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株植物解铁、促生浅绛红链霉菌HC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植物解铁、促生浅绛红链霉菌HC7
‑
22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尤其涉及一株植物解铁、促生浅绛红链霉菌HC7
‑
22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铁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须元素,不仅参与了色素的合成,可充当反应中的催化剂,在植物进行代谢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地壳中的铁丰度很高,但大部分铁元素以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形式存在,尤其在盐碱化土壤中,pH升高降低了三价铁的溶解性,植物出现缺铁现象更加严重。在全球范围,植物缺铁症状约占十分之四,成为了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缺素症之一。
[0003]嗜铁素产生菌是一类可以分泌产生嗜铁素类物质的微生物,可特异性鳌合三价铁离子,增加铁离子的溶解度,从而为植物提供有效铁。目前已报道的嗜铁素产生菌包括假单胞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固氮菌属(Azot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节细菌属(Arthrobacter)、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沙雷氏菌属(Serratia)等,但是现有的这些菌株种类有限,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抗逆性弱,活性不稳定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嗜铁素产生菌抗逆性弱,活性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株植物解铁、促生浅绛红链霉菌HC7
‑
22及其应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株植物解铁、促生浅绛红链霉菌HC7
‑
22,所述浅绛红链霉菌HC7
‑
22于2022年6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053。
[0006]优选地,所述浅绛红链霉菌HC7
‑
22的16S rRNA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07]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上述浅绛红链霉菌HC7
‑
22在促进植物生长、减少植物缺铁症状中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分离鉴定得到一株浅绛红链霉菌HC7
‑
22,其产嗜铁素为42.4%,为高产嗜铁素菌株,对植物具有明显的解铁、促生作用;而且耐酸碱和盐碱能力强,具有很好的抗逆性,可广泛应用于在植物实际种植中,有效减少植物缺铁症状。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实施例1中菌株HC7
‑
22在SCA培养基上产生明显的透明圈图;
[0010]图2为实施例1中菌株HC7
‑
22在高氏1号培养基中的菌落形态及菌丝的扫描电镜观察图;
[0011]图3为实施1中菌株HC7
‑
22的生理生化反应图;其中,A为淀粉水解,B为硝酸盐还原,C为V
‑
P反应,D为硫化氢产生,E为明胶液化,图B、C、D、E的左侧均为CK,右侧为HC7
‑
22;
[0012]图4为实施例1中菌株HC7
‑
22的16S rRNA序列构建进化树;
[0013]图5为实施例3中菌株HC7
‑
22对马铃薯的促生效果盆栽图;
[0014]图6为实施例4中菌株HC7
‑
22在不同pH(A)与含盐量(B)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0015]本专利技术中的浅绛红链霉菌HC7
‑
22于2022年6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053,保藏分类命名为浅绛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purpurascens)。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实施例1浅绛红链霉菌HC7
‑
22的分离鉴定
[0018]1.土壤样品采集及菌株分离和筛选
[0019]从陕西省韩城市矿场(N
°
35.48,E
°
110.44)采集土壤样品。利用逐级稀释法分离土壤中的细菌,将形态差异明显的单个菌落在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和培养。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CAS固体培养基上,在28℃培养3
‑
5天。结果如附图1所示,菌株周围出现黄色透明晕圈,说明具有产嗜铁素能力。量取菌落直径(d)和透明圈直径(D),计算D/d,初步筛选出产铁载体活性的菌株,编号为HC7
‑
22,该菌株在周围形成明显的黄色透明圈,D/d为3.3。
[0020]2.菌株HC7
‑
22形态特征鉴定
[0021]将菌株HC7
‑
22在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上划线培养,28℃培养24h,观察菌落形状、透明度及菌落颜色等菌落特征。结果如附图2所示,菌株HC7
‑
22在高氏1号培养基上气丝较少,粉红色,基丝绛红色,扫描电镜观察菌丝直径约4um,表面不光滑。
[0022]3.菌株HC7
‑
22生理生化鉴定
[0023]对菌株HC7
‑
22的淀粉水解、硝酸盐还原、v
‑
p反应、H2S产生以及明胶液化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附图3所示,其中,A为淀粉水解,B为硝酸盐还原,C为V
‑
P反应,D为硫化氢产生,E为明胶液化,B、C、D、E的左侧均为CK,右侧为HC7
‑
22。结果显示,菌株HC7
‑
22的水解淀粉,硝酸盐还原、v
‑
p反应和硫化氢产生检测中均表现为阳性,而在明胶液化测定为阴性。
[0024]4.菌株HC7
‑
22分子鉴定
[0025]使用Ezup柱式细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对菌株HC7
‑
22的DNA进行提取。使用通用引物7F和1492R对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通用引物7F和1492R的序列如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对目的条带回收后送测序。使用Vector NTI Advance 11软件将测序结果进行校正和拼接,用BLASTn对拼接的序列进行同源序列检索,确定其分类地位。菌株HC7
‑
22的16Sr RNA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同源序列检索结果显示,菌株SHC7
‑
22与浅绛红链霉菌(Streptonmyces purpur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植物解铁、促生浅绛红链霉菌HC7
‑
22,其特征在于,所述浅绛红链霉菌HC7
‑
22于2022年6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0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绛红链霉菌H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平平,李正男,张磊,贾伟,李沁虹,刘亚茹,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