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厚规格高强耐候抗震H型钢的冶炼方法,冶炼工艺为:高炉铁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厚规格高强耐候抗震H型钢的冶炼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炼
,尤其涉及一种厚规格高强耐候抗震H型钢的冶炼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特别是在工程建设流程方面,钢结构体系本身具有拆改容易,材料再生利用率高等优点,同时拆除之后的废钢可回炉重新进行再生,做到资源循环再利用。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数据,2020年,钢结构行业钢结构加工量为8900万吨,占粗钢产量的8.36%。预计到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25%以上,未来建筑用钢将有3倍左右的增长空间。目前一般定义,翼缘厚度40mm以上规格为超厚H型钢,翼缘厚度28mm以上规格为特厚H型钢。由于特厚H型钢轧制压缩比、变形量小,导致各规格H型钢在轧制过程中变形渗透性差,不均匀变形较多,轧制温度较高,造成产品低温冲击性能稳定性差,不同部位冲击性能波动性较大。因此厚规格H型钢力学性能,尤其是低温冲击性能,成为制约特厚高强耐侯H型钢整体性能、质量、指标提升的一大重要因素。对特厚高强耐侯H型钢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突破高性能H型钢的生产技术瓶颈,实现产品质量、性能的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规格高强耐候抗震H型钢的冶炼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厚规格高强耐候抗震H型钢的冶炼方法,冶炼工艺为:高炉铁水
→
铁水预处理
→
转炉冶炼
→
LF精炼
→
异形坯连铸;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铁水预处理过程中,采用预处理脱硫铁水:入转炉[S]<0.030%;铁水温度大于等于1250℃;
[0007]所述转炉冶炼过程中,复吹转炉冶炼,控制终渣碱度3.0;终点C≥0.03%,终点温度大于等于1610℃,终脱氧采用有Al脱氧;合金铜、镍随废钢加入;在出钢过程中加入白灰;
[0008]所述LF精炼过程中,精炼白渣操作,全程按精炼规程进行吹Ar操作;根据转炉钢水成份及温度进行脱硫、成份微调及升温操作;精炼后期加入钒氮合金60
‑
70kg/炉,钒含量不足用钒铁补充,并对成分进行微调;精炼末期喂硅钙线150m,保证软吹时间大于等于15mi n,软吹期间钢水不得裸露;
[0009]全程采用保护浇注;液相线温度TL=1511℃;过热度≤35℃;采用弱冷制度;采用恒拉速操作;连铸坯切割后及时下线堆垛缓冷,下铺上盖型,缓冷时间大于等于48小时。
[0010]进一步的,精炼后期加入钒氮合金65kg/炉。
[0011]进一步的,连铸坯断面尺寸为555
×
440
×
105mm。
[0012]进一步的,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包括:C 0.12%~0.15%、Si 0.38%~
0.48%、Mn 1.28%~1.38%、P≤0.025%、S≤0.015%、Cr 0.30%~0.35%、Cu 0.25%~0.30%、N i 0.25%~0.35%、V 0.10%~0.12%,其余为Fe和杂质,质量分数共计100%。
[0013]Cr为铁素体形成元素,缩小奥氏体相区;钢中加入Cr元素可以提高钢的淬透性;Cr可以降低钢的Ms点,提高钢中残留奥氏体的含量;由于Cr元素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比较稳定,可以抑制晶粒生长;同时,钢中加入较高质量分数的Cr元素,可以在基体表面形成一层非常致密、稳定的钝化薄膜,提高钢的耐蚀性。
[0014]N i为奥氏体形成元素,扩大奥氏体相区;N i降低钢中位错运动阻力,改善基体韧度,提高钢的低温韧性;钢中加入N i元素还可以起到固溶强化及提高淬透性;同时钢中添加一定N i元素,不仅可以在锈层中富集阻碍C l
‑
向基体渗透,而且还可以使钢的自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从而提高钢的耐蚀性。
[0015]Cu元素和P元素可以在锈层和基体间形成阻挡层,对基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N i可以提高Cu固溶度,改善热脆缺陷;铜是提高耐候性最有效的元素,含量大致为0.2
‑
0.5%。与一般含Cu钢不同,耐候钢中Cu常与P配合使用。
[0016]钢中加入铌、钒、钛微合金化元素可以在热加工过程中形成细小弥散的碳氮化物,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获得细小晶粒组织。Nb、V、T i微合金化除了细化晶粒外,也可产生析出强化。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制备的H型钢不仅具有很高的屈服及抗拉强度,而且具有很好的冲击韧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一种厚规格高强耐候抗震H型钢的冶炼工艺为:高炉铁水
→
铁水预处理
→
转炉冶炼
→
LF精炼
→
连铸。
[0020]采用预处理脱硫铁水:入转炉[S]<0.030%;铁水温度大于等于1250℃。复吹转炉冶炼,控制终渣碱度3.0。终点C≥0.03%,终点温度大于等于1610℃,终脱氧采用有Al脱氧。合金铜、镍随废钢加入。在出钢过程中加入白灰。精炼白渣操作。全程按精炼规程进行吹Ar操作。根据转炉钢水成份及温度进行脱硫、成份微调及升温操作。精炼后期加入钒氮合金65kg/炉,钒含量不足用钒铁补充,并对成分进行微调。精炼末期喂硅钙线150m,保证软吹时间大于等于15mi n,软吹期间钢水不得裸露。
[0021]全程采用保护浇注。液相线温度TL(Q420NHB)=1511℃;过热度≤35℃。采用弱冷制度。采用0.7
‑
1.1m/mi n恒拉速操作。连铸坯切割后及时下线堆垛缓冷,下铺上盖型,缓冷时间大于等于48小时。
[0022]连铸坯断面尺寸为555
×
440
×
105mm。
[0023]对厚规格高强耐候抗震H型钢连铸坯表面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对内部质量进行热酸低倍检验。
[0024]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明显铸坯表面及内部质量缺陷,铸坯质量良好。表1、表2、表3、表4、表5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表1各实例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
[0026]实例CSiMnPSCrNiCuV实例10.130.421.280.01050.0080.320.2720.270.11
实例20.140.401.330.00950.0090.300.2630.290.11实例30.130.391.300.01020.0080.310.2860.3000.12实例40.150.391.290.00900.0070.300.2870.2990.12
[0027]表2各实例拉速及过热度控制
[0028][0029][0030]表3各实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规格高强耐候抗震H型钢的冶炼方法,冶炼工艺为:高炉铁水
→
铁水预处理
→
转炉冶炼
→
LF精炼
→
异形坯连铸;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水预处理过程中,采用预处理脱硫铁水:入转炉[S]<0.030%;铁水温度大于等于1250℃;所述转炉冶炼过程中,复吹转炉冶炼,控制终渣碱度3.0;终点C≥0.03%,终点温度大于等于1610℃,终脱氧采用有Al脱氧;合金铜、镍随废钢加入;在出钢过程中加入白灰;所述LF精炼过程中,精炼白渣操作,全程按精炼规程进行吹Ar操作;根据转炉钢水成份及温度进行脱硫、成份微调及升温操作;精炼后期加入钒氮合金60
‑
70kg/炉,钒含量不足用钒铁补充,并对成分进行微调;精炼末期喂硅钙线150m,保证软吹时间大于等于15min,软吹期间钢水不得裸露;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娟,卜向东,宋振东,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