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河道清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包括滚筒、支撑单元;所述滚筒包括至少两个圆盘、沿水面设置的筒状滤网,所述筒状滤网、两个所述圆盘同轴设置,所述筒状滤网外侧壁设有用于吸附河道垃圾的吸附层;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顶端的套环、连接杆,左侧所述连接杆右端与左侧所述圆盘左侧壁固定连接,右侧所述连接杆左端与右侧所述圆盘右侧壁固定连接。该装置通过滚筒拦截吸附河道上的垃圾,然后通过支撑单元驱动滚筒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滚筒上吸附的垃圾转至空中脱离水面,可以防止垃圾长期泡在水中,污染水源,还可以防止垃圾吸附水分过多,导致重量变大,不易于工作人员快速清理。快速清理。快速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河道清理
,具体涉及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河道上的垃圾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河道上的垃圾,人们通常在河道设置栅栏对垃圾进行拦截处理,而这种栅栏往往为固定设置在河面上,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栅栏阻挡的垃圾进行清理,但是有些垃圾长期泡在水中,可能会污染水质,还有一些垃圾因吸附水分过多,导致垃圾的重量变得非常大,不便于工作人员快速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通过滚筒拦截吸附河道上的垃圾,然后通过支撑单元驱动滚筒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滚筒上吸附的垃圾转至空中脱离水面,可以防止垃圾长期泡在水中,污染水源,还可以防止垃圾吸附水分过多,导致重量变大,不易于工作人员快速清理。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包括滚筒、支撑单元;
[0006]所述滚筒包括分别设置于河道左右两侧的圆盘、沿水面布置的筒状滤网,所述圆盘为竖直设置,所述筒状滤网、两个所述圆盘同轴设置,所述筒状滤网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圆盘固定连接,所述筒状滤网外侧壁设有用于吸附河道垃圾的吸附层;
[0007]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河道左右两侧的支撑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顶端的套环、可转动的插装在所述套环内的连接杆,河道左侧所述连接杆右端与河道左侧所述圆盘左侧壁固定连接,河道右侧所述连接杆左端与河道右侧所述圆盘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环、所述连接杆、所述圆盘同轴设置。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滚筒还包括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圆盘轴向平行,多个所述固定杆沿所述圆盘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固定杆左端与河道左侧所述圆盘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右端与河道右侧所述圆盘左侧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固定杆共同构成筒状框架结构,所述筒状滤网固定套设在所述框架结构外侧。
[0009]作为优选的,多个所述固定杆沿所述圆盘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接杆外侧的方向盘,所述方向盘与所述连接杆同轴设置。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固定台、插杆、套筒,所述固定台固定安装在河道岸边,所述套筒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台上,所述插杆插装在所述套筒内,且所述插杆穿插在所述方向盘的缝隙内。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吸附层包括多个沿所述筒状滤网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环形吸附圈,所述环形吸附圈包括多个沿所述筒状滤网径向设置的吸附杆。
[0013]作为优选的,多个所述环形吸附圈沿所述筒状滤网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0014]作为优选的,多个所述吸附杆沿所述筒状滤网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吸附杆为不锈钢吸附杆。
[0016]作为优选的,所述筒状滤网为不锈钢滤网。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通过滚筒拦截吸附河道上的垃圾,然后通过支撑单元驱动滚筒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滚筒上吸附的垃圾转至空中脱离水面,可以防止垃圾长期泡在水中,污染水源,还可以防止垃圾吸附水分过多,导致重量变大,不易于工作人员快速清理。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的筒状滤网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的固定杆相关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的方向盘相关部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支撑单元;2、滚筒;3、限位单元;101、支撑杆;102、套环;103、连接杆;104、方向盘;201、圆盘;202、固定杆;203、筒状滤网;204、吸附层;301、固定台;302、插杆;303、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
[0027]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该类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8]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包括滚筒2、支撑单元1;
[0029]所述滚筒2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河道左右两侧的圆盘201、沿水面设置的筒状滤网203,所述圆盘201为竖直设置,所述筒状滤网203、两个所述圆盘201同轴设置,所述筒状滤网203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圆盘201固定连接,所述筒状滤网203外侧壁设有用于吸附河道垃圾的吸附层204;
[0030]所述支撑单元1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河道左右两侧的支撑杆101、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101顶端的套环102、可转动的插装在所述套环102内的连接杆103,左侧所述连接杆103右端与左侧所述圆盘201左侧壁固定连接,右侧所述连接杆103左端与右侧所述圆盘201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环102、所述连接杆103、所述圆盘201同轴设置。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筒状滤网203沿水面布置,当有垃圾漂浮在水面上流过时,可以
被所述吸附层204吸附缠绕,使得垃圾残留在所述吸附层204上,当所述吸附层204吸附了一定数量的垃圾后,可以通过人工或电机驱动方式,转动所述连接杆103,带动所述圆盘20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筒状滤网203转动。使得所述吸附层204吸附的垃圾可以转动至空中脱离水面。这样可以防止垃圾长期泡在水中,污染水源,还可以防止垃圾吸附水分过多,导致重量变大,不易于工作人员快速清理。
[0032]为了加强所述筒状滤网203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筒2还包括四个固定杆202,所述固定杆202与所述圆盘201轴向平行,四个所述固定杆202沿所述圆盘201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固定杆202左端与左侧所述圆盘201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202右端与右侧所述圆盘201左侧壁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固定杆202共同构成筒状框架结构,所述筒状滤网203固定套设在所述框架结构外侧。四个所述固定杆202沿所述圆盘201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0033]四个所述固定杆202共同构成筒状框架结构,可以起到支撑所述筒状滤网203的作用,避免所述筒状滤网203由于长期受到重力的作用,发生形变弯曲。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单元1还包括固定套设在所述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2)、支撑单元(1);所述滚筒(2)包括分别设置于河道左右两侧的圆盘(201)、沿水面布置的筒状滤网(203),所述圆盘(201)为竖直设置,所述筒状滤网(203)、所述圆盘(201)同轴设置,所述筒状滤网(203)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圆盘(201)固定连接,所述筒状滤网(203)外侧壁设有用于吸附河道垃圾的吸附层(204);所述支撑单元(1)包括分别设置于河道左右两侧的支撑杆(101)、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杆(101)顶端的套环(102)、可转动的插装在所述套环(102)内的连接杆(103),河道左侧所述连接杆(103)右端与河道左侧所述圆盘(201)左侧壁固定连接,河道右侧所述连接杆(103)左端与河道右侧所述圆盘(201)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环(102)、所述连接杆(103)、所述圆盘(201)同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2)还包括多个固定杆(202),所述固定杆(202)与所述圆盘(201)同轴设置,多个所述固定杆(202)沿所述圆盘(201)周向间隔分布,所述固定杆(202)左端与河道左侧所述圆盘(201)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202)右端与河道右侧所述圆盘(201)左侧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固定杆(202)共同构成筒状框架结构,所述筒状滤网(203)固定套设在所述框架结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河道拦污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池,徐海艳,刘佳丽,柏隽尧,田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