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气泡形成系统及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
,涉及一种纳米气泡的产生方法,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粒径及均匀性可控的纳米气泡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情况下,纳米气泡是指尺寸小于500nm的气泡。严格意义上来说,纳米气泡的尺寸小于100nm。与普通的大气泡相比,纳米气泡具有比表面积大、稳定性高等特点,在细胞培养、疾病诊疗等高端领域有特殊的应用前景。目前,气液混合法是主流的纳米气泡产生方式,该方法适用面广,但在气液混合形成纳米气泡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微气泡的生成,微气泡消失后,溶液中剩余的气泡方为纳米气泡。这类方法产生纳米气泡效率低,纳米气泡粒径和均匀性可控性差,而且气泡尺度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纳米(<100nm)。因此,如何避免纳米气泡形成过程中微米气泡的产生,得到粒径及均匀性可控,并且在尺度上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纳米(<100nm),是纳米气泡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在纯水(或水溶液)中产生稳定性好、浓度高(>108个/mL)、粒径均匀、且尺寸小(颗粒集中分布在100nm以下)的纳米气泡分散液,为纳米气泡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纳米气泡形成系统,包含气泡快速分级单元、气体置换单元、液体注入单元、气体输入单元、气泡微细化单元、温度控制单元、压力控制单元和系统控制单元。其中,气体置换单元、液体注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气泡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泡快速分级单元(1)、气体置换单元(2)、液体注入单元(3)、气体输入单元(4)、气体分散单元(5)、气泡微细化单元(6)、温度控制单元(7)、压力控制单元(8)和系统控制单元(9);其中,所述气泡快速分级单元(1),包括:第一腔体(11),用于将所述气泡微细化单元(6)得到的微细化气泡快速分级,大气泡上浮重新凝并成连续相气体,进入气体输入单元(4),分级后的气泡分散液进入所述气体分散单元(5);所述气泡微细化单元(6)协同所述气泡快速分级单元(1)形成纳米气泡,包括:第二腔体(63),在其中将气体分散单元(5)中得到气泡进一步细化;所述气体置换单元(2),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3)、气体分散单元(5)、三号管道(41)、四号管道(45)和五号管道(66)中的空气置换成特定气体;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气体分散单元(5)连接;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第二腔体(63),通过所述五号管道(66)连通;所述液体注入单元(3),用于向所述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3)、气体分散单元(5)和五号管道(66)中加注纯水或水溶液;所述气体输入单元(4),用于向所述气体分散单元(5)中输入特定气体;所述气体分散单元(5),用于将所述气体输入单元(4)中的气体分散成气泡,形成气泡分散液;所述温度控制单元(7),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3)、气体分散单元(5)和五号管道(66)中纯水或水溶液的温度;所述压力控制单元(8),通过改变所述第一腔体(11)的容积,调控所述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3)、气体分散单元(5)和五号管道(66)中纯水或水溶液的压力;所述系统控制单元(9),用于控制气体置换单元(2)、液体注入单元(3)、气体输入单元(4)、气体分散单元(5)、气泡微细化单元(6)、温度控制单元(7)和压力控制单元(8)运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快速分级单元(1)包括:刚性叶片(12),以交叉方式布置,其用来促进气泡分散液在第一腔体(11)中快速分级;柔性器壁(13),其与压力控制单元(8)的机械部分(81)协同,调控第一腔体(11)的容积;第一单向电磁阀(14),用来排放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3)、气体分散单元(5)、三号管道(41)、四号管道(45)和五号管道(66)中的气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置换单元(2)包括:一号管道(21),其用来连通第一腔体(11)和高压钢瓶(23);第二单向电磁阀(22),用来控制高压钢瓶(23)气体进入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3)、气体分散单元(5)、三号管道(41)、四号管道(45)和五号管道(66)中;高压钢瓶(23),用来将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3)、气体分散单元(5)、三号管道(41)、四号管道(45)和五号管道(66)中的空气置换成特定气体;所述高压钢瓶(23)压力在10atm~50at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注入单元(3)包括:二号管道(31),其用来连通供液部分(33)和第一腔体(11);
第三单向电磁阀(32),用来控制供液部分(33)纯水或水溶液进入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3)、气体分散单元(5)和五号管道(66)中;供液部分(33),用来将纯水或水溶液注入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3)、气体分散单元(5)和五号管道(66)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气泡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部分(33)包括:储液器(331),其用于存放纯水或水溶液;一号驱动器(332),其用于将储液器(331)中的纯水或水溶液注入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63)、气体分散单元(5)和五号管道(66)中。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气泡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输入单元(4)包括:三号管道(41),其用来连通供气部分(44)和第一腔体(11),四号管道(45),其用来连通供气部分(44)和气体分散单元(5),压力表(46),其用来指示气体输入单元(4)及三号管道(41)和四号管道(45)中的气体压力;第四单向电磁阀(42),用来控制第一腔体(11)中的气体进入供气部分(44);第五单向电磁阀(43),用来控制供气部分(44)气体进入气体分散单元(5);供气部分(44),用来收集第一腔体(11)中的气体并将气体输入气体分散单元(5)。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米气泡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部分(44)包括:储气器(441),其用于存放气体;二号驱动器(442),其用于将储气器(441)、三号管道(41)和四号管道(45)中的气体增压至第一腔体(11)与第二腔体(63)液体相同压力。8.如权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