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血管用临床锻炼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心血管用临床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出血性的疾病,是中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心脑血管患者要多保持锻炼,合理有效的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运动量,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功能性锻炼对四肢和心肺进行锻炼,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并且可以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在进行锻炼时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而产生的效果同样不同,目前患者在进行活动锻炼时主要以自主活动为主,而患者自主锻炼时存在着患者无法长期坚持、锻炼效果较差的弊端,在使用辅助器械进行锻炼时,目前的辅助器械针对性较强,功能比较单一,活动不同的部位需要更换不同的辅助器械,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心血管用临床锻炼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心血管用临床锻炼装置,包括底框,所述底框的上端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心血管用临床锻炼装置,包括底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2)的上端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扶手(4),所述扶手(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杆(5),所述侧杆(5)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杆(3),所述支杆(3)的底部与所述底框(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左右两端的下侧分别铰接有可上下摆动的摆动杆(12),所述支撑板(1)的左右两端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杆(6),所述安装杆(6)的的前端分别铰接有阻力杆,所述阻力杆的下侧与所述摆动杆(12)铰接,所述摆动杆(12)的外端前侧固定连接有踏板(13),所述踏板(13)的上端铰接有可向上摆动的翘板(14),当所述摆动杆(12)向下摆动时可带动所述翘板(14)向上摆动;所述支杆(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可向外侧摆动的活动臂(23),所述底框(2)的上端前侧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位移板(32),所述位移板(32)的上端安装有可升降的坐板(26),所述安装杆(6)的上端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脚板(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用临床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杆分别包括有连接筒(8)和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杆(6)铰接,所述连接筒(8)的下端与所述摆动杆(12)铰接,所述连接筒(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10),所述连接筒(8)的上端开设有滑孔,所述连接杆(9)表面与所述滑孔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9)的底部与所述挡板(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9)的表面套有阻力弹簧(11),所述阻力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10)和所述连接筒(8)内壁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用临床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板(14)的前端向上四十五度弯折并向前侧呈平面延伸,所述翘板(14)的下端开设有轨迹槽(20),所述踏板(1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支撑块(19),所述支撑块(19)的上端与所述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栋,白晓林,汤毅,张胜叶,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