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928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属于河流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该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垃圾推运结构和存储区,垃圾推运结构包括转轴和螺旋叶片,转轴固定连接螺旋叶片的内旋转面,且转轴的两端均转动设置在河岸上,且转轴部分浸没于水面;存储区设置在河岸的侧面,且存储区的开口位于靠近垃圾推运结构的上游区域;垃圾推运结构的下方设有堤坝,堤坝连接远离存储区一侧的河岸,且堤坝靠近存储区的一侧比堤坝远离存储区的一侧低;螺旋叶片的叶片半径由堤坝朝向存储区的方向逐渐变大。工人只需要对存储区内的杂物打捞即可,避免了工人乘船定期打捞漂浮在水面的杂物的问题,极大减小了工人的危险性,保证了工人的生命安全,且打捞效率高。且打捞效率高。且打捞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流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河流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方法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0003]人工湖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挖掘出来的一种湖泊,是非自然环境下产生的,包括景观湖和大型的水库,人工湖具有优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亲和度,减少沙尘天气等优点,因此在河流流经城市的情况下,往往取河流的一段,在河流的上下游分别设置堤坝进行拦水,使得河流的某一段始终储存有适量的河水,形成城市人工湖,但是人工湖的水面长期会积累大量杂物,并向下游聚集,严重影响城市美观和水体生态,目前常见工人乘船定期打捞漂浮在水面的杂物,对工人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且打捞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垃圾推运结构和存储区,垃圾推运结构包括转轴和螺旋叶片,所述转轴固定连接螺旋叶片的内旋转面,且转轴的两端均转动设置在河岸上,且转轴部分浸没于水面;存储区设置在河岸的侧面,且存储区的开口位于靠近垃圾推运结构的上游区域。
[0006]较佳地,所述垃圾推运结构的下方设有堤坝,堤坝连接远离存储区一侧的河岸,且堤坝靠近存储区的一侧比堤坝远离存储区的一侧低;所述螺旋叶片的叶片半径由堤坝朝向存储区的方向逐渐变大。
[0007]较佳地,两侧所述河岸的侧壁均设置有升降结构,各升降结构均包括竖板、电动伸缩杆、滑动板和轴承,所述竖板固定连接河岸,竖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底面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的固定端,电动伸缩杆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滑动板的下端,滑动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滑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轴承的外圈,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转轴的端部;所述河岸的侧壁竖向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通过将液位高度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输出电动伸缩杆是否伸缩的命令,使得转轴的位置与液面高度一致。
[0008]较佳地,远离所述存储区的升降结构上的滑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电机支架,电机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旋转。
[0009]较佳地,所述堤坝的上表面设置有沿转轴方向的导流槽,导流槽内浸没螺旋叶片的下部。
[0010]较佳地,所述电机为防水电机;所述轴承为防水密封轴承。
[0011]较佳地,所述导流槽朝向靠近存储区的方向逐渐向下弯曲设置,使得导流槽能够
容纳逐渐变大的螺旋叶片。
[0012]较佳地,所述转轴和所述螺旋叶片的表面均设有耐腐蚀材料。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在使用时,水体流动的过程中推动螺旋叶片的下部叶片,水体对螺旋叶片产生力矩,使得螺旋叶片能够在没有扭矩的作用下进行旋转,螺旋叶片和转轴旋转的过程中,不但对水面的杂物具有阻挡作用,而且螺旋叶片能够将水面的杂物向右侧(存储区)推动,杂物从开口处进入存储区内,工人只需要对存储区内的杂物打捞即可,避免了工人乘船定期打捞漂浮在水面的杂物的问题,极大减小了工人的危险性,保证了工人的生命安全,且打捞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端面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转轴,2.螺旋叶片,3.河岸,4.存储区,5.堤坝,6.竖板,7.电动伸缩杆,8.滑动板,9.轴承,10.液位传感器,11.电机支架,12.电机,13.导流槽,14.杂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如图1

