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窑自动出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047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灰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麦窑自动出料装置。该麦窑自动出料装置,包括锥形料斗和排料底座,所述锥形料斗的底部出口安装在排料底座顶壁的入口处,所述排料底座内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排料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出料口,所述锥形料斗内且处于出料机构上侧设置有拨料机构。该麦窑自动出料装置,通过出料机构的设计,设备工作时伴随出料组件运动,能够不断的将石灰成品排出石灰窑,密封效果佳,排料壳旋转能够使石灰块通过出料口出料,且转换至出料口位置的排料壳不与锥形料斗内连通,能够大大降低出料过程对石灰窑内压力的影响,实现了麦窑的连续出料,大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麦窑自动出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灰窑的
,具体为一种麦窑自动出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麦尔兹窑被广泛用于石灰制造,麦尔兹窑有两个膛,一个膛蓄热的同时,另外一个膛进行煅烧,每14分钟左右换向一次,换向期间液压阀门动作,释放窑压,同时改变闸板位置,实现煅烧膛与蓄热膛的转换。为保证料位稳定,煅烧产生的成品经料位计精确测量,通过双液压缸作用推动出灰平板位移,使窑内出灰平板承载的石灰块因出灰平板的位移悬空从边缘掉入窑底小料仓内,换向期间,卸料闸板打开,石灰成品即可进入成品生产线。
[0003]但是上述的出料方式属于间歇式,出料不连贯,每次出料前,小料仓往往处于饱和状态,出灰平板上也会堆积较多石灰块,影响窑内加工环境,故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麦窑自动出料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麦窑自动出料装置,该麦窑自动出料装置。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麦窑自动出料装置,包括锥形料斗和排料底座,所述锥形料斗的底部出口安装在排料底座顶壁的入口处,所述排料底座内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排料底座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出料口,所述锥形料斗内且处于出料机构上侧设置有拨料机构;
[0006]所述出料机构包括:
[0007]隔板,所述隔板固定安装在排料底座的侧壁上将排料底座分为上下两部分;
[0008]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排料底座的内底壁为本机构提供动力;/>[0009]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两端分别与排料底座内两侧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隔板并插接在承托板上的圆孔内;
[0010]出料组件,两个所述出料组件分处于隔板上且处于承托板的两侧;
[0011]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排料底座的内顶壁;
[0012]垫圈,两个所述垫圈设置在隔热层下侧并分别于两个出料组件相对;
[0013]通过出料机构的设计,设备工作时伴随出料组件运动,能够不断的将石灰成品排出石灰窑,密封效果佳,出料过程不影响石灰窑正常工作。
[0014]所述拨料机构包括:
[0015]导向条,所述导向条固定安装在锥形料斗的内壁上;
[0016]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处于承托板上侧,且转动盘的下表面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7]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在转动盘的侧壁上;
[0018]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一端铰接在转动盘侧壁的上侧,所述挤压杆的另一端与导向条的下表面接触;
[0019]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设置在挤压杆和限位环之间。
[00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拨料机构的设计,能够不断的对石灰块进行碾压,避免因石灰块过大而影响出料机构的正常工作。
[0021]优选的,所述出料组件包括:
[0022]出料转盘,所述出料转盘设置在隔板上,出料转盘下表面中部的转轴插接在隔板上的对应孔内;
[0023]齿槽,所述齿槽开设在出料转盘的侧壁上;
[0024]主齿轮,所述主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且处于隔板与承托板之间,且主齿轮与齿槽啮合;
[0025]柱状槽,若干个所述柱状槽开设在出料转盘的上表面,且柱状槽的开口处于出料转盘的上表面和侧壁;
[0026]排料壳,所述排料壳插接在柱状槽内,排料壳的开口处于其远离出料转盘中部的一侧;
[0027]入料孔,所述入料孔开设在排料壳的侧壁上;
[0028]中心槽,所述中心槽开设在出料转盘上表面的中部;
[0029]转杆,所述转杆固定连接在排料壳靠近中心槽的一端,转杆贯穿中心槽侧壁延伸至中心槽内;
[0030]中心柱,所述主动柱插接在中心槽内;
[0031]插槽,所述插槽开设在中心柱上对应转杆的位置,转杆插接在插槽内并通过轴承形成转动连接;
[0032]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设于插槽内并与转杆卡接为排料壳提供扭转力。
