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009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及其施工方法,通过预制防护板对屋面水沟的侧壁的防水卷材进行防护,并通过特制的支承板将屋面棉层与预制防护板形成拉结关系,对水沟侧壁卷材进行保护,避免传统保护层抹灰脱落风险,避免水沟侧壁防水卷材产生空鼓现象以及砌筑保护会占据排水沟宽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及其施工方法,采用预制防护板,相较于传统的挂网抹灰,效率高,缩短了施工工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在房屋屋面水沟施工中,水沟侧壁施工存在防水卷材侧壁易空鼓,且施工工序繁琐的问题。施工工序繁琐的问题。施工工序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房建屋面水沟施工中,水沟侧壁防水常使用SBS卷材或者TPO卷材进行防水,防水施工完成后需做防水卷材保护层。防水卷材保护层常规做法是在卷材侧面挂钢丝网,然后进行抹灰处理。另一种常规做法是在水沟侧壁砌砖对卷材进行保护,然后对砌砖进行抹灰处理。
[0003]常规的水沟侧壁防水卷材保护层可以优化的地方如下:
[0004]1、采用挂钢丝网然后进行抹灰处理的做法时,防水卷材(SBS或TPO)侧壁常会出现空鼓现象,抹灰处理后极容易脱落,特别当卷材为TPO时,TPO卷材表面极为光滑,难以抹灰处理。
[0005]2、采用水沟侧壁砌砖进行抹灰处理的做法时,需预留足够的水沟宽度,砌筑水沟会占据原有水沟宽度影响排水,当水沟位于悬挑檐位置时,砌筑保护层会增加荷载,影响结构受力。
[0006]3、挂网抹灰处理或砌筑后抹灰处理工序较为繁琐,消耗材料较多,人力投入大。
[0007]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在房屋屋面水沟施工中,水沟侧壁施工存在防水卷材侧壁易空鼓,且施工工序繁琐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包括:
[0010]防水卷材,铺设于屋面水沟的沟底和相对的两侧壁,所述防水卷材的相对两侧分别搭接于屋面;
[0011]保温层,铺设于所述屋面且压抵于所述防水卷材的侧部;
[0012]预制防护板,所述两侧壁分别贴合有所述预制防护板,所述预制防护板竖设于所述沟底,所述预制防护板的上部抵靠于所述保温层;
[0013]支承板,所述屋面水沟的相对两侧的所述保温层的外缘和所述预制防护板的顶部分别铺设有所述支承板,两所述支承板的相对侧向下延伸形成压抵于所述预制防护板的扣板,两所述支承板的相背侧向上延伸形成支模板,所述支模板与所述保温层之间围合形成浇筑空间,所述支模板的背向所述水沟的一侧形成有锚固筋,两所述支承板的扣板之间可拆卸地支撑有临时撑杆;
[0014]第一混凝土,浇筑于所述浇筑空间中以固结形成屋面面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包覆于所述锚固筋;
[0015]第二混凝土,浇筑于所述沟底且包覆于所述预制防护板的底部以固结形成沟底固化层;
[0016]盖板,嵌设于两所述支模板之间且搁置于两所述支承板。
[0017]进一步的,所述预制防护板为水泥限位板。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两侧壁上的所述预制防护板的中部之间可拆卸地支撑有临时撑杆。
[0019]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为挤塑聚苯板。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于屋面水沟的沟底和相对的两侧壁铺设防水卷材,使得所述防水卷材的相对两侧分别搭接于屋面;
[0022]于所述屋面铺设保温层,使得所述保温层压抵于所述防水卷材的侧部;
[0023]于所述沟底竖设两预制防护板,使得两所述预制防护板分别贴合于所述两侧壁、所述预制防护板的上部抵靠于所述保温层;
[0024]于所述屋面水沟的相对两侧的所述保温层的外缘和所述预制防护板的顶部分别铺设支承板,使得两所述支承板的相对侧的扣板压抵于所述预制防护板、两所述支承板的相背侧的支模板与所述保温层之间围合形成浇筑空间;
[0025]于两所述支承板的扣板之间可拆卸地支撑临时撑杆;
[0026]于所述浇筑空间中浇筑第一混凝土以固结形成屋面面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包覆于所述支模板上的锚固筋;
[0027]于所述沟底浇筑第二混凝土以固结形成沟底固化层,使得所述第二混凝土包覆于所述预制防护板的底部;
[0028]将盖板嵌设于两所述支模板之间且搁置于两所述支承板。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及其施工方法,通过预制防护板对屋面水沟的侧壁的防水卷材进行防护,并通过特制的支承板将屋面棉层与预制防护板形成拉结关系,对水沟侧壁卷材进行保护,避免传统保护层抹灰脱落风险,避免水沟侧壁防水卷材产生空鼓现象以及砌筑保护会占据排水沟宽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及其施工方法,采用预制防护板,相较于传统的挂网抹灰,效率高,缩短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003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承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的施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
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36]参照图1至7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包括:防水卷材1、保温层2、预制防护板3、支承板4、第一混凝土5、第二混凝土6、盖板7。
[0037]其中,防水卷材1为SB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防水卷材或TPO防水卷材(热塑性聚烯烃类防水卷材)。SBS防水卷材为4mm厚的SBS耐根穿刺改性沥青防水卷材。TPO防水卷材为1.6mm厚的自粘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
[0038]防水卷材1铺设于屋面水沟80的沟底和相对的两侧壁。防水卷材1的相对两侧分别搭接于屋面8。屋面铺设有防水卷材并粘接于防水卷材1的相对两侧,使得屋面的防水卷材与屋面水沟中的防水卷材连接成一体。
[0039]保温层2铺设于屋面8且压抵于防水卷材1的侧部。保温层2为挤塑聚苯板。具体的,保温层采用40mm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B1级,密度≥30kg/m3,强度≥250kPa)。
[004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预制防护板3为水泥限位板。具体的,在铺设有防水卷材的两侧壁分别贴合有预制防护板3。预制防护板3竖设于沟底。预制防护板3的上部抵靠于保温层2。
[0041]在本实施例中,水泥纤维板的厚度选取4mm,宽度1000mm。水泥纤维板的高度=水沟深度+保温层的厚度。
[0042]屋面水沟80的相对两侧的保温层2的外缘和预制防护板3的顶部分别铺设有支承板4。两支承板4的相对侧向下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卷材,铺设于屋面水沟的沟底和相对的两侧壁,所述防水卷材的相对两侧分别搭接于屋面;保温层,铺设于所述屋面且压抵于所述防水卷材的侧部;预制防护板,所述两侧壁分别贴合有所述预制防护板,所述预制防护板竖设于所述沟底,所述预制防护板的上部抵靠于所述保温层;支承板,所述屋面水沟的相对两侧的所述保温层的外缘和所述预制防护板的顶部分别铺设有所述支承板,两所述支承板的相对侧向下延伸形成压抵于所述预制防护板的扣板,两所述支承板的相背侧向上延伸形成支模板,所述支模板与所述保温层之间围合形成浇筑空间,所述支模板的背向所述水沟的一侧形成有锚固筋,两所述支承板的扣板之间可拆卸地支撑有临时撑杆;第一混凝土,浇筑于所述浇筑空间中以固结形成屋面面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包覆于所述锚固筋;第二混凝土,浇筑于所述沟底且包覆于所述预制防护板的底部以固结形成沟底固化层;盖板,嵌设于两所述支模板之间且搁置于两所述支承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防护板为水泥限位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屋面水沟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珅嘉曾宏强黄贵韦年达付航何震华王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