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支架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959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支架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在背板防护部一端始终贴合移动终端,另一端可与终端收容壳分离以形成对移动终端支撑的情况下,屏幕防护部只要可以形成对终端收容壳及其内部移动终端稳定抵接即可支撑起移动终端;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屏幕防护部通过设置三个防滑条,并在三个防滑条之间预留两个间隙,使得移动终端至少可以在六个不同的角度上被稳定支撑(最为靠近终端收容壳的防滑条背离其他防滑条的侧面亦留有足够的空间,同样可以被视为一个间隙),且该六个不同的角度之间的调节转换操作十分方便,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增加了移动终端被支撑角度的数量,降低了操作难度,进而提高了移动终端保护套本身的灵活性及使用灵活性。灵活性及使用灵活性。灵活性及使用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支架的移动终端保护套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保护套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带支架的移动终端保护套。

技术介绍

[0002]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在本技术中指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带有屏幕的智能便携终端。目前这类智能便携终端通常具有屏幕大、电路高度集成化、厚度较薄及价格较高等特点,为了在保护屏幕及内部电路板的同时,提高这类移动终端的使用方便性,现有技术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带有支架功能的移动终端保护套。
[0003]比如,如图1所示,申请号为2022217323433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平板设备保护套,其包括:外壳10、背板20和面板30;其中外壳10用于套接平板设备,背板20主要用于支撑外壳10,使得外壳10能够为平板设备提供稳定的支撑力;面板30主要用于支撑背板20和遮盖平板设备的屏幕,该平板设备保护套一共提供了五种不同的横屏支撑状态:
[0004]第一种,参见图1:调整并翻折第一模块31、第二模块32和第三模块33,使得第一模块31水平设置作为底面支撑,第二模块32作为斜向支撑抵接在支撑部22上,第三模块33贴合在支撑部22的板面背部且磁体A2与磁体A1贴合,这样利用了第一模块31、第二模块32和第三模块33共同形成对背板20的第一种横屏支撑;
[0005]第二种,参见图2:调整并翻折第一模块31、第二模块32和第三模块33,使得第一模块31、第二模块32水平设置作为底面支撑,而第三模块33作为斜向支撑并使得磁体A2与磁体A1磁体对吸,这样在第一模块31、第二模块32和第三模块33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对背板20的第二种横屏支撑;
[0006]第三种,参见图3:调整并翻折第一模块31、第二模块32和第三模块33,使得第一模块31贴在水平面上作为底部支撑,第二模块32作为斜向支撑抵接在支撑部22上,同时第三模块33向着磁体A3的方向翻折,磁体A2与磁体A3对吸;这样第一模块31、第二模块32和第三模块33共同形成对背板20的第三种横屏支撑;
[0007]第四种,参见图4:调整并翻折第一模块31、第二模块32和第三模块33,使得第一模块31和第三模块33作为斜向支撑,而第二模块32水平设置作为底面支撑,这样第一模块31、第二模块32和第三模块33共同形成对背板20的第四种横屏支撑;
[0008]第五种,参见图5:调整第一模块31、第二模块32和第三模块33,使得第一模块31、第二模块32和第三模块33均水平设置作为底部支撑;翻折支撑部22使得支撑部22斜向支撑外壳10;并且外壳10的底部抵接在第一模块31、第二模块32之间以防滑;利用支撑部22进行斜向设置以形成第五种横屏支撑。
[0009]但实际上,2022217323433所提供的五种状态中,第一种与第三种之间角度相同并无实质性差别,第四种需要调整好屏幕状态后才能看到正常画面故使用时限制性较大,所
以这种移动终端保护套的支架功能对于移动终端常用的支撑角度较少,操作较为复杂,灵活性较低。
[0010]再比如,申请号为2022220168081的技术专利同样公开了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如图6所示,包括套体1和支撑架2,所述套体1开设有用于套装平板电脑的腔体11,所述支撑架2设置有用于承接套体的承接板21,所述套体1的背部设置有第一组装件12,所述承接板21上设置有与第一组装件12相互配合对装的第二组装件22;不难看出,2022220168081所提供的平板电脑保护套设置有两个用于抵接移动终端横向边框的凹槽,可实现两种横屏支撑状态;这种结构同样具有对于移动终端常用的支撑角度较少,灵活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支架的移动终端保护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保护套对于移动终端常用的支撑角度较少,操作较为复杂,灵活性较低的问题。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13]一种带支架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屏幕防护部、背板防护部及终端收容壳,其中,所述屏幕防护部面向终端收容壳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三个防滑条,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防滑条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足以使移动终端被横向支撑;所述背板防护部背离屏幕防护部一端始终贴附于终端收容壳,而靠近背离屏幕防护部一端在终端收容壳被横向支撑于所述防滑条或所述间隙时与移动终端背板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所述终端收容壳用于收容移动终端,终端收容壳面向屏幕防护部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滑纹路。