2包括:垃圾推运结构和存储区4,垃圾推运结构包括转轴1和螺旋叶片2,所述转轴1固定连接螺旋叶片2的内旋转面,且转轴1的两端均转动设置在河岸3上,且转轴1部分浸没于水面;存储区4设置在河岸3的侧面,且存储区4的开口位于靠近垃圾推运结构的上游区域。
[0021]水体流动的过程中推动螺旋叶片2的下部叶片,水体对螺旋叶片2产生力矩,使得螺旋叶片2能够在没有扭矩的作用下进行旋转,螺旋叶片2和转轴1旋转的过程中,不但对水面的杂物14具有阻挡作用,而且螺旋叶片2能够将水面的杂物14向右侧(存储区4)推动,杂物14从开口处进入存储区4内,工人只需要对存储区4内的杂物打捞即可,避免了工人乘船定期打捞漂浮在水面的杂物的问题,极大减小了工人的危险性,保证了工人的生命安全,且打捞效率高。
[0022]优选地,如图1

2所述垃圾推运结构的下方设有堤坝5,堤坝5连接远离存储区4一侧的河岸3,且堤坝5靠近存储区4的一侧比堤坝5远离存储区4的一侧低;所述螺旋叶片2的叶片半径由堤坝5朝向存储区4的方向逐渐变大。
[0023]堤坝5的作用不仅具有拦水的功能,而且使得在枯水期,水流出的速度和流量均能够减小,同时也能够将水面的杂物14跟着水流更多的向存储区4的方向汇聚,杂物14汇聚较多时,螺旋叶片2的较大的叶片能够将杂物14向右推动的能力越强,水流推动转轴1和螺旋叶片2转动的能力也越强;
[0024]在丰水期时,水流量增加,水面增高,并且水面增高的过程中逐渐淹没部分堤坝5,
水面宽度增加,水面的杂物14的堆积宽度也增加,水面宽度增加使得水流能够推动螺旋叶片2的面积也增加,螺旋叶片2能够适应性将堆积宽度增加的杂物14共同向右推进存储区4内。
[0025]优选地,如图1

3两侧所述河岸3的侧壁均设置有升降结构,各升降结构均包括竖板6、电动伸缩杆7、滑动板8和轴承9,所述竖板6固定连接河岸3,竖板6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底面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7的固定端,电动伸缩杆7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滑动板8的下端,滑动板8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滑动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轴承9的外圈,轴承9的内圈固定连接转轴1的端部;所述河岸3的侧壁竖向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0,液位传感器10通过将液位高度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输出电动伸缩杆7是否伸缩的命令,使得转轴1的位置与液面高度一致。
[0026]当液位传感器10检测到水面升高时,控制器控制两个电动伸缩杆7同时伸长,滑动板8向上移动,转轴1和螺旋叶片2被抬升,使得转轴1始终能够位于水面附近,目的在于使得推流推动螺旋叶片2时产生的扭矩最大化,向右推动杂物14的能力最大化;当液位传感器10检测到水面降低时,控制器控制两个电动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推运结构,包括转轴(1)和螺旋叶片(2),所述转轴(1)固定连接螺旋叶片(2)的内旋转面,且转轴(1)的两端均转动设置在河岸(3)上,且转轴(1)部分浸没于水面;存储区(4),设置在河岸(3)的侧面,且存储区(4)的开口位于靠近垃圾推运结构的上游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推运结构的下方设有堤坝(5),堤坝(5)连接远离存储区(4)一侧的河岸(3),且堤坝(5)靠近存储区(4)的一侧比堤坝(5)远离存储区(4)的一侧低;所述螺旋叶片(2)的叶片半径由堤坝(5)朝向存储区(4)的方向逐渐变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河岸(3)的侧壁均设置有升降结构,各升降结构均包括竖板(6)、电动伸缩杆(7)、滑动板(8)和轴承(9),所述竖板(6)固定连接河岸(3),竖板(6)的上端面设置有滑槽,滑槽的底面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7)的固定端,电动伸缩杆(7)的移动端固定连接滑动板(8)的下端,滑动板(8)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滑动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轴承(9)的外圈,轴承(9)的内圈固定连接转轴(1)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雯徐晔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