽(5)设于防菌块(4)内,所述方形敷贴(1)内开设有通孔(101),所述通孔(101)一侧设有开口线(102),所述方形敷贴(1)包括无纺布层(103)、防水层(104)以及吸收垫(105),所述无纺布层(103)底部粘连于防水层(104)顶部,所述吸收垫(105)位于防水层(104)底部,所述吸收垫(105)底部设有粘黏剂,且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传翔朱德清王正阳郑姗徐兴军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三瑞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