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库挡水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混凝土具有优异的防渗性能和变形性能,被作为防渗结构普遍用于挡水工程中,如沥青混凝土面板和沥青混凝土心墙。目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技术较为成熟,应用广泛。但是沥青混凝土面板由于其与基础防渗结构的连接型式比较特殊,目前仅在全库盆防渗结构中有所应用,尚未有独立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研究与应用。研究一种不依赖于库周沥青混凝土面板的独立布置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需要解决两个技术难题。一是解决沥青混凝土面板与两岸非水平趾板的防渗连接问题;二是解决坝体两端沥青混凝土面板尖灭区的防渗连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布置结构。本技术采用圆弧过渡连接的方案和坝体两端挤压型接头方案,解决沥青混凝土面板与两岸的连接问题和端部沥青混凝土面板尖灭区的防渗连接问题,使沥青混凝土面板与两岸山体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形成一种独立的沥青混凝土面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堆石坝的堆石体上游面采用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沥青混凝土面板由下至上划分为底部圆弧段(20)、平面段(19)和顶部圆弧段(18);所述堆石坝两岸及河床部位的基础设置固结和帷幕灌浆(3),固结和帷幕灌浆(3)与沥青混凝土面板之间采用混凝土结构(2)连接,底部圆弧段(20)末端采用搭接段(21)与混凝土结构(2)之间采用滑移式防渗搭接连接型式进行连接;所述堆石坝在两岸低水头段的坝顶两端部设置挡水和防渗封闭结构(11),挡水和防渗封闭结构(11)与底部圆弧段(20)、顶部圆弧段(18)挤压连接,挡水和防渗封闭结构(11)与底部圆弧段(20)、顶部圆弧段(18)的连接区域划分为挤压型接头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圆弧段(20)采用反弧过渡方式,底部圆弧段(20)末端采用搭接段(21)搭接于混凝土结构(2)上表面,底部圆弧段(20)末端的搭接段(21)表面与混凝土结构(2)搭接部位表面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圆弧段(20)末端的搭接段(21)与平面段(19)的夹角保持定值或非定值;所述底部圆弧段(20)末端的搭接段(21)与平面段(19)的夹角为非定值时,遵循夹角大小与对应部位水头大小成正比的关系,并均匀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安龙,张萍,姜忠见,冯仕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