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004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该系统包括开设在沉降缝两侧的挡水槽,在所述挡水槽的底部和边角处对应设有微膨胀速凝止漏层,在所述挡水槽远离远离沉降缝的外侧对应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填充有高强速凝无收缩灌浆层,在所述微膨胀速凝止漏层的上表面、凹槽的内壁及微膨胀速凝止漏层与凹槽之间的墙体上表面对应设有防水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可以对屋面沉降缝的渗漏进行防水止漏,且可以防止应力作用对防水止漏系统的破坏造成的二次渗漏。力作用对防水止漏系统的破坏造成的二次渗漏。力作用对防水止漏系统的破坏造成的二次渗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防水止漏系统
,尤其是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沉降缝漏水维修往往只是对整个沉降缝的外部进行重新的翻修,这种维修方法只是单纯考虑了原有防水系统的防水功能,却忽略了在沉降缝反坎部位与基层交接处的薄弱位置,由于基层结构复杂且面积大(装饰层、砂浆层、保温层、防水层),在气候变化时会不断的产生应力去挤压植筋回筑部位,破坏交接处薄弱位置,从而形成漏水通道。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
[0004]本技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0005]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该系统包括开设在沉降缝两侧的挡水槽,在所述挡水槽的底部和边角处对应设有微膨胀速凝止漏层,在所述挡水槽远离沉降缝的外侧对应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填充有高强速凝无收缩灌浆层,在所述微膨胀速凝止漏层的上表面、凹槽的内壁及微膨胀速凝止漏层与凹槽之间的墙体上表面对应设有防水保护层。
[0006]所述微膨胀速凝止漏层为“U”形结构。
[0007]靠近沉降缝一侧的微膨胀速凝止漏层的厚度大于远离沉降缝一侧的微膨胀速凝止漏层的厚度。
[0008]所述挡水槽的宽度为15cm。
[0009]所述微膨胀速凝止漏层的底部与结构层对应接触。
[0010]所述凹槽与同侧挡水槽间距为5cm。
[0011]所述防水保护层包括从下到上的防水涂料层、聚酯布层和防水保护面漆层。
[0012]所述防水涂料层、聚酯布层的总厚度为2.0mm。
[0013]所述凹槽的底部与结构层对应接触。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可以对屋面沉降缝的渗漏进行防水止漏,且可以防止应力作用对防水止漏系统的破坏造成的二次渗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为沉降缝,2为挡水槽,3为微膨胀速凝止漏层,4为结构层,5为凹槽,6为高强速凝无收缩灌浆层,7为防水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所述,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该系统包括开设在沉降缝1两侧的挡水槽2,在所述挡水槽2的底部和边角处对应设有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在所述挡水槽2远离沉降缝1的外侧对应设有凹槽5,在所述凹槽5内填充有高强速凝无收缩灌浆层6,两边凹槽用高强速凝无收缩灌浆料进行填平,在所述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的上表面、凹槽5的内壁及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与凹槽5之间的墙体上表面对应设有防水保护层7,通过连贯的防水保护层7,对靠近沉降缝1的位置进行整体防水,有效避免出现渗漏点。
[0020]本申请在挡水槽2的底部和边角处对应设有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通过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可以有效防止水体渗漏至沉降缝1附近。然后在挡水槽2远离沉降缝1的外侧对应设有凹槽5,凹槽能够阻挡基层积水向沉降缝释放,同时做完防水后重新填充高强速凝无收缩灌浆料,作为整个基层的应力释放点。
[0021]靠近沉降缝1一侧的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的厚度大于远离沉降缝1一侧的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的厚度。所述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为“U”形结构。所述挡水槽2的宽度为15cm。构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是宽度为15cm的“U”形结,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快速将沉降缝1两侧集水排出,提升防渗漏效果。
[0022]所述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的底部与结构层4对应接触。所述凹槽5的底部与结构层4对应接触。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内的微膨胀速凝止漏料和凹槽5内壁上的防水保护层材料直接与结构层接触,阻断水体从结构层渗漏到沉降缝1。所述凹槽5与同侧挡水槽2间距为5cm。凹槽5与同侧挡水槽2保持合理的间距,使其兼具防水和释放应力的作用。
[0023]所述防水保护层7包括从下到上的防水涂料层、聚酯布层和防水保护面漆层。所述防水涂料层、聚酯布层的总厚度为2.0mm。防水保护层7从下到上设有三层不同的材质,可以有效起到防水的作用。
[0024]本技术的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中,各个层的材料都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防水材料,也可以采用申请人另外设计的更好的防水材料。当然采用申请人另外设计的更好的防水材料,可以配合结构设计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以及更好地解决渗漏水问题,申请人另案申请,但整体的防水结构不变,而本技术保护的是核心的防水结构。
[0025]尽管已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开设在沉降缝(1)两侧的挡水槽(2),在所述挡水槽(2)的底部和边角处对应设有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在所述挡水槽(2)远离沉降缝(1)的外侧对应设有凹槽(5),在所述凹槽(5)内填充有高强速凝无收缩灌浆层(6),在所述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的上表面、凹槽(5)的内壁及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与凹槽(5)之间的墙体上表面对应设有防水保护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为“U”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面沉降缝渗漏防水止漏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沉降缝(1)一侧的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的厚度大于远离沉降缝(1)一侧的微膨胀速凝止漏层(3)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炼刘可罡陈榕滨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防水博士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