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蝼蛄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011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昆虫捕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蝼蛄捕捉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锥形罩、捕捉仓和控制箱,锥形罩的外部环绕固定安装有焊接座,锥形罩的内部放置有捕捉仓,捕捉仓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辊,捕捉仓的顶部通过支架安装有顶盘,顶盘的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摄像头,顶盘的底部安装有导线管,导线管的底部安装有扬声器,顶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控制箱的内部上方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蝼蛄雄虫的叫声录制进控制器内部进行储存,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扬声器进行循环播放,吸引蝼蛄爬上转辊,转辊的转动会使蝼蛄掉入捕捉仓的内部,完成陷阱捕捉,通过设置陷阱来捕捉,达到消杀目的,效果好,效率高,经济环保。经济环保。经济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蝼蛄捕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昆虫捕捉
,具体为一种蝼蛄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蝼蛄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蝼蛄科昆虫的总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地拉蛄,天蝼,土狗等,是药用昆虫,现有的农业生产中普遍采用毒饵诱捕等化学防治方法,污染较大,而蝼蛄雄虫是通过摩擦翅膀发出声音来吸引雌性,为了较为经济的对蝼蛄进行捕捉,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蝼蛄捕捉装置。
[000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10143631U公开了一种高效的昆虫捕捉装置,由捕捉瓶、瓶口套盖、昆虫入口盖架和诱杀虫剂组合而成,捕捉瓶的内部放置有诱杀虫剂,瓶口套盖可盖设在捕捉瓶的顶部开口上,昆虫入口盖架可插设在瓶口套盖上,现有的技术中CN210143631U以及市面上大多数此类装置普遍采用毒饵诱捕等化学防治方法,造成污染大,不符合农业生产绿色发展理念,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蝼蛄捕捉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蝼蛄捕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蝼蛄捕捉装置,包括锥形罩、捕捉仓和控制箱,所述锥形罩的外部环绕固定安装有焊接座,锥形罩的内部放置有捕捉仓,捕捉仓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辊,转辊的外部涂有润滑剂,捕捉仓的顶部通过支架安装有顶盘,顶盘的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摄像头,顶盘的底部安装有导线管,导线管的底部安装有扬声器,顶盘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控制箱的内部上方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控制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接座。
[0006]使用时可先将蝼蛄雄虫的叫声录制进控制器内部进行储存,即蝼蛄雄虫摩擦翅膀发出的声音,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扬声器进行循环播放,吸引蝼蛄爬上锥形罩并爬上转辊,转辊因被蝼蛄破坏平衡会产生转动,转辊的转动会使蝼蛄掉入捕捉仓的内部,完成陷阱捕捉,通过设置陷阱来捕捉,效果好,效率高,经济环保;
[0007]在蝼蛄掉落进捕捉仓的内部时,利用摄像头可对蝼蛄进行视频取相,以便于工作人员后续查看蝼蛄在捕捉仓内状态,查看捕捉仓的捕捉效果,并判定蝼蛄是否容易从捕捉仓内逃出。
[0008]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内部下方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与控制器、扬声器电性连接。利用蓄电池可对电量进行储存,可为控制器、扬声器的运行供电。
[0009]优选的,所述插接座的底部安装有插头,且插头的外部安装有保护套。利用保护套可对插头进行保护,利用插头可外接电源,可为蓄电池充电。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正面一侧通过合页安装有箱门,且箱门的正面安装有视窗。利用视窗可便于工作人员对箱门内部进行查看,利用箱门可对控制箱进行保护。
[0011]优选的,所述捕捉仓的内壁电镀有电镀层,且电镀层的外部喷涂有黄油。利用电镀层与黄油的配合可防止捕捉仓内部的蝼蛄爬出。
[0012]优选的,所述焊接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握杠,握杠的外部套有握把。利用握杠与握把的配合可为工作人员手部提供握持位置,可便于工作人员对锥形罩进行搬移,可使锥形罩与捕捉仓分离。