[0014]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在背板防护部一端始终贴合移动终端,另一端可与终端收容壳分离以形成对移动终端支撑的情况下,屏幕防护部只要可以形成对终端收容壳及其内部移动终端稳定抵接即可支撑起移动终端;那么显然,本技术所提供的屏幕防护部通过设置三个防滑条,并在三个防滑条之间预留两个间隙,配合终端收容壳上的第一防滑纹路,使得移动终端至少可以在六个不同的角度上被稳定支撑(最为靠近终端收容壳的防滑条背离其他防滑条的侧面亦留有足够的空间,同样可以被视为一个间隙),而且该六个不同的角度之间的调节转换操作十分方便,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增加了移动终端被支撑角度的数量,降低了操作难度,进而提高了移动终端保护套本身的灵活性及使用灵活性。
[0015]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防滑条凸出于所述屏幕防护部,且防滑条面向所述终端收容壳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纹路。
[0016]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第一防滑纹路与第二防滑纹路的配合可提高移动终端的长边在防滑条之上时的被支撑稳定性,防滑条凸出于屏幕防护部而非采用凹槽结构是为了在保证移动终端的长边在防滑条之间的间隙内时的被支撑稳定性的同时,防止屏幕防护部的保护强度被降低(2022220168081所提供的平板电脑保护套采用凹槽结构,势必要降低对于屏幕的保护强度,亦或者增加屏幕防护部的整体厚度,而后者会显著增加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加工成本)。
[0017]在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屏幕防护部面向所述终端收容壳的一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箍带,所述箍带包括箍手带体及至少一个松紧带,所述松紧带连接在所述箍手带体与屏幕防护部之间。
[0018]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在需要手持移动终端的时候,依靠防滑条和间隙就不可行了,二者只能增加摩擦力,但并不能提高握持方便性,尤其是对于大型移动终端比如平板而言,体积较大且较重,依靠手掌的力量握持,长时间很容易造成手掌酸痛,本技术所提供的箍带结构,可以使用户将手掌、手腕甚至胳膊穿插于箍带与屏幕防护部之间,提供轻松且牢固的支撑,提高了带支架的移动终端保护套的使用舒适性。
[0019]在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箍带与背板防护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防滑条与背板防护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箍手带体的上端面凸出于所述屏幕防护部,且箍手带体面向所述终端收容壳的一面设置有第三防滑纹路。
[002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支架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屏幕防护部、背板防护部及终端收容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防护部面向终端收容壳的一面设置有至少三个防滑条,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防滑条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足以使移动终端被横向支撑;所述背板防护部背离屏幕防护部一端始终贴附于终端收容壳,而靠近背离屏幕防护部一端在终端收容壳被横向支撑于所述防滑条或所述间隙时与移动终端背板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终端收容壳用于收容移动终端,终端收容壳面向屏幕防护部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滑纹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架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条凸出于所述屏幕防护部,且防滑条面向所述终端收容壳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纹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架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防护部面向所述终端收容壳的一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箍带,所述箍带包括箍手带体及至少一个松紧带,所述松紧带连接在所述箍手带体与屏幕防护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支架的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带与背板防护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防滑条与背板防护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箍手带体的上端面凸出于所述屏幕防护部,且箍手带体面向所述终端收容壳的一面设置有第三防滑纹路。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通锦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