煅烧炉烟气降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286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煅烧炉烟气降温技术领域,提出了煅烧炉烟气降温器,包括外腔体,内腔体,设置于外腔体内,内腔体外壁与外腔体内壁之间形成烟气流通室,第一导热板体,贯穿内腔体的侧壁,第一导热板体一端伸入烟气流通室,另一端伸入内腔体内,第一导热板体为螺旋形,且第一导热板体位于烟气流通室内的部分与其位于内腔体内的部分倾斜方向相反,搅动器,设置于内腔体内,搅动器用于搅动内腔体内的流体旋转,进气管道,设置于外腔体的一端,与烟气流通室连通,出气管道,设置于外腔体的另一端,与烟气流通室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煅烧炉烟气降温器效率较低的问题。的煅烧炉烟气降温器效率较低的问题。的煅烧炉烟气降温器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煅烧炉烟气降温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煅烧炉烟气降温
,具体的,涉及煅烧炉烟气降温器。

技术介绍

[0002]煅烧炉是一种对碳素原材料在高温下进行特处理,从而改善原材料性能的热工设备,用于炼铁,回收稀有金属,催化剂生产,改善环境等。
[0003]但是煅烧炉在使用煅烧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烟气,温度很高,并且含有很多有害气体和烟尘,一般都需要进行满足环保要求的处理后进行排放,然而仅仅拿产生的烟气温度较高的问题来说,在排放时不仅造成热能浪费,造成环境污染,还对于烟气排放通道的材质要求很高,现有的降温器虽然能够满足对烟气降温的需求,但是其热交换效率相对较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煅烧炉烟气降温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煅烧炉烟气降温器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外腔体,内腔体,所述内腔体设置于所述外腔体内,所述内腔体外壁与所述外腔体内壁之间形成烟气流通室,第一导热板体,所述第一导热板体贯穿所述内腔体的侧壁,所述第一导热板体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煅烧炉烟气降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腔体(11),内腔体(12),所述内腔体(12)设置于所述外腔体(11)内,所述内腔体(12)外壁与所述外腔体(11)内壁之间形成烟气流通室(21),第一导热板体(3),所述第一导热板体(3)贯穿所述内腔体(12)的侧壁,所述第一导热板体(3)一端伸入所述烟气流通室(21),另一端伸入所述内腔体(12)内,所述第一导热板体(3)为螺旋形,且所述第一导热板体(3)位于烟气流通室(21)内的部分与其位于所述内腔体(12)内的部分倾斜方向相反,搅动器(4),所述搅动器(4)设置于所述内腔体(12)内,所述搅动器(4)用于搅动所述内腔体(12)内的流体旋转,进气管道(51),所述进气管道(51)设置于所述外腔体(11)的一端,与所述烟气流通室(21)连通,出气管道(52),所述出气管道(52)设置于所述外腔体(11)的另一端,与所述烟气流通室(2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煅烧炉烟气降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体(3)的截面为菱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煅烧炉烟气降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体(3)具有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所述第一通孔(31)和所述第二通孔(32)呈X状交叉排列,所述第一通孔(31)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板体(3)相对的两侧面上,所述第二通孔(32)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板体(3)相对的另外两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煅烧炉烟气降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体(11)包括依次连接的外上端壳(111)、外侧壳(112)和外下端壳(113),所述内腔体(12)包括依次连接的内上端壳(121)、内侧壳(122)和内下端壳(123),所述进气管道(51)和所述出气管道(52)分别设置于所述外下端壳(113)上和所述外上端壳(111)上,所述内上端壳(121)位于所述内腔体(12)内部的一面为第一锥形面(12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煅烧炉烟气降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体(12)具有冷却流体供给口(124)和冷却流体排出口(125),所述冷却流体排出口(125)位于所述第一锥形面(1211)尖端的正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煅烧炉烟气降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流通室(2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烟气通道(211)、第二烟气通道(212)和第三烟气通道(213),所述外上端壳(111)与所述内上端壳(12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烟气通道(211),所述外侧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邦平刘栋梁吴浩赵志海毕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鸿科碳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