[0033]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石灰窑工作时,石灰成品能够不断的通过入料孔进入排料壳内,伴随出料装盘转动,随着位置的转移,排料壳旋转能够使石灰块通过出料口出料,且转换至出料口位置的排料壳不与锥形料斗内连通,能够大大降低出料过程对石灰窑内压力的影响。
[0034]优选的,所述柱状槽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滑槽,排料壳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且限位滑块滑动连接在限位环槽内,能够维持排料壳稳定的旋转,同时能够避免排料壳转过头,限位滑块分别处于限位滑槽两端时,入料孔分别指向上方和下方。
[0035]优选的,所述挤压杆的数量不少于六个且以转动盘轴心为参照呈环形排列,所述挤压杆的厚度从其与转动盘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递减,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锥状突起,锥状突起的设计可以配合挤压杆,挤压杆受导向条导向向下运动时能够配合锥状突起挤压处于挤压杆下的较大石灰块,使之破碎后通过入料孔进入排料壳内。
[0036]优选的,所述垫圈呈弧形且与对应出料转盘运动轨迹相匹配,所述排料壳外壁对应垫圈的位置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安装有摩擦垫,所述摩擦垫的直径与排料壳的直径相同且为半环,摩擦垫的一端与入料孔相对,伴随着出料转盘的转动,其上的排料壳会依次脱离锥形料斗的范围,此时排料壳上的摩擦垫与垫圈接触会使排料壳在柱状槽内旋转,使入料孔指向下方,当排料壳开口与出料口相对时,石灰块能够排出。
[0037]优选的,所述柱状槽底壁靠近的其开口的位置向下倾斜,且柱状槽的开口与出料口处于同一高度,所述出料口的长度为柱状槽开口直径的三倍。
[0038]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9]1、该麦窑自动出料装置,通过出料机构的设计,设备工作时伴随出料组件运动,能够不断的将石灰成品排出石灰窑,密封效果佳,排料壳旋转能够使石灰块通过出料口出料,且转换至出料口位置的排料壳不与锥形料斗内连通,能够大大降低出料过程对石灰窑内压力的影响,实现了麦窑的连续出料,大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40]2、该麦窑自动出料装置,利用拨料机构的设计,锥状突起的设计可以配合挤压杆,挤压杆受导向条导向向下运动时能够配合锥状突起挤压处于挤压杆下的较大石灰块,使之破碎后通过入料孔进入排料壳内,减少大块石灰块对石灰窑正常工作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剖图;
[0042]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43]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44]图4为本专利技术出料转盘的俯视图;
[0045]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C处的剖视图。
[0046]图中:1锥形料斗、2排料底座、
[0047]3出料机构、31隔板、32驱动电机、33承托板、34出料组件、341出料转盘、342齿槽、343主齿轮、344柱状槽、345排料壳、346入料孔、347中心槽、348转杆、349中心柱、3410插槽、3411扭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窑自动出料装置,包括锥形料斗(1)和排料底座(2),所述锥形料斗(1)的底部出口安装在排料底座(2)顶壁的入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底座(2)内设置有出料机构(3),所述排料底座(2)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出料口(4),所述锥形料斗(1)内且处于出料机构(3)上侧设置有拨料机构(5);所述出料机构(3)包括:隔板(31),所述隔板(31)固定安装在排料底座(2)的侧壁上将排料底座(2)分为上下两部分;驱动电机(32),所述驱动电机(32)固定安装在排料底座(2)的内底壁为本机构提供动力;承托板(33),所述承托板(33)的两端分别与排料底座(2)内两侧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2)的输出端贯穿隔板(31)并插接在承托板(33)上的圆孔内;出料组件(34),两个所述出料组件(34)分处于隔板(31)上且处于承托板(33)的两侧;隔热层(35),所述隔热层(35)设置在排料底座(2)的内顶壁;垫圈(36),两个所述垫圈(36)设置在隔热层(35)下侧并分别于两个出料组件(34)相对;所述拨料机构(5)包括:导向条(51),所述导向条(51)固定安装在锥形料斗(1)的内壁上;转动盘(52),所述转动盘(52)处于承托板(33)上侧,且转动盘(52)的下表面与驱动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限位环(53),所述限位环(53)固定连接在转动盘(52)的侧壁上;挤压杆(54),所述挤压杆(54)的一端铰接在转动盘(52)侧壁的上侧,所述挤压杆(54)的另一端与导向条(51)的下表面接触;限位弹簧(55),所述限位弹簧(55)设置在挤压杆(54)和限位环(5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窑自动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组件(34)包括;出料转盘(341),所述出料转盘(341)设置在隔板(31)上,出料转盘(341)下表面中部的转轴插接在隔板(31)上的对应孔内;齿槽(342),所述齿槽(342)开设在出料转盘(341)的侧壁上;主齿轮(343),所述主齿轮(343)安装在驱动电机(32)的输出端且处于隔板(31)与承托板(33)之间,且主齿轮(343)与齿槽(342)啮合;柱状槽(344),若干个所述柱状槽(344)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连华肖芳志贺吉东邹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涟钢冶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