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76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一对间隔腔、混合腔、除渣腔和废料腔呈一体式构成;所述间隔腔内均安装有注水管;所述间隔腔靠近混合腔的一侧侧壁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混合腔的侧壁于出水口处固连有导流罩;所述除渣腔的顶部固连有刮渣机;所述混合腔部内部安装有溶气装置;废水会由于压强的作用被压入混合腔内,并在絮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下,于混合腔内完成对水中杂质的快速絮凝作用,同时导流罩的开口小于出水口,又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废水回流,从而避免废水在间隔腔内产生太多由絮凝作用生成的废渣,进而避免由于间隔腔废渣过多,而导致注水管堵塞。而导致注水管堵塞。而导致注水管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符合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工业产生中产生诸如废水之类的废料,进行处理后排放。
[0003]现有技术也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例如使用气浮机对废水进行处理,其原理是先往废水中通入絮凝剂,形成多流态的液体,之后再通过溶气系统往废水中通入大量微小气泡,使空气以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形式附着在悬浮物颗粒上,造成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利用浮力原理使其浮在水面,再将水面的浮渣去除。
[0004]现有技术中的气浮机一般会设置有多个蓄水腔,通过不同蓄水池的废水转移,完成最终对废水的净化,但在往蓄水池通入絮凝剂后,会导致废水转移的过程中,有部分废渣黏附到蓄水腔的内壁上,而无法到达最后的刮渣装置处,进而造成废渣累积,影响气浮机的使用。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一对间隔腔、混合腔、除渣腔和废料腔呈一体式构成;所述间隔腔内均安装有注水管;所述间隔腔靠近混合腔的一侧侧壁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混合腔的侧壁于出水口处固连有导流罩;所述除渣腔的顶部固连有刮渣机;所述混合腔部内部安装有溶气装置;工作时,为了使工业排放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需要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为此可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工人先将废水通过注水管分别注入两个间隔腔内,之后再将两个间隔腔内分别注入絮凝剂和助凝剂,而后由于连通器原理,废水由出水口同通过导流罩导入混合腔内,由于混合腔的高度低于间隔腔,所以废水会由于压强的作用被压入混合腔内,并在絮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下,于混合腔内完成对水中杂质的快速絮凝作用,同时导流罩的开口小于出水口,又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废水回流,从而避免废水在间隔腔内产生太多由絮凝作用生成的废渣,进而避免由于间隔腔废渣过多,而导致注水管堵塞,当废水进入混合腔后溶气装置启动,向废水中通入气泡,使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附着在废渣上,造成废渣的密度小于水的状态,并利用浮力使其浮在水面,而后废渣连同废水漫过混合腔流入除渣腔内部,再由刮渣机将浮起的废渣刮入废料腔内,进而完成对废水的净化,本气浮机通过将通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废水分隔开,降低废水在间隔腔内的絮凝作用,从而降低了注水管堵塞的概率,保证本气浮机的工作效率和维护成本。
[0008]优选的,所述导流罩的内壁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
导流罩内壁的一端固连有挡板,且挡板位于导流罩开口的外部;工作时,废水会顶开挡板,并拉伸第一弹簧,使得废水能够顺利通过导流罩的开口处,而当废水将要回流时,废水会带动挡板顶向导流罩表面,使得导流罩的开口被封闭,从而避免了废水的回流,进而导致间隔腔内出现大量絮状物,而导致注水管堵塞的问题。
[0009]优选的,所述挡板包括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所述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之间转动连接,且第一弹簧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转动处固连;所述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之间固连有连接带;所述导流罩于开口的两侧均固连有三角板,且三角板的形状与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截面相适配;;工作时,废液会将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顶离导流罩的开口处,同时废液会挤压连带,从而使得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相向转动,进而减少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对废液的阻碍,使得废液能够更加顺利进入混合腔内,而当废液的压力不足时,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在第一弹簧的带动下,将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重新拉回导流罩的开口处,并通过与三角板配合完成对导流罩的开口的封闭,进而阻止废液回流。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靠近导流罩的一端均固连有橡胶条;所述导流罩开口处的侧壁开设有与橡胶条相适配的卡槽;工作时,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端面的橡胶条会卡入导流罩侧壁的卡槽内,进一步提高第一转板与第二转板对导流罩开口的密封性,从而避免了废水重新渗回间隔腔内,导致间隔腔内出现大量絮状物,进而导致注水管堵塞。
