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元件层叠体,包括被层叠的分别具有阳极部以及阴极部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并具有阳极部层叠而成的阳极层叠部以及阴极部层叠而成的阴极层叠部;阳极引线,与阳极层叠部连接;阴极引线,与阴极层叠部连接;涂层,填埋多个电容器元件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外装树脂,将元件层叠体与阳极引线的一部分以及阴极引线的一部分一起密封。的一部分以及阴极引线的一部分一起密封。的一部分以及阴极引线的一部分一起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2月7日、申请号为201780079779.2、专利技术名称为“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层叠的多个电容器元件的固体电解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3]固体电解电容器由于等效串联电阻(ESR)小、频率特性优异,因此搭载于各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多个电容器元件的固体电解电容器能够实现大容量化,在设计的自由度高的方面优异。各个电容器元件由具有电介质层的阳极体和阴极部构成。阳极体使用钛、钽、铝、铌等阀作用金属的箔。
[0004]阳极体的表面的电介质层被构成阴极部的固体电解质层覆盖,固体电解质层被阴极引出层覆盖。在相邻的电容器元件彼此之间,阳极体相互接合,并且阴极引出层通过导电性粘合剂相互接合(专利文献1)。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
914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在具备层叠的多个电容器元件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情况下,由于层叠部的厚度不同而在电容器元件之间会形成间隙。其中,在阴极部与阳极部的边界附近容易产生间隙。电容器元件的层叠体由形成外装体的模制树脂(外装树脂)密封。但是,随着电容器元件的小型化,难以使模制树脂浸入电容器元件之间的间隙。在形成外装体之后电容器元件之间仍残留有间隙的情况下,若在安装工序等中在外装体上稍微产生龟裂,则气密性会急剧降低。其结果是,阴极部的劣化发展,固体电解电容器的ESR增大。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元件层叠体,包括被层叠的分别具有阳极部以及阴极部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并具有所述阳极部层叠而成的阳极层叠部以及所述阴极部层叠而成的阴极层叠部;阳极引线,与所述阳极层叠部连接;阴极引线,与所述阴极层叠部连接;涂层,填埋所述多个电容器元件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外装树脂,将所述元件层叠体与所述阳极引线的一部分以及所述阴极引线的一部分密封。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i)准备元件层叠体、阳极引线以及阴极引线的工序,所述元件层叠体包括被层叠的分别具有阳极部以及阴极部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并具有所述阳极部层叠而成的阳极层叠部以及所述阴极部层叠而成的阴极层叠部,所述阳极引线与所述阳极层叠部连接,所述阴极引线与所述阴极层叠部连接;
(ii)以填埋所述多个电容器元件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涂层的工序;以及(iii)形成外装树脂的工序,所述外装树脂将形成了所述涂层的所述元件层叠体与所述阳极引线的一部分以及所述阴极引线的一部分一起密封。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气密性提高,阴极部的劣化得到抑制。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具备多个电容器元件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0016]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电容器元件的一例的剖视图。
[0017]图3是电容器元件之间的间隙被涂层填埋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0018]符号说明
[0019]10N:阳极部,10E:形成有电介质层的区域,11:阳极体,20(20A、20B、20C):电容器元件,22:电介质层,23:固体电解质层,23T:固体电解质层的露出部,24:阴极引出层,30(30A):固体电解电容器,31:外装树脂,32:阳极引线的外部端子,33:阴极引线,34:阳极引线,35:导电性粘合剂,36:涂层,S: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元件层叠体,元件层叠体包括层叠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多个电容器元件分别具有阳极部以及阴极部。多个电容器元件层叠为阳极部彼此重叠、阴极部彼此重叠。因此,元件层叠体具有阳极部层叠而成的阳极层叠部和阴极部层叠而成的阴极层叠部。阳极引线与阳极层叠部电连接,阴极引线与阴极层叠部电连接。阳极引线以及阴极引线均由金属材料形成,例如由从金属制的板材切出的材料形成。阳极引线的一部分以及阴极引线的一部分分别作为阳极以及阴极的外部端子发挥功能。
