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00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包括外层保护鞘、两个处置器械和两个滑块,两个滑块分别通过连接部控制两个处置器械,反向传动组件使两个滑块反向运动,当其中一个滑块控制第一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一工位;当另一个滑块控制第二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二工位,且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初始位置;医疗器械还包括可以对防过度回收件施加保持在第二工位的弹性力的弹性件。该医疗器械可以实现通过单一操作控制双器械。防过度回收件和弹性件的设置,可以防止器械回收以后初始位置过于靠近医疗器械的近端,即可以将器械的回收终点位置限制在安全范围内,进而避免器械的过度回收。过度回收。过度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疗器械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医疗器械通常包括外层保护鞘和可在其上滑动的滑套。滑套通常连接位于外层保护鞘内的内芯,操作者通过前后推拉滑套带动内芯的前移/后退,利用外层保护鞘和内芯相对位置的变化实现器械功能(典型的如内芯头端部的伸出/收回)。
[0003]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开始出现单器械实现双功能的需求。例如,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有两件必须器械,高频黏膜切开刀、内窥镜注射针。高频黏膜切开刀用于行标记、切开、剥离等操作,注射针用于术前的病变粘膜抬起、术中的补充注液。两者的切换需要一定时间,且不利于内窥镜维持既定角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器械的无菌性,给操作者和患者都带来负担。
[0004]现多数“二合一”器械均是使用两个滑块分别操纵两个内芯,实现“一对一”式操作。其有操作逻辑简单的优点,但由于操作者对器械的不熟悉,很可能导致器械A未收回即推送了器械B,两者在器械头端发生了干涉。该现象致使器械被错误地使用、达不到预期用途、损坏器械、甚至引发医疗事故。还存在推送器械B时,器械A可能在鞘管内部过度回收,后续推送器械A时可能扎穿鞘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包括外层保护鞘、两个处置器械和两个滑块,两个滑块分别通过连接部控制两个处置器械,反向传动组件使两个滑块沿着医疗器械的轴向方向反向运动,使得两个处置器械具有均位于外层保护鞘内的初始位置和分别单独地伸出外层保护鞘之外的两个工作位置,两个器械中至少一个的连接部连接有防过度回收件,防过度回收件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可移动;其中,对于第一处置器械对应的第一防过度回收件,当其中一个滑块控制第一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一工位;当另一个滑块控制第二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第一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二工位,且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初始位置;医疗器械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对防过度回收件施加保持在第二工位的弹性力。
[0006]操作者在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医疗器械时,通过操控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反向传动组件中的任一个,就可以使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能够在医疗器械上沿相反的轴向方向滑动,进而可以操控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由此实现了通过单一操作控制双器械的目的。而且,防过度回收件和弹性件的设置,可以防止器械回收以后初始位置过于靠近医疗器械的近端,即可以将器械的回收终点位置限制在安全范围内,进而避免器械的过度回收。同时,这样可以避免头端有特殊要求的器械过度回收,从而避免引发意外危险状况。
[0007]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包括固定部,弹性件连接在固定部和防过度回收件之间,防
过度回收件与对应的滑块彼此独立。
[0008]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包括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导轨,防过度回收件滑动连接至导轨。
[0009]示例性地,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二工位时抵靠至导轨的端部。
[0010]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包括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导杆,防过度回收件可滑动地套设在导杆上。
[0011]示例性地,弹性件套设在导杆上。
[0012]示例性地,弹性件至少在防过度回收件离开第二工位时处于压缩状态。
[0013]示例性地,弹性件连接在防过度回收件和对应的滑块之间。
[0014]示例性地,防过度回收件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扣,对应的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扣,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固定扣和第二固定扣。
[0015]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包括限位部,防过度回收件处于第二工位时抵靠限位部。
[0016]示例性地,反向传动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块上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以及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的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沿轴向方向延伸,齿轮的旋转轴垂直于轴向方向。
[0017]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包括手柄主体,两个滑块中的一个伸出到手柄主体之外且在外力作用下沿轴向方向可移动,两个滑块中的另一个位于手柄主体内。
[0018]示例性地,两个器械分别为电极和注射器,两个滑块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接线柱,电极通过连接部连接至接线柱,注射器的连接部的近端连接有防过度回收件。
[0019]示例性地,医疗器械还包括限位部,两个器械的连接部的近端分别连接有防过度回收件,两个防过度回收件在处于各自的第二工位时均抵靠限位部。
[0020]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21]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2]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例性实施例的医疗器械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都处于初始状态;
[0024]图2为图1所示的医疗器械的另一个状态的剖视图,其中第二处置器械处于工作状态;
[0025]图3为图1所示的医疗器械的另一个状态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处置器械处于工作状态;
[0026]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疗器械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处置器械和第二处置器械都处于初始状态;
[0027]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疗器械的剖视图;
[0028]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疗器械的剖视图;以及
[0029]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医疗器械的剖视图。
[003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1]110、第一器械连接部;120、第一滑块;130、第一防过度回收件;140、第一弹性件;150、第一限位部;160、第一导杆;170、导轨;181、第一固定扣;182、第二固定扣;210、第二器械连接部;220、第二滑块;230、第二防过度回收件;240、第二弹性件;250、第二限位部;260、第二导杆;300、手柄主体;400、反向传动组件;410、第一齿条;420、第二齿条;430、齿轮;500、外层保护鞘;600、双指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技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003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医疗器械。通过该医疗器械可以同时操控两个处置器械,实现“二合一”器械的功能,其中一个处置器械处于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保护鞘、两个处置器械和两个滑块,所述两个滑块分别通过连接部控制所述两个处置器械,反向传动组件使所述两个滑块沿着所述医疗器械的轴向方向反向运动,使得所述两个处置器械具有均位于所述外层保护鞘内的初始位置和分别单独地伸出所述外层保护鞘之外的两个工作位置,所述两个器械中至少一个的连接部连接有防过度回收件,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可移动;其中,对于第一处置器械对应的第一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当其中一个所述滑块控制所述第一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处于所述第一工位;当另一个所述滑块控制第二处置器械伸出至其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位,且所述第一处置器械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医疗器械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防过度回收件施加保持在所述第二工位的弹性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防过度回收件之间,所述防过度回收件与对应的滑块彼此独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还包括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防过度回收件滑动连接至所述导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抵靠至所述导轨的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器械还包括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的导杆,所述防过度回收件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杆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杆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一鸣郑卓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