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铠装钢丝、高强铠装钢丝用盘条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023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高强铠装钢丝、高强铠装钢丝用盘条及其生产方法。通过对盘条生产工艺全流程的控制以及盘条化学成分及含量的整体设计,盘条的抗拉强度为1230~1300MPa,面缩率≥35%,索氏体化率≥90%,索氏体片层间距为130~160nm,珠光体团的尺寸为20~30μm,晶界渗碳体和马氏体级别均为0级,盘条表面的总脱碳层深度≤35μm,脱碳层长度占盘条圆周的比例<30%,盘条进一步拉拔制备的铠装钢丝强度可达2380MPa以上,可经受扭转30圈以上,弯曲16次以上,可绞合成外经为8mm、长度为8km的电缆仍不断丝,还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腐蚀性能。还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腐蚀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铠装钢丝、高强铠装钢丝用盘条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炼
,涉及一种高强铠装钢丝用盘条的生产方法,还涉及一种采用所述生产方法制备得到的高强铠装钢丝用盘条,还涉及一种由所述高强铠装钢丝用盘条进一步加工出的高强铠装钢丝。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石油天然气的日益消耗,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油气资源应用需求,需要进行新资源的勘探开发,而油气资源往往存在于深地深海,勘探工作需要大量高强度的承荷探测电缆,以适用工况环境恶劣的深地深海领域。
[0003]深地深海的勘探深度通常可达八千米,而且随着勘探深度的不断增加,温度、压力以及自身重力等复合外界条件势必会对承荷探测电缆的安全工作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对承荷探测电缆的力学性能和耐蚀耐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对制备承荷探测电缆的铠装钢丝的强度和使用寿命的严苛要求,要求强度达到2260MPa级及以上。
[0004]而目前钢铁冶炼领域内主要通过采用高碳高合金的成分设计来提高铠装钢丝的强度,然而其生产工艺复杂,通常需要借助盐浴等稳定化处理才能实现,且生产效率低,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铠装钢丝用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进行的转炉冶炼、精炼、连铸、缓冷、开坯、高线轧制、控制冷却工序;所述转炉冶炼工序中,冶炼时加入石灰以调整转炉终渣的碱度为3.2~3.8,转炉终渣中MgO含量为8~10%,出钢时留钢量控制为钢液总重量的1~2%,并控制回P量≤0.0015%,出钢结束后向渣面加入1.02~1.15kg/t的SiC;所述精炼工序中,到站后将钢液温度调控至≥1550℃,向钢液中添加0.7~0.8kg/t的石灰以及10~12kg/t的合成渣通电化渣,通电化渣时间为26~30min,通电化渣开始后第8~10min期间、第10~20min期间、第21min至通电化渣结束期间分别向渣面加入0.2~0.3kg/t、0.4~0.6kg/t、0.2~0.3kg/t的SiC;所述连铸工序中,控制结晶器的水流量为2975~3025L/min,结晶器的断面尺寸为305mm
×
396mm,结晶器振动的横、纵向偏振量均为0.6~0.7mm;二冷段采用四个区段水雾冷却,比水量控制为0.26~0.28L/kg,四个区段的总水量分别为83~90L/min、25~30L/min、18~23L/min、15~20L/min;当连铸坯心部的固相率fs为0.1~0.4时,控制压下量为0~2mm,fs为0.4~0.6时,控制压下量为3~4mm,当fs为0.6~0.9时,控制压下量为3.8~4.2mm,当fs为0.9~1.0时,控制压下量为4~5mm;所述缓冷工序中,将连铸工序所得连铸坯送入保温坑进行缓冷,控制连铸坯角部的冷速≤0.2℃/min,连铸坯心部和表面的温差≤50℃;所述开坯工序采用9道次连轧,第1、2道次采用无孔型轧辊轧制,第1、2道次的道次延伸系数分别为1.73~1.80,第3~9道次采用孔型轧辊轧制,第3~9道次的道次延伸系数分别为1.25~1.45;所述高线轧制工序中,将开坯工序所得中间坯轧制成盘条,所述盘条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90~0.93%、Si0.18~0.23%、Mn0.28~0.34%、Cr0.30~0.35%、Ni0.1~0.3%、P≤0.008%、S≤0.010%、Cu≤0.03%、Al≤0.0015%、N0.001~0.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碳当量CE=1.03~1.06;所述控制冷却工序中,将盘条在斯太尔摩冷却线上进行控温冷却,斯太尔摩冷却线包括入口段、1~10段以及出口段,入口段的辊道速度为0.933m/s,第1段的辊道速度与入口段的辊道速度之比为1.0~1.25,第2~5段每段的辊道速度与前一段的辊道速度之比均为1.0~1.25,第6~10段每段的辊道速度与前一段的辊道速度之比均为0.7~1.0,出口段的辊道速度与第10段的辊道速度之比为0.85,开启第1~4台风机并将每台风机的佳灵角度均设置为30
°
~32
°
,第1~4台风机的风量分别为95%、95%、85%、80%,关闭第6~8段的保温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奎于学森张宇麻晗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