[0013]优选的,所述锥形罩的底部安装有地垫,地垫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利用地垫与防滑纹的配合可便于将装置稳定的放置在指定位置,以便对装置进行使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通过将蝼蛄雄虫的叫声录制进控制器内部进行储存,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扬声器进行循环播放,吸引蝼蛄爬上转辊,转辊的转动会使蝼蛄掉入捕捉仓的内部,完成陷阱捕捉,通过设置陷阱来捕捉,达到消杀目的,效果好,效率高,经济环保。
[0016]2、本技术通在蝼蛄掉落进捕捉仓的内部时,利用摄像头可对蝼蛄进行视频取相,以便于工作人员后续查看蝼蛄在捕捉仓内状态,查看捕捉仓的捕捉效果,并判定蝼蛄是否容易从捕捉仓内逃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锥形罩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捕捉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控制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锥形罩;101、地垫;2、焊接座;201、握杠;202、握把;3、捕捉仓;301、电镀层;4、顶盘;401、摄像头;402、导线管;403、扬声器;5、控制箱;501、控制器;502、蓄电池;6、转辊;601、润滑剂;7、插接座;701、插头;8、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蝼蛄捕捉装置,包括锥形罩1、捕捉仓3和控制箱5,锥形罩1的外部环绕固定安装有焊接座2,锥形罩1的内部放置有捕捉仓3,捕捉仓3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辊6,转辊6的外部涂有润滑剂601,捕捉仓3的顶部通过支架安装有顶盘4,顶盘4的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摄像头401,顶盘4的底部安装有导线管402,导线管402的底部安装有扬声器403,顶盘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箱5,控制箱5的内部上方固定安装有控制器501,控制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接座7。
[0026]基于实施例一的蝼蛄捕捉装置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可先将蝼蛄雄虫的叫声录制进控制器501内部进行储存,即蝼蛄雄虫摩擦翅膀发出的声音,并通过控制器501控制扬声器403进行循环播放,吸引蝼蛄爬上锥形罩1并爬上转辊6,转辊6因被蝼蛄破坏平衡会产生转动,转辊6的转动会使蝼蛄掉入捕捉仓3的内部,完成陷阱捕捉,通过设置陷阱来捕捉,效果好,效率高,经济环保;
[0027]在蝼蛄掉落进捕捉仓3的内部时,利用摄像头401可对蝼蛄进行视频取相,以便于工作人员后续查看蝼蛄在捕捉仓3内状态,查看捕捉仓3的捕捉效果,并判定蝼蛄是否容易从捕捉仓3内逃出。
[0028]实施例二
[0029]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蝼蛄捕捉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控制箱5的内部下方固定安装有蓄电池502,且蓄电池502与控制器501、扬声器403电性连接,插接座7的底部安装有插头701,且插头701的外部安装有保护套,控制箱5的正面一侧通过合页安装有箱门8,且箱门8的正面安装有视窗,捕捉仓3的内壁电镀有电镀层301,且电镀层301的外部喷涂有黄油,焊接座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握杠201,握杠201的外部套有握把202,锥形罩1的底部安装有地垫101,地垫101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
[0030]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利用蓄电池502可对电量进行储存,可为控制器501、扬声器403的运行供电;如图4所示,利用保护套可对插头701进行保护,利用插头701可外接电源,可为蓄电池502充电;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利用视窗可便于工作人员对箱门8内部进行查看,利用箱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蝼蛄捕捉装置,包括锥形罩(1)、捕捉仓(3)和控制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罩(1)的外部环绕固定安装有焊接座(2),锥形罩(1)的内部放置有捕捉仓(3),捕捉仓(3)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辊(6),转辊(6)的外部涂有润滑剂(601),捕捉仓(3)的顶部通过支架安装有顶盘(4),顶盘(4)的底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摄像头(401),顶盘(4)的底部安装有导线管(402),导线管(402)的底部安装有扬声器(403),顶盘(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箱(5),控制箱(5)的内部上方固定安装有控制器(501),控制箱(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接座(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蝼蛄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5)的内部下方固定安装有蓄电池(502),且蓄电池(502)与控制器(501)、扬声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君同罗如水林勇陈裕政张帆郭俊杰魏彬曾俊跃杨发恒李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烟草梅州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