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件及储能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22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件及储能模块,支撑件包括本体和至少四个支撑部,本体设有两个导热板和至少两个连接部,两个导热板分别适于贴合两个电气件相对的表面,各连接部沿第三方向间隔布设并连接两个导热板,连接部设有弯曲部以允许导热板受力变形;各支撑部沿第三方向间隔布设于风道中并平行于第二方向,支撑部凸设于其中一个导热板并与另一个导热板之间形成间隙;各支撑部中位于中部的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两端的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间距。储能模块采用上述支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件及储能模块,既可释放电气件的膨胀压力,又可避免风道闭合,且电气件的膨胀均匀。胀均匀。胀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件及储能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支撑件及储能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电池储能技术应用方面如分布式微电网储能、电网调峰调频、用户削峰填谷,已逐渐成为当前最为发展迅速的储能技术之一,随着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大规模应用,系统的大容量化、高倍率化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温度对电池的性能及安全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如容量、功率、安全等方面,从而导致电池一致性降低,电池散热不均匀也将导致模组内部局部温度过高、温差过大,进而影响电池系统的性能,进而影响电池的一致性,严重时可能引发热失控,造成火灾和爆炸等安全事故。储能模块中一般采用风冷对电气件散热,自然风冷易出现风量分布不均的问题,为了避免局部温度过高,通常会在两个电芯之间保留一定的间隙作为强迫散热风道,但电芯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热鼓胀从而造成电芯之间贴紧,最终造成电芯温度失衡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支撑件及储能模块,支撑件用于相邻的两个电气件时,既可释放电气件的膨胀压力,又可避免两个电气件之间的风道闭合导致电气件温度过高损坏,且电气件的膨胀均匀。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支撑件,用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电气件,两个电气件之间的间隙形成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风道,包括:本体,其设有两个彼此平行并相对的导热板和至少两个连接部,两个导热板分别适于贴合两个电气件相对的表面,各连接部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间隔布设并连接两个导热板,所述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曲部以允许所述导热板受力变形;和支撑部,其数量至少为四个,各支撑部沿第三方向间隔布设于两个导热板之间并平行于第二方向,所述支撑部凸设于其中一个导热板并与另一个导热板之间形成间隙;各支撑部中位于中部的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两端的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间距。
[0006]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连接部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各连接部中位于中部的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两端的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之间的间距。
[0007]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连接部设有一个弧形的弯曲部。
[0008]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至少有两个连接部分别连接两个导热板沿第三方向的两端。
[0009]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凸设于其中一个导热板的第一支撑部和凸设于另一个导热板的第二支撑部,各第一支撑部和各第二支
撑部沿第三方向交替布设。
[0010]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连接部的数量大于支撑部的数量,各连接部和各支撑部沿第三方向交替布设。
[0011]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两个相邻的连接部的弯曲方向相反,靠近风道两端的两个相邻的连接部与两个导热板围合形成跑道型子风道。
[0012]技术方案八,一种储能模块,包括壳体、沿第一方向布设于壳体内的电气件和若干如技术方案一至七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置于相邻的两个电气件之间且两个导热板分别贴合两个相邻电气件相对的表面。
[0013]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技术方案一中,电气件长时间使用后若发生热膨胀,由于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曲部,电气件膨胀时可挤压导热板使得连接部变形,从而两个导热板可彼此靠近,使得电气件具有一定的膨胀空间,导热板的板状结构也使得电气件的膨胀更均匀,而支撑部平行于第二方向,支撑部凸设于其中一个导热板并与另一个导热板之间形成间隙,避免了电气件过度膨胀导致风道闭合,使得电气件的温度过高损坏,同时支撑部的结构不会对过风造成影响,由于电气件膨胀时是中部先膨胀,因此导热板沿第三方向的中部受到的压力大于两端的压力,各支撑部中位于中部的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两端的相邻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间距,即中部的支撑部的密度大,两端的支撑部的密度小,可使得电气件膨胀时沿第三方向的中部受到的阻力大,沿第三方向的两端受到的阻力小,从而使得电气件的膨胀更为均匀,也避免了电气件不均匀膨胀损坏;此外,电气件的热量还可传导至导热板,更有利于相邻的两个电气件的均温性;可知,采用本技术方案,既可释放电气件的膨胀压力,又可避免风道闭合导致电气件温度过高损坏,且电气件的膨胀均匀。
[0015]2、技术方案二中,各连接部中位于中部的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两端的相邻的两个连接部之间的间距,即中部的连接部的密度大,两端的连接部的密度小,可进一步使得电气件膨胀时沿第三方向的中部受到的阻力大,沿第三方向的两端受到的阻力小,从而进一步使得电气件的膨胀更为均匀,也进一步避免了电气件不均匀膨胀损坏。
[0016]3、技术方案三中,连接部设有一个弧形的弯曲部,结构简单易加工且易于变形。
[0017]4、技术方案四中,至少有两个连接部分别连接两个导热板沿第三方向的两端,加工更简单,且使得风道在保持较大过风面积的同时可避免风流沿第三方向窜流出去,散热效率更高。
[0018]5、技术方案五中,支撑部包括凸设于其中一个导热板的第一支撑部和凸设于另一个导热板的第二支撑部,各第一支撑部和各第二支撑部沿第三方向交替布设,使得电气件热膨胀时两个导热板受到的阻力相当,也即两个电气件膨胀时的阻力相当,从而使得两个电气件的膨胀也较为一致,避免了两个电气件膨胀不均衡堵塞风道,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若支撑部全部凸设于一个导热板上,两个电气件更容易出现膨胀不均衡,膨胀比较大的电气件会过度挤压导热板从而堵塞风道。
[0019]6、技术方案六中,连接部的数量大于支撑部的数量,各连接部和各支撑部沿第三方向交替布设,使得每两个相邻的连接部在电气件膨胀后变形时,位于该两个相邻的连接
部之间的支撑部可避免电气件过度膨胀,如此,电气件沿第三方向的膨胀更均匀。
[0020]7、技术方案七中,两个相邻的连接部的弯曲方向相反,靠近风道两端的两个相邻的连接部与两个导热板围合形成跑道型子风道,如此使得两端的子风道更容易变形,从而使得电气件膨胀时变形更为均匀。
[0021]8、技术方案八中,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储能模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支撑件,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支撑件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支撑件的正视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件(10),用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电气件(20),两个电气件(20)之间的间隙形成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风道(01),其特征是,包括:本体(11),其设有两个彼此平行并相对的导热板(111)和至少两个连接部(112),两个导热板(111)分别适于贴合两个电气件(20)相对的表面,各连接部(11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间隔布设并连接两个导热板(111),所述连接部(112)设有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弯曲部以允许所述导热板(111)受力变形;和支撑部(12),其数量至少为四个,各支撑部(12)沿第三方向间隔布设于两个导热板(111)之间并平行于第二方向,所述支撑部(12)凸设于其中一个导热板(111)并与另一个导热板(111)之间形成间隙;各支撑部(12)中位于中部的相邻的两个支撑部(12)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两端的相邻的两个支撑部(12)之间的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撑件(10),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部(112)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各连接部(112)中位于中部的相邻的两个连接部(112)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两端的相邻的两个连接部(112)之间的间距。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撑件(10),其特征是,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艺杰罗岚傅伟堃赵晓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