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17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与模拟血管的管内压力的升降相应的造影剂的扩散图像与临床上的造影剂的扩散图像近似的血管模型。血管模型包括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模拟血管主体。模拟血管主体具有贯通模拟血管主体的管壁的连通孔。连通孔的周边根据模拟血管主体的管内压力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连通孔开口。由此连通孔开口。由此连通孔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血管模型


[0001]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血管模型。

技术介绍

[0002]模拟器被用于模拟临床上使用导管等的治疗或检查,该模拟器包括模拟真实血管的血管模型(模拟血管等)。
[0003]在临床上使用导管等的治疗或检查中,血管造影被用于掌握血流速度、血液的粘性这样的循环动态、血管的堵塞状态等。在血管造影中,从插入到血管内的导管注入X射线透射度低的造影剂,来进行X射线摄影。手术者根据所得到的X射线透视图像(静止图像或者运动图像,也称为“电影图像”)中的对比度的变化,观察造影剂的流动的情形,从而能够通过目视来确认循环动态、血管状态。
[0004]为了使使用了血管模型的X射线透视图像中的造影剂的流动的情形与实际的临床上确认的造影剂的流动的情形近似,提出了各种血管模型。例如,公开了一种如下的血管模型(模拟人体):根据血管模型与真实人体的构造差异,在仅在使用了血管模型的X射线透视图像中拍摄到造影剂的部分中,将该造影剂稀释到该造影剂的浓度为在X射线透视图像中不会被拍摄到的浓度,由此模拟了临床上的造影剂的扩散图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685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在实际的临床上,除了动脉等比较粗的血管以外,还存在毛细血管等比较细的血管。例如,在因心脏的收缩动作而血压(血管的管内压力)上升的状态下,血管中流动的造影剂倾向于流入该细血管,另外,在因心脏的扩张动作而血压下降的状态下,血管中流动的造影剂有难以流入该细血管的倾向。换言之,在临床上的造影剂的扩散图像中,在血压上升的状态下,该细血管倾向于被拍摄到,另外,在血压下降的状态下,该细血管的倾向于难以被拍摄到。因此,在血管模型中,也要求使与模拟血管的管内压力的升降相应的造影剂的扩散图像与上述临床上的造影剂的扩散图像近似。
[0010]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该技术例如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0012](1)本说明书公开的血管模型包括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模拟血管主体,其中,所述模拟血管主体具有贯通所述模拟血管主体的管壁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周边根据所述模拟血管主体的管内压力发生弹性变形,由此所述连通孔开口。即,在该血管模型中,例如,能够通过使模拟血管主体的管内压力上升来使连通孔开口,能够通过使该管内压力下降来使连
通孔闭口。换言之,在该血管模型中,能够根据模拟血管主体的管内压力,使在模拟血管主体中流动的流体(例如,造影剂)从连通孔的开口向模拟血管主体的外部扩散、排出。因此,在该血管模型中,在使用造影剂时得到的X射线透视图像中,能够模拟在实际的临床上的X射线透视图像中确认的造影剂的浓淡的情况(例如,与血压的升降相应地,造影剂在毛细血管等细血管中扩散的情况)。因此,根据该血管模型,能够提供一种使与模拟血管主体的管内压力的升降相应的造影剂的扩散图像与在实际的临床上观察到的造影图像近似的血管模型。
[0013](2)在上述血管模型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连通孔为线状的狭缝,在从贯通所述管壁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狭缝具有包括弯曲部的大致V字形状或大致U字形状,所述弯曲部向所述模拟血管主体的延伸方向突出。在采用了该结构的血管模型中,通过模拟血管主体的管内压力升降,来使狭缝的弯曲部变形,从而使狭缝的开口范围扩大或变窄。即,能够根据模拟血管主体的管内压力的升降程度,来调节从狭缝的开口向模拟血管主体的外部扩散、排出的流体(例如,造影剂)的量。因此,根据采用了该结构的血管模型,能够提供一种使与模拟血管主体的管内压力的升降程度相应的造影剂的扩散图像与在实际的临床上观察到的造影图像近似的血管模型。
[0014](3)在上述血管模型中,可以构成为,所述模拟血管主体在一个端部,具有能够向所述模拟血管主体的内部供给液体的供给部分,所述狭缝的所述弯曲部向位于与所述延伸方向上的所述供给部分所处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侧突出。即,在该结构的血管模型中,狭缝的弯曲部朝向液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突出。因此,根据采用了该结构的血管模型,能够提供一种如在实际的临床上观察到那样的、与造影剂沿着血液的流动方向扩散的造影图像近似的血管模型。
[0015](4)在上述血管模型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血管模型还包括配置有所述模拟血管主体的模拟心肌,所述连通孔形成于所述模拟血管主体的表面中的所述模拟心肌侧的表面。即,在该结构的血管模型中,从模拟血管主体的连通孔扩散出的造影剂沿着模拟心肌扩散。因此,根据采用了该结构的血管模型,能够提供一种如在实际的临床上观察到那样的、与造影剂沿着模拟心肌的表面扩散的造影图像近似的血管模型,并且能够提高血管模型的使用者的沉浸感。
[0016](5)在上述血管模型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血管模型为心血管模型,在所述管内压力为20mmHg以上且450mmHg以下时,所述连通孔开口。该管内压力的范围与动脉血压中的收缩期血压(从心脏输出的血液施加于冠状动脉壁的压力)的一般值近似。在实际的临床上,从心脏输出的血液在收缩期通过收缩期血压来充分地遍布毛细血管等比较细的血管。因此,在实际的临床上,与扩张期相比,在收缩期的造影图像中,也能够更明确地观察到毛细血管等细的血管。在采用了该结构的血管模型中,在管内压力与收缩期血压为同等的值时,连通孔开口,能够使得流体(例如,造影剂)扩散、排出。因此,根据采用了该结构的血管模型,能够提供一种如在实际的临床上观察到那样的、与冠状动脉的造影图像近似的血管模型。
[0017]另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血管模型、包括血管模型的训练套件、包括血管模型的模拟器、它们的制造方法等方式实现。
[0018]专利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心脏模拟器的说明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心脏模拟器的说明图。
[0021]图3为图1及图2所示的心脏模拟器的XY截面图。
[0022]图4为图1所示的X1部的特定主支部的XZ截面图。
[0023]图5为图1所示的X1部的特定主支部的YZ截面图。
[0024]图6为图1所示的X1部的一部分的特定主支部的XY截面图。
[0025]图7为第二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的心脏模拟器中的心血管模型的说明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A.第一实施方式:
[0027]A

1.心脏模拟器的结构:
[0028]图1和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心脏模拟器的说明图。图3的(A)为图2的A1

A1线处的心脏模拟器的XY截面图,图3的(B)为图2的A2

A2线处的心脏模拟器的XY截面图。在图3的(A)和图3的(B)中,为了便于图示,放大地示出了心脏模型10的一部分的截面,并且仅示出了配置于心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血管模型,所述血管模型包括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模拟血管主体,其中,所述模拟血管主体具有贯通所述模拟血管主体的管壁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的周边根据所述模拟血管主体的管内压力发生弹性变形,由此所述连通孔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模型,其中,所述连通孔为线状的狭缝,在从贯通所述管壁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狭缝具有包括弯曲部的大致V字形状或大致U字形状,所述弯曲部向所述模拟血管主体的延伸方向突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模型,其中,所述模拟血管主体在一个端部具有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山梨奈
申请(专利权)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