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989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烹饪器具包括:本体,包括烹饪腔;抽气组件,设于本体上,用于抽取烹饪腔内的气体;冷凝组件,设于本体上,与抽气组件相连接,用于在气体进入抽气组件前冷却气体。冷凝组件一方面可以降低抽出气体的温度,以避免高温气体损毁抽气组件或烫伤用户,另一方面冷凝组件可以在气体进入抽气组件前提前将气体中的水汽凝出,以避免水汽损坏抽气组件中的电器件,同时防止水汽凝结在烹饪器具外部。进而实现优化烹饪器具结构,提升烹饪器具实用性和安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美味追求的不断提升,真空低温烹饪因操作简单,食物口感好、更加健康而逐渐被消费者所青睐。为满足低温烹饪需求,可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在烹饪设备中形成负压环境,并在负压环境中完成低温烹煮,但在抽取气体时,温度较高的气体以及水汽会损坏抽气设备,还存在烫伤用户的隐患,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03]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攻克上述技术缺陷的烹饪器具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000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装置。
[0008]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装置。
[0009]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0010]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001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本体,包括烹饪腔;抽气组件,设于本体上,用于抽取烹饪腔内的气体;冷凝组件,设于本体上,与抽气组件相连接,用于在气体进入抽气组件前冷却气体。
[0012]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烹饪器具中,烹饪器具包括本体。本体为烹饪器具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烹饪器具上的其他功能结构。其中,本体内成型有烹饪腔,食材在烹饪腔内进行加工,以得到满足用户需求的食品。
[0013]烹饪器具上还设置有抽气组件。抽气组件设置在本体上,用于将烹饪腔内的气体抽出烹饪腔,以在烹饪腔内形成负压环境。相较于先将食材放入真空袋并对真空袋抽真空,后将包装有食材的真空袋放入加热设备中加热的技术方案来说,直接在烹饪器具上设置抽取组件可以在烹饪腔内直接形成负压环境,从而免去了外置抽真空设备,且免去了繁复的包装抽真空步骤,进而简化了烹饪设备的结构复杂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
[0014]在此基础上,烹饪器具上还设置有冷凝组件,冷凝组件设置在本体上,且与抽气组件的进气端相连接,冷凝组件能够对即将进入抽气组件的气体进行冷却,以降低此部分气体的温度。工作过程中,烹饪腔内的气体被抽气组件抽离烹饪腔,并最终排出至烹饪器具外部,但烹饪腔内的气体往往温度和湿度较高,若直接抽取此部分气体,则高温气体以及气体中所夹杂的水汽会破坏抽气组件,导致抽气组件出现高温损毁、短路、漏电等问题。同时,将
包含有水汽的高温气体直接由烹饪器具上排出还会烫伤用户,且外排的水汽会在烹饪器具的外表面凝结出水滴,造成安全问题并带来不便。对此,本申请通过设置冷凝组件解决了上述问题,冷凝组件一方面可以降低抽出气体的温度,以避免高温气体损毁抽气组件或烫伤用户,另一方面冷凝组件可以在气体进入抽气组件前提前将气体中的水汽凝出,以避免水汽损坏抽气组件中的电器件,同时防止水汽凝结在烹饪器具外部。进而实现优化烹饪器具结构,提升烹饪器具实用性和安全性,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0015]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凝组件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一端与烹饪腔连通,另一端与抽气组件相连接。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冷凝组件的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冷凝组件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设备在本体上,第一管路的入口与烹饪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抽气组件的进气口相连接,抽气组件开启后,气体经由第一管路进入抽气组件。第一管路为冷凝管,气体在第一管路内流动的过程中,热量传递至第一管路上,从而实现气体的冷却。同时,气体在第一管路内冷却的过程中,气体中的水汽凝结在第一管路的内壁上,并最终由第一管路上排出,以避免液水汽流入抽气组件。具体可在本体上设置废水箱并通过设置与第一管路相连通的废水通道将第一管路内所凝结出的冷凝水集中排出。通过设置第一管路,可以在满足气体迁移的基础上完成气体的冷却,相较于直接通过抽气组件抽取烹饪腔内气体的技术方案来说,第一管路所构成的冷却通道解决了高温气流易损坏抽气组件、易烫伤用户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冷凝组件结构,提升烹饪器具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烹饪器具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00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管路为金属管路;第一管路在本体上盘绕设置。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管路的材质以及第一管路的分布方式做出说明。具体地,第一管路为金属管路,可选择为铁合金材质、铝合金材质或铜合金材质制备第一管路。