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间使用的蛴螬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113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田间使用的蛴螬诱捕装置,包括圆筒以及圆盖,圆盖底端可拆卸连接有网箱,圆筒外侧壁连接有立筒,立筒纵向螺纹套设有立杆,立杆顶端连接有定横架,定横架远离立杆的一端通过定卡座转动连接有动横架,定卡座底端连接有定卡板,定横架顶端靠近动横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动卡板,定卡板顶端与动横架底端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手动操作带动立杆与立筒之间转动上升,并通过定横架与动横架来带动圆盖与网箱同圆筒之间脱离,在脱离至适当高度后,手动迫使动卡板至与动横架之间分开,从而方便动横架以定卡座为支点向远离定卡板方向旋转,从而带动圆盖与网箱向远离定卡板方向旋转,使得圆盖与网箱同圆筒呈垂直状态,方便将网箱从圆盖上拆卸脱离以更换。便将网箱从圆盖上拆卸脱离以更换。便将网箱从圆盖上拆卸脱离以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田间使用的蛴螬诱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虫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田间使用的蛴螬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蛴螬是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俗称鸡乸虫,成虫通称为金龟子或金龟甲,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以及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灯,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对作物危害很大,因此需要在田间设置专门的一种田间使用的蛴螬诱捕装置,一般由内部填土的圆筒以及嵌设于其内部并放置有诱饵的网箱组成。
[0003]现有的一种田间使用的蛴螬诱捕装置中的网箱往往嵌设于圆筒内诱捕使用,当大量诱捕之后,蛴螬堆积在网箱内,需要定期取出网箱并清理,但是由于采用嵌设的结构置于圆筒内,导致徒手从圆筒内取出网箱十分困难,并且可能沾染死亡后的蛴螬,导致取出体验较差。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田间使用的蛴螬诱捕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田间使用的蛴螬诱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嵌设的结构置于圆筒内,导致徒手从圆筒内取出网箱十分困难,并且可能沾染死亡后的蛴螬,导致取出体验较差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田间使用的蛴螬诱捕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顶端为开放端的圆筒以及与圆筒开放端纵向滑动设置的圆盖,所述圆盖底端可拆卸连接有网箱,且所述网箱纵向滑动嵌设于圆筒内,所述圆筒外侧壁连接有立筒,所述立筒纵向螺纹套设有立杆,所述立杆顶端连接有定横架,所述定横架远离立杆的一端通过定卡座转动连接有动横架,所述定卡座底端连接有定卡板,所述定横架顶端靠近动横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动卡板,所述定卡板顶端与动横架底端抵接;诱捕蛴螬状态时,所述动卡板底端与动横架顶端抵接并与定卡板配合来保证动横架与圆盖平行,当需要取出所述网箱时,驱动所述立杆沿立筒向上滑动并通过定横架与动横架带动圆盖与网箱同步向上移动至网箱完全离开圆筒,随后拨动所述动卡板旋转至与动横架脱离,并手动迫使所述动横架以定卡座为支点向远离定卡板方向旋转。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横架靠近定横架的一端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非连接端与定卡座之间转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横架顶端靠近动横架的一侧连接有卡柱,所述动卡板转动套设于卡柱。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筒外部侧壁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端与立筒底端连接,所述立杆螺纹套设有第一螺母,且所述第一螺母底端与立筒顶端抵接,所述立杆顶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与定横架底端远离动横架的一侧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盖内部中心固定穿设有卡杆,所述卡杆纵向贯穿网箱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卡杆螺纹套设有多个第二螺母,且多个所述第二螺母以网箱被贯穿面对称设置,所述卡杆顶端与动横架底端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筒内部周侧壁连接有圆抵板,所述圆抵板顶端与网箱抵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筒周侧壁中段往上部分开设有多个连通孔,且多个所述连通孔直径自下而上依次减小。