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防反电路和电源设备,其中,电源防反设备包括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电荷泵电路和输入防反电路;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用于产生脉冲信号,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出的脉冲信号互为反相信号;电荷泵电路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电荷泵电路用于对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升压;输入防反电路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防反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电荷泵电路的输出端,输入防反电路根据控制端信号控制输出端输出的电源电压,电源正向接通时,输入防反电路输出电源电压,电源反接时,输入防反电路无信号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防反电路能够承受大电流,防止电源反接对电路造成损害。源反接对电路造成损害。源反接对电路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防反电路和电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防反电路和电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等领域的电子电路应用中,电源的防反接入非常重要。
[0003]目前,电源防反电路一般基于P型MOS管进行设计,但随着汽车电子电气的发展,多域融合使得对电流的需求变得更大,基于P型MOS管的电源防反电路可能发生过热,并且P型MOS管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防反电路和电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源防反电路可能发生过热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防反电路,该电路包括: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电荷泵电路和输入防反电路;
[0006]其中,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用于产生脉冲信号,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出的脉冲信号互为反相信号;
[0007]所述电荷泵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电荷泵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电荷泵电路用于对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升压;
[0008]所述输入防反电路包括输入端、控制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源,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电荷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用于根据控制端的信号控制输出端输出的电源电压,电源正向接通时,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电源电压,电源反接时,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输出端无信号输出。
[0009]可选的,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包括脉冲信号产生模块和反相器;所述脉冲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0010]可选的,所述脉冲信号产生模块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一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第三电阻模块、第四电阻模块、第一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个阳极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另一个阳极端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非接地阳极端,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双向稳压管,用于根据电源电压产生钳位电压。
[0012]可选的,所述反相器包括第一三级管、第五电阻模块和第六电阻模块;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模块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模块连接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0013]可选的,所述电荷泵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级管、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七电阻模块、第八电阻模块、第九电阻模块、第十电阻模块、第十一电阻模块和第十二电阻模块;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九电阻模块连接所述电荷泵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模块连接所述电荷泵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十电阻模块连接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八电阻模块连接所述电荷泵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七电阻模块连接电源,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模块连接所述电荷泵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所述电荷泵电路输出端。
[0014]可选的,所述输入防反电路包括开关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防反电路输入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控制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导通或关断。
[0015]可选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十三电阻模块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十三电阻模块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并联在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可选的,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六三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十四电阻模块和第十五电阻模块;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五电阻模块接地,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模块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设备,所述电源设备包括电源和所述电源防反电路。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电源防反电路包括: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电荷泵电路和输入防反电路;其中,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用于产生脉冲信号,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出的脉冲信号互为反相信号;所述电荷泵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电荷泵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电荷泵电路用于对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升压;所述输入防反电路
包括输入端、控制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源,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电荷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用于根据控制端的信号控制输出端输出的电源电压,电源正向接通时,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电源电压,电源反接时,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输出端无信号输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防反电路能够承受大电流,防止电源反接对电路造成损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源防反电路可能发生过热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0018]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防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电荷泵电路和输入防反电路;其中,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用于产生脉冲信号,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出的脉冲信号互为反相信号;所述电荷泵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电荷泵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电荷泵电路用于对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升压;所述输入防反电路包括输入端、控制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电源,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电荷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用于根据控制端的信号控制输出端输出的电源电压,电源正向接通时,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电源电压,电源反接时,所述输入防反电路的输出端无信号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防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包括脉冲信号产生模块和反相器;所述脉冲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脉冲产生电路的第二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防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信号产生模块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一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第三电阻模块、第四电阻模块、第一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一个阳极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另一个阳极端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非接地阳极端,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防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双向稳压管,用于根据电源电压产生钳位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防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器包括第一三级管、第五电阻模块和第六电阻模块;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六电阻模块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模块连接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防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泵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洋,刘欢,范昊,王啸宇,王宝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