通过将第一管路设置为金属管路,可以提升第一管路的热传导效率,以加快第一管路内的气体的冷却效率,加速凝结出气体中的水汽。同时,基于第一管路为金属管路时,第一管路的内壁上设置有防锈涂层,以解决金属管路易被腐蚀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第一管路在本体上盘绕设置,通过将第一管路盘绕设置在本体上,有助于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加第一管路的总长,以提升第一管路与气体间的换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一管路对抽出气体的冷却效果。进而实现优化第一管路结构布局,提升第一管路散热性能和散热效率,提升烹饪器具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00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冷凝组件还包括:制冷装置,设于本体上,用于对第一管路制冷。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冷凝组件中还设置有制冷装置,制冷装置位于本体上,且制冷装置能够对第一管路进行制冷。通过设置制冷装置,使第一管路内气体中的热量可以经由第一管路传递至制冷装置上,以通过降低第一管路的温度保持第一管路的散热性能。进而实现优化冷凝组件结构,提升冷凝组件制冷能力,提升烹饪器具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其中,该技术方案不对制冷装置的具体结构做出限定,可选择包括压缩机的冷媒制冷系统,也可选择风冷制冷系统或水冷制冷系统,满足针对第一管路的制冷需求即可。
[00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装置包括:风机,设于本体上,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一
管路相对设置,和/或半导体制冷件,设于本体上,半导体制冷件的冷端与第一管路相接触。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制冷装置结构。具体地,制冷装置包括风机,风机安装在本体上,且风机的出风端对准第一管路。控制风机开启后,风机所产生的气流吹向第一管路,以通过流动的气流带走第一管路上的热量,使第一管路可以保持在较低温度,避免第一管路因高温而丧失制冷性能。具体风机的数目和相对第一管路的布局方式该技术方案不作限定,满足第一管路的散热即可。进而实现优化冷凝组件结构,提升冷凝组件制冷性能和制冷效率,提升烹饪器具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0024]在该技术方案中,还提出了另一种制冷装置结构。具体地,制冷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件,半导体制冷件安装在本体上且半导体制冷件上的冷端与第一管路相接触。工作过程中,气体中的热量传递至第一管路上,其后此部分热量通过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包括烹饪腔;抽气组件,设于所述本体上,用于抽取所述烹饪腔内的气体;冷凝组件,设于所述本体上,与所述抽气组件相连接,用于在所述气体进入所述抽气组件前冷却所述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组件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烹饪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抽气组件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为金属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在所述本体上盘绕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组件还包括:制冷装置,设于所述本体上,用于对所述第一管路制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风机,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管路相对设置,和/或半导体制冷件,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半导体制冷件的冷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泵体,设于所述本体上;第二管路,连接所述泵体和所述第一管路的所述另一端。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锅体,所述烹饪腔位于所述锅体内;盖体,与所述锅体相连接,所述抽气组件和所述冷凝组件位于所述盖体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锅体上,用于加热所述烹饪腔。9.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响应于烹饪指令,控制所述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开启,以加热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控制所述烹饪器具的抽气组件开启,以提高所述烹饪腔的真空度;在预设烹饪周期内,基于所述烹饪腔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值,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工作,以将所述烹饪腔内的温度值维持在预设温度区间内;控制所述抽气组件工作,以将所述烹饪腔的真空度维持在预设真空度区间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工作,以将所述烹饪腔内的温度值维持在预设温度区间内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加热组件的功率由第一预设功率降低至第二预设功率。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英李晶张川张龙张豪龚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