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本技术通过手动操作带动立杆与立筒之间转动上升,并通过定横架与动横架来带动圆盖与网箱同圆筒之间脱离,在脱离至适当高度后,手动迫使动卡板至与动横架之间分开,从而方便动横架以定卡座为支点向远离定卡板方向旋转,从而带动圆盖与网箱向远离定卡板方向旋转,使得圆盖与网箱同圆筒呈垂直状态,方便将网箱从圆盖上拆卸脱离以更换,不需要徒手从圆筒中取出网箱,避免直接接触网箱。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B

B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圆筒;2、圆盖;3、网箱;4、卡杆;5、圆抵板;6、连通孔;7、安装座;8、立筒;9、立杆;10、第一螺母;11、连接杆;12、定横架;13、定卡座;14、旋转块;15、动横架;16、卡柱;17、动卡板;18、定卡板;19、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田间使用的蛴螬诱捕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顶端为开放端的圆筒1以及与圆筒1开放端纵向滑动设置的圆盖2,圆盖2底端可拆卸连接有网箱3,且网箱3纵向滑动嵌设于圆筒1内,圆筒1外侧壁连接有立筒8,立筒8纵向螺纹套设有立杆9,立杆9顶端连接有定横架12,定横架12远离立杆9的一端通过定卡座13转动连接有动横架15,定卡座13底端连接有定卡板18,定横架12顶端靠近动横架1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动卡板17,定卡板18顶端与动横架15底端抵接;诱捕蛴螬状态时,动卡板17底端与动横架15顶端抵接并与定卡板18配合来保证动横架15与圆盖2平行,当需要取出网箱3时,驱动立杆9沿立筒8向上滑动并通过定横架12与动横架15带动圆盖2与网箱3同步向上移动至网箱3完全离开圆筒1,随后拨动动卡板17旋转至与动横架15脱离,并手动迫使动横架15以定卡座13为支点向远离定卡板18方向旋转。
[0024]动横架15靠近定横架12的一端连接有旋转块14,旋转块14非连接端与定卡座13之间转动连接,通过定卡座13与旋转块14之间的转动连接来实现定横架12与动横架15之间的
转动连接。
[0025]定横架12顶端靠近动横架15的一侧连接有卡柱16,动卡板17转动套设于卡柱16,卡柱16为动卡板17与定横架12之间的转动提供转动支点。
[0026]圆筒1外部侧壁连接有安装座7,安装座7顶端与立筒8底端连接,立杆9螺纹套设有第一螺母10,且第一螺母10底端与立筒8顶端抵接,立杆9顶端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顶端与定横架12底端远离动横架15的一侧连接,第一螺母10可以在任意位置锁定立杆9与立筒8之间的上升高度,进而实现在任意高度固定圆盖2与网箱3。
[0027]圆盖2内部中心固定穿设有卡杆4,卡杆4纵向贯穿网箱3并延伸至外部,卡杆4螺纹套设有多个第二螺母19,且多个第二螺母19以网箱被贯穿面对称设置,卡杆4顶端与动横架15底端连接,第二螺母19可以在卡杆4任意位置锁定网箱3的位置,方便安装与拆卸更换。
[0028]圆筒1内部周侧壁连接有圆抵板5,圆抵板5顶端与网箱3抵接,圆抵板5通过抵接的方式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田间使用的蛴螬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且顶端为开放端的圆筒(1)以及与圆筒(1)开放端纵向滑动设置的圆盖(2),所述圆盖(2)底端可拆卸连接有网箱(3),且所述网箱(3)纵向滑动嵌设于圆筒(1)内,所述圆筒(1)外侧壁连接有立筒(8),所述立筒(8)纵向螺纹套设有立杆(9),所述立杆(9)顶端连接有定横架(12),所述定横架(12)远离立杆(9)的一端通过定卡座(13)转动连接有动横架(15),所述定卡座(13)底端连接有定卡板(18),所述定横架(12)顶端靠近动横架(1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动卡板(17),所述定卡板(18)顶端与动横架(15)底端抵接;诱捕蛴螬状态时,所述动卡板(17)底端与动横架(15)顶端抵接并与定卡板(18)配合来保证动横架(15)与圆盖(2)平行,当需要取出所述网箱(3)时,驱动所述立杆(9)沿立筒(8)向上滑动并通过定横架(12)与动横架(15)带动圆盖(2)与网箱(3)同步向上移动至网箱(3)完全离开圆筒(1),随后拨动所述动卡板(17)旋转至与动横架(15)脱离,并手动迫使所述动横架(15)以定卡座(13)为支点向远离定卡板(18)方向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田间使用的蛴螬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横架(15)靠近定横架(12)的一端连接有旋转块(14),所述旋转块(14)非连接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李俊言邓嘉张西洋王彬史良陈亚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原野绿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