[0021]在多个电容器元件之间必然会形成间隙。这样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被涂层填埋。而且,由涂层填埋了间隙的元件层叠体与阳极引线的一部分以及阴极引线的一部分一起被外装树脂密封。作为阳极的外部端子发挥功能的阳极引线的一部分以及作为阴极的外部端子发挥功能的阴极引线的一部分没有被外装树脂覆盖而分别被导出到外部。
[0022]电容器元件例如具有形成阳极部的阳极体、覆盖阳极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电介质层以及阴极部。阴极部例如具有覆盖电介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固体电解质层和覆盖固体电解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阴极引出层。固体电解质层有时具有未被阴极引出层覆盖的露出部。在阳极部与阴极部的边界部容易形成固体电解质层的露出部。通过使固体电解质层的露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涂层接触,从而能够保护露出部。涂层优选覆盖固体电解质层的露出部的尽可能多的部分。
[0023]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多个电容器元件20(20A~20C)的固体电解电容器30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电容器元件20的构造的剖视图。多个被层叠的电容器元件20A~20C彼此通过介于阴极部之间的导电性粘合剂(未图示)连接。多个电容器元件20分别具备具有阳极部10N和形成电介质层22的区域10E的箔状的阳极体11。电介质层22被固体电解质层23覆盖,固体电解质层23被阴极引出层24覆盖。固体电解质层23以及阴极引出层24形成
电容器元件20的阴极部。
[0024]在如上述那样层叠多个电容器元件20的情况下,在阳极部10N彼此重叠的阳极层叠部的厚度与阴极部彼此重叠的阴极层叠部的厚度之间产生差异。由于这样的厚度的不同,在元件层叠体中,在电容器元件20之间形成间隙S。其中,如图1所示,在阴极引出层24与阳极部10N的边界附近容易产生间隙S。在这样的边界中,如图2所示,大多形成固体电解质层23的露出部23T。因此,若外部空气侵入间隙S,则从露出部23T起而固体电解质层23的氧化、水分等导致的劣化发展,固体电解电容器30的ESR增大。
[0025]在图1中,在阳极层叠部电连接有阳极引线34,该阳极引线34具有弯曲成给定形状的外部端子32。外部端子32可以与阳极引线34的剩余部分成为一体,也可以是分体构件。在阴极层叠部经由导电性粘合剂35电连接有平坦的阴极引线33。阴极引线33的外表面作为外部端子发挥功能。由多个电容器元件20构成的元件层叠体被外装树脂31密封,但作为阳极引线34的一部分的外部端子32以及阴极引线33的外部端子从外装树脂31露出。
[0026]另外,阳极体11例如通过金属箔的蚀刻等形成。多个阳极部10N重叠而成的阳极层叠部通过阳极引线34铆接而一体化,由此相互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元件层叠体,包括被层叠的分别具有阳极部以及阴极部的多个电容器元件,并具有所述阳极部层叠而成的阳极层叠部以及所述阴极部层叠而成的阴极层叠部;阳极引线,与所述阳极层叠部连接;阴极引线,与所述阴极层叠部连接;涂层,填埋所述多个电容器元件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外装树脂,将所述元件层叠体与所述阳极引线的一部分以及所述阴极引线的一部分一起密封,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形成所述阳极部的阳极体、和覆盖所述阳极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电介质层,所述阴极部具有覆盖所述电介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固体电解质层、和覆盖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至少一部分的阴极引出层,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具有未被所述阴极引出层覆盖的露出部,在所述阴极层叠部的所述间隙中从所述阴极引出层露出的所述露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涂层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涂层包括第1填料,所述外装树脂包括第2填料,所述第1填料的平均粒径比所述第2填料的平均粒径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涂层不包括填料,所述外装树脂包括填料。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所述阳极层叠部的外表面以及所述阴极层叠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外装树脂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其中,在所述阴极层叠部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露出部的一部分相互接触。6.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i)准备元件层叠体、阳极引线以及阴极引线的工序,所述元件层叠体包括被层叠的分别具有阳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山裕贵,宗安康太,长岛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