[0011]优选的,所述箱体侧壁于间隔腔和混合腔的顶部固连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表面固连有一对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于间隔腔内部固连有搅拌棒;所述间隔腔的底部侧壁固连有导管;工作时,工人启动电机,并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棒搅动,进而促进间隔腔内的废液分别与絮凝剂和助凝剂融合,由此提高之后废液在混合腔混合后,废液中絮凝剂和助凝剂的之间的反应效率。
[0012]优选的,所述搅拌棒的表面固连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侧表面固连有搅动棒;工作时,搅动棒会带动螺旋叶片转动,而转动的螺旋叶片又会将底部的废液搅动至上层,从而促进絮凝剂和助凝剂与废液的混合,进而促进絮凝剂和助凝剂与废液混合的更加均匀性,以便之后进一步提高之后二者接触后的反应速率。
[0013]优选的,位于底部的所述搅动棒远离螺旋叶片的一端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毛刷;工作时,螺旋叶片又会带动毛刷转动,而转动毛刷则会打散间隔腔内已经形成一部分絮状物,使得形成的絮状物颗粒更小,使得其更容易与之后溶气装置产生的微小气泡相互吸附,进而形成漂浮的絮状物,进而完成固液分离,同时毛刷也能剥离间隔腔内壁和注水管处附着的絮状物,降低其堵塞的概率。
[0014]优选的,所述搅动棒的底部固连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面固连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固连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有碾压辊;工作时,搅动棒会带动第二弹簧连同连接杆、转轴和碾压辊转动,转动的碾压辊在弹簧的压力下,碾压一些沉底的絮状物,并将其碾成更小的体积,使其能顺利通过导流罩,进而降低导流罩被堵塞的概率。
[0015]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两侧固连有推板;所述碾压辊的表面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凸起;工作时,转轴也会带动推板转动,转动推板呈倾斜设置,能够将底部一些悬浮的絮状物挡下,并通过碾压滚表面的凸起对絮状物的挤压,达到破碎絮状物的作用,使得之后絮状物在与气泡吸附后,能够更容易的漂浮在废液之上。
[0016]优选的,所述除渣腔的底面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三角座,且三角座为空心结构
设置;所述三角座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三角座的底部安装有出水管;工作时,这些杂质会向着除渣腔的底部沉淀,并沿着三角座的侧表面滑落到除渣腔的底部,而此时出水管开启,能通过进水口将位于中部的处理完成的废水排出,进而提高废水的净化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通过注水管分别注入两个间隔腔内,之后再将两个间隔腔内分别注入絮凝剂和助凝剂,而后由于连通器原理,废水由出水口同通过导流罩导入混合腔内,由于混合腔的高度低于间隔腔,所以废水会由于压强的作用被压入混合腔内,并在絮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下,于混合腔内完成对水中杂质的快速絮凝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由一对间隔腔(2)、混合腔(3)、除渣腔(4)和废料腔(5)呈一体式构成;所述间隔腔(2)内均安装有注水管(6);所述间隔腔(2)靠近混合腔(3)的一侧侧壁的底部均开设有出水口(7);所述混合腔(3)的侧壁于出水口(7)处固连有导流罩(8);所述除渣腔(4)的顶部固连有刮渣机(9);所述混合腔(3)部内部安装有溶气装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8)的内壁固连有多个均匀布置的第一弹簧(11);所述第一弹簧(11)远离导流罩(8)内壁的一端固连有挡板(12),且挡板(12)位于导流罩(8)开口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2)包括第一转板(13)和第二转板(14);所述第一转板(13)与第二转板(14)之间转动连接,且第一弹簧(11)与第一转板(13)和第二转板(14)的转动处固连;所述第一转板(13)与第二转板(14)之间固连有连接带;所述导流罩(8)于开口的两侧均固连有三角板(15),且三角板(15)的形状与第一转板(13)和第二转板(14)截面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流态表面捕捉气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板(13)与第二转板(14)靠近导流罩(8)的一端均固连有橡胶条(16);所述导流罩(8)开口处的侧壁开设有与橡胶条(16)相适配的卡槽(17)。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波孙连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工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