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邻二甲苯制苯酐的复合催化剂床层及其制备方法、邻二甲苯制苯酐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苯酐催化剂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邻二甲苯制苯酐的复合催化剂床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邻二甲苯制苯酐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邻苯二甲酸酐(PA)简称苯酐,是邻二甲苯(OX)主要的市场应用领域。苯酐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四种有机酸酐中产量和消费量最大,其消费用途主要有三个:一是用于制备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如用于聚氯乙烯(PVC)树脂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二是用于制造不饱和聚酯,作玻璃增强的热固性工程塑料;其三用于制造醇酸树脂,生产涂料。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世界的苯酐生产能力稳步增长,当前国内年产能约300万吨。
[0003]苯酐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萘的流化床气相氧化工艺(近于淘汰)和邻二甲苯固定床气相氧化工艺,后者的产能占苯酐世界总产能的90%以上。
[0004]国外邻法苯酐催化剂主要由BASF等公司研究开发,催化剂有四~六段的体系,进料负荷在90
‑
100g/N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邻二甲苯制苯酐的复合催化剂床层,其特征在于,顺着物料流动方向,所述复合催化剂床层包括催化剂E、催化剂F、催化剂G和催化剂H,所述催化剂E、催化剂F、催化剂G和催化剂H各自独立地包括载体和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活性组分;其中,所述活性组分含有V2O5;其中,所述催化剂E和催化剂F还各自独立地含有导热介质,所述催化剂G和催化剂H不含有导热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催化剂床层,其中,所述催化剂E、催化剂F、催化剂G和催化剂H中,所述载体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00:8
‑
20,优选为100:10
‑
16;和/或,所述活性组分各自独立地还含有助剂、TiO2、可选的磷化合物、可选的铯化合物;和/或,所述助剂选自铷、铈、铌、铬、银、钴、镓、铟、锑、铋、锆和钨元素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催化剂床层,其中,所述催化剂E、催化剂F、催化剂G和催化剂H中,各自基于所述活性组分的总重量,以P计的磷化合物含量为0
‑
0.5wt%,优选为0
‑
0.25wt%;以Cs计的铯化合物含量为0
‑
1wt%,优选为0.05
‑
1wt%;以氧化物计的助剂含量为0.1
‑
10wt%,优选为0.5
‑
5wt%;TiO2含量为71
‑
98.3wt%,优选为76.95
‑
98.75wt%。4.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催化剂床层,其中,所述催化剂E中,基于所述活性组分的总重量,V2O5的含量为3
‑
12wt%,优选为4
‑
11wt%;和/或,所述催化剂F中,基于所述活性组分的总重量,V2O5的含量为4
‑
13wt%,优选为6
‑
12wt%;和/或,所述催化剂G中,基于所述活性组分的总重量,V2O5的含量为6
‑
17wt%,优选为7
‑
16wt%;和/或,所述催化剂H中,基于所述活性组分的总重量,V2O5的含量为7
‑
19wt%,优选为8
‑
18wt%。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催化剂床层,其中,所述催化剂E和催化剂F中,所述导热介质与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
‑
10:100,优选为3
‑
8:100;和/或,所述导热介质选自BN晶须和/或SiC晶须;和/或,所述导热介质以纤维状形式存在;和/或,所述导热介质的直径尺寸为0.1
‑
10μm,优选为0.1
‑
3μm;长径比为40
‑
200:1,优选为80
‑
150:1;和/或,所述载体为无孔惰性载体,优选选自滑石、碳化硅、硅酸铝、石英和陶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优选滑石;和/或,所述载体的形状选自圆柱形、球形、环形或颗粒料,优选为环形;和/或,所述载体的外径为3
‑
13mm,优选为3
‑
8mm;空隙率为0
‑
10%,优选为1
‑
8%;和/或,所述复合催化剂床层中,所述催化剂E、催化剂F、催化剂G和催化剂H的装填高度比为1
‑
3:1
‑
2:1
‑
2:1,优选为2
‑
3:1.2
‑
1.9:1.5
‑
1.8:1。6.一种邻二甲苯制苯酐的复合催化剂床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有钒源、钛源、可选的磷源、可选的铯源、助剂化合物和导热介质的第一浆液负载于载体上,经干燥和焙烧,得到催化剂E;(2)将含有钒源、钛源、可选的磷源、可选的铯源、助剂化合物和导热介质的第二浆液负
载于载体上,经干燥和焙烧,得到催化剂F;(3)将含有钒源、钛源、可选的磷源、可选的铯源和助剂化合物的第三浆液负载于载体上,经干燥和焙烧,得到催化剂G;(4)将含有钒源、钛源、可选的磷源、可选的铯源和助剂化合物的第四浆液负载于载体上,经干燥和焙烧,得到催化剂H;其中,顺着物料流动方向,将所述催化剂E、催化剂F、催化剂G和催化剂H组成复合催化剂床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浆液、第二浆液、第三浆液和第四浆液的粘度各自独立地为10
‑
40mPa
·
s,优选为12
‑
20mPa
·
s;和/或,步骤(1)中,所述第一浆液的制备包括:(1
‑
i)将草酸、钒源、可选的磷源、可选的铯源和溶剂进行混合,得到溶液E;(1
‑
ii)将所述溶液E与导热介质、钛源、助剂化合物和粘合剂混合,得到第一浆液;和/或,步骤(2)中,所述第二浆液的制备包括:(2
‑
i)将草酸、钒源、可选的磷源、可选的铯源和溶剂进行混合,得到溶液F;(2
‑
ii)将所述溶液F与导热介质、钛源、助剂化合物和和粘合剂混合,得到第二浆液;和/或,步骤(3)中,所述第三浆液的制备包括:(3
‑
i)将草酸、钒源、可选的磷源、可选的铯源和溶剂进行混合,得到溶液G;(3
‑
ii)将所述溶液G与钛源、助剂化合物和和粘合剂进行混合,得到第三浆液;和/或,步骤(4)中,所述第四浆液的制备包括:(4
‑
i)将草酸、钒源、可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芬,安欣,袁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