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膜组件及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091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8
本申请公开一种保护膜组件,应用于储能装置的裸电芯,包括用于包覆裸电芯的绝缘片,绝缘片设置于储能装置的壳体与裸电芯之间,绝缘片一体设置,绝缘片设有多个折痕结构,折痕结构将绝缘片划分为:贴合于裸电芯的底部底面覆盖区、贴合于裸电芯大面的大面覆盖区、贴合于裸电芯侧面的第一侧面覆盖区和第二侧面覆盖区。第一侧面覆盖区包括可相互重叠设置的第一子覆盖区和第二子覆盖区,第二侧面覆盖区包括可相互重叠设置的第三子覆盖区和第四子覆盖区,第一子覆盖区、第二子覆盖区分别在裸电芯厚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最大尺寸相等,这样第一子覆盖区和第二子覆盖区之间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和贴设面积,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储能装置。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储能装置。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储能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护膜组件及储能装置
[0001]本申请为申请名称为一种保护膜组件及储能装置,申请号为CN202211416058.5,申请日为2022

11

11的分案申请。


[0002]本申请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保护膜组件及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3]动力储能装置是目前新能源
常用的一种储能装置,广泛应用于诸如电动汽车等设备中,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也是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0004]动力储能装置为实现对裸电芯的绝缘、防磕碰等保护,裸电芯的外表面会包覆一层保护膜,比如中国专利CN 208655734 U所述,将绝缘片划分为对应裸电芯底面的底绝缘片和对应裸电芯侧面的主包裹区和辅助包裹区,其中主包裹区可相对于底绝缘片弯折,辅助包裹区连接主包裹区且可相对于主包裹区进行弯折,从而使绝缘片可以通过弯折形成包覆裸电芯的绝缘保护罩。
[0005]但是CN 208655734 U的结构中,辅助包裹区需要相互贴合以保证所形成的绝缘保护罩的结构稳定,并且为了实现防呆,辅助包裹区的面积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膜组件,应用于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壳体、裸电芯(300)、端盖组件(400)和所述保护膜组件,所述裸电芯(300)的底面和所述裸电芯(300)的大面的交汇处、所述裸电芯(300)的底面和所述裸电芯(300)的第一侧面的交汇处、所述裸电芯(300)的底面和所述裸电芯(300)的第二侧面的交汇处的拐角位置均为尖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组件包括用于包覆所述裸电芯(300)的绝缘片(100),所述绝缘片(100)设置于所述储能装置的壳体与所述裸电芯(300)之间,所述绝缘片(100)和所述裸电芯(300)均容纳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端盖组件(400)连接于所述裸电芯(300)背离所述底面覆盖区(140)的一侧,且封盖所述壳体的开口;所述绝缘片(100)一体设置,所述绝缘片(100)设有多个折痕结构(150);所述折痕结构(150)包括多个贯通孔(151),多个所述贯通孔(151)沿所述折痕结构(150)的折痕成形方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贯通孔(151)沿所述折痕成形方向设置成列;所述折痕结构(150)将所述绝缘片(100)划分为:底面覆盖区(140),所述底面覆盖区(140)贴合于所述裸电芯(300)的底部;大面覆盖区(110),连接于所述底面覆盖区(140),所述大面覆盖区(110)贴合于所述裸电芯(300)的大面;第一侧面覆盖区(120),所述第一侧面覆盖区(120)包括第一子覆盖区(121)和第二子覆盖区(122),所述第一子覆盖区(121)和所述第二子覆盖区(122)连接于所述大面覆盖区(110)的一侧,所述第一子覆盖区(121)和所述第二子覆盖区(122)沿所述折痕结构(150)弯折后重叠设置,并贴合于所述裸电芯(300)与所述大面垂直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覆盖区(130),所述第二侧面覆盖区(130)包括第三子覆盖区(131)和第四子覆盖区(132),所述第三子覆盖区(131)和所述第四子覆盖区(132)连接于所述大面覆盖区(110)的另外一侧,所述第三子覆盖区(131)和所述第四子覆盖区(132)沿所述折痕结构(150)弯折后重叠设置,并贴合于所述裸电芯(300)与所述大面垂直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覆盖区(121)朝第一方向(X)的最大尺寸与所述第二子覆盖区(122)朝所述第一方向(X)的最大尺寸相等,所述第一子覆盖区(121)朝第二方向(Y)的最大尺寸与所述第二子覆盖区(122)朝所述第二方向(Y)的最大尺寸相等;所述第三子覆盖区(131)朝所述第一方向(X)的最大尺寸与所述第四子覆盖区(132)朝所述第一方向(X)的最大尺寸相等,所述第三子覆盖区(131)朝所述第二方向(Y)的最大尺寸与所述第四子覆盖区(132)朝所述第二方向(Y)的最大尺寸相等;其中,所述第一方向(X)为所述裸电芯(300)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Y)为所述裸电芯(300)的高度方向;其中,位于所述底面覆盖区(140)与所述大面覆盖区(110)之间的折痕结构(150)设置一列所述贯通孔(151),以包覆于所述裸电芯(300)尖边结构的拐角位置与所述壳体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覆盖区(140)满足:273mm≤L1≤277mm;55.5mm≤H1≤59.5mm;其中,L1为所述底面覆盖区(140)的长度尺寸;H1为所述底面覆盖区(140)的宽度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覆盖区(140)满足:1.03≤P1/L1≤1.06;1.03≤Q1/H1≤1.06;其中,P1为所述裸电芯(300)的长度尺寸;Q1为所述裸电芯(300)的厚度尺寸;所述底面覆盖区(140)的长度方向、所述裸电芯(300)的长度方向均朝第三方向(Z),所述底面覆盖区(140)的宽度方向、所述裸电芯(300)的厚度方向均朝所述第一方向(X)。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覆盖区(140)满足:0.19≤H1/L1≤0.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覆盖区(121)靠近所述第二子覆盖区(122)的一侧设有倒角结构,和/或,所述第三子覆盖区(131)靠近所述第四子覆盖区(132)的一侧设有倒角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151)满足:0.7mm≤L3≤1.3mm;0.06mm≤H3≤0.21mm;其中,L3为所述贯通孔(151)的长度尺寸;H3为所述贯通孔(151)的宽度尺寸。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15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折痕成形方向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151)满足:9≤L3/H3≤1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151)满足:0.7mm≤L4≤0.9mm;L4为相邻所述贯通孔(151)之间的间距尺寸。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151)满足:1.2≤L3/L4≤1.3。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托片(200),所述底托片(200)叠置于所述底面覆盖区(140)靠近所述裸电芯(300)底部的一面。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片(200)朝向所述底面覆盖区(140)的一侧设有多个热熔部(210),所述底托片(200)通过所述多个热熔部(210)与所述绝缘片(100)热熔相连。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部(210)满足:2.7mm≤M1≤2.9mm;13mm≤N1≤13.6mm;其中,M1为所述热熔部(210)的宽度尺寸;N1为所述热熔部(210)的长度尺寸。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部(210)满足:4.5≤N1/M1≤5。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部(210)满足:30mm≤M2≤30.6mm;M2为相邻所述热熔部(210)之间的间距尺寸。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保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部(21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底面覆盖区(140)的长度方向一致,多个所述热熔部(210)朝所述底面覆盖区(14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热熔部(2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扬熊永锋阳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