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草酚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47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麝香草酚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对麝香草酚的药理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麝香草酚可缩小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小鼠的脑梗死体积、改善其运动功能,并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减少模型小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此外,麝香草酚在体外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中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并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原代小鼠小胶质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因此,将麝香草酚制备成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麝香草酚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治疗学领域,具体涉及麝香草酚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众多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因其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以及显著的遗传性,极大程度地威胁着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其病因不同,脑卒中大致可分为两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的75%~90%,多是由于血液凝块卡在大脑动脉中,引起血管堵塞,脑组织局部缺血。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目前大多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预防疗法为主,临床治疗常采用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0003]既往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胶质细胞作为大脑的常驻免疫细胞,在脑缺血后迅速被激活。通过释放神经营养因子、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吞噬细胞碎片等方式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被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也会分泌一系列炎症因子,进而加重神经损伤。因此,能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减轻神经炎症反应的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候选药物。
[0004]麝香草酚(Thymol),中文别名百里酚,是从唇形科植物和其他植物,如马鞭草科、玄参科、毛茛科和伞形科植物的精油中分离得到的主要单萜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和抗真菌等作用。有研究报道,麝香草酚对多种炎症性疾病有抗炎作用,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但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还尚未明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麝香草酚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麝香草酚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所述麝香草酚的结构式如下:
[0008][0009]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0010]进一步地,所述治疗是麝香草酚通过在细胞水平和蛋白水平抑制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小鼠的大脑缺血半暗带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实现的。
[0011]进一步地,所述治疗是麝香草酚通过在细胞水平促进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中神经元的存活实现的。
[0012]进一步地,所述治疗是麝香草酚通过在细胞水平和蛋白水平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原代小鼠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实现的。
[0013]进一步地,所述炎症反应涉及的炎症因子包括COX2、IL

1β、IL

6、IL

10、TNF

α或iNOS中的至少一种。
[0014]进一步地,所述治疗是麝香草酚通过调节AMPK

mTOR信号通路实现的。
[0015]进一步地,麝香草酚促进了脂多糖处理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系中AMPK的磷酸化,同时抑制了mTOR的磷酸化。
[0016]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注射剂。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专利技术首次提供麝香草酚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从整体到细胞、分子水平系统探讨了麝香草酚对缺血后脑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证明麝香草酚是一种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新型药物。首先从整体角度,验证了麝香草酚改善缺血后脑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证实了麝香草酚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次在分子生物学水平证明麝香草酚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最后,从整体水平,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证实麝香草酚对AMPK

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证实了麝香草酚可以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应用。
[0019]具体的,本专利技术首先使用线栓法制备C57L/B6小鼠大脑右侧中动脉短暂性栓塞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给药,通过脑梗死体积及行为学证明麝香草酚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次,通过CCK8细胞活性检测、乳酸脱氢酶含量测定和Calcein/PI细胞活性检测在体外研究的角度证明了麝香草酚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中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然后,提取原代小鼠小胶质细胞总RNA,测定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或蛋白表达水平,从体外研究的角度证明麝香草酚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原代小鼠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再者,通过提取小鼠总RNA,通过qRT

PCR法和ELISA测定其炎症因子水平,从体内研究的角度证明麝香草酚减轻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小鼠大脑缺血半暗带区的炎症反应;最后,利用免疫印迹证明了麝香草酚对AMPK

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麝香草酚的化学结构式;
[0021]图2展示了麝香草酚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其中:
[0022]A: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3天后小鼠脑梗死体积的TTC(2,3,5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结果;
[0023]B: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3天后小鼠脑梗死体积对比;
[0024]C:爪抓力对比;
[0025]D:疲劳转棒时间对比;
[0026]E:错步对比;
[0027]F:mNSS评分对比;
[0028]图3展示了麝香草酚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其中:
[0029]A:细胞活性对比;
[0030]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对比;
[0031]C:Calcein/PI细胞活性检测结果对比;
[0032]图4表明qRT

PCR和ELISA检测麝香草酚在细胞水平和蛋白水平对脂多糖诱导的原
代小鼠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其中:
[0033]A:COX2 mRNA表达水平图;
[0034]B:IL

1βmRNA表达水平图;
[0035]C:IL

10mRNΑ表达水平图;
[0036]D:TNF

αmRNΑ表达水平图;
[0037]E:iNOS mRNΑ表达水平图;
[0038]F:IL

1β浓度水平图;
[0039]G:IL

6浓度水平图;
[0040]H:TNF

α浓度水平图;
[0041]图5表明qRT

PCR和ELISA检测麝香草酚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3天后模型小鼠缺血半暗带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其中:
[0042]A:COX2 mRNA表达水平图;
[0043]B:IL

1βmRNA表达水平图;
[0044]C:IL

10mRNΑ表达水平图;
[0045]D:TNF

αmRNΑ表达水平图;
[0046]E:iNOS mRNΑ表达水平图;
[0047]F:IL...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麝香草酚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麝香草酚的结构式如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是麝香草酚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脑卒中后缺血半暗带的炎症反应实现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炎症反应涉及的炎症因子包括COX2、IL

1β、I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运赵晨晨舒鑫孙亮张智李成刚徐宇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