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抽芯方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63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抽芯方桩,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改善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内部不稳定的问题,该混凝土抽芯方桩,包括基本结构、竖向加强结构、纵向加强结构,所述竖向加强结构位于基本结构内部前后两侧,所述纵向加强结构位于基本结构内部纵向两侧,所述基本结构包括预应力方桩,所述预应力方桩内部开设有预应力孔道。本申请通过在预应力方桩内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注浆孔道,并且注浆孔道内部的第一加强筋为加强型钢筋,其顶端与底端分别连接上夹板和下夹持板,使得预应力方桩前后两侧在上夹板与下夹持板的夹持下,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以此来保障预应力方桩竖向的承受力。竖向的承受力。竖向的承受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抽芯方桩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为涉及一种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抽芯方桩。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混凝土是为了弥补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的现象,在构件使用加载以前,预先给混凝土一个预压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力。
[0003]目前的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抽芯方桩,如公告号CN210562131U的专利所述,包括上节桩和下节桩,所述上节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上预应力主筋与上箍筋,所述上节桩左端混凝土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上左套箍,所述上节桩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张拉套筒,所述下节桩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桩尖。该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通过不同的安装方式,可用于抗拔桩接桩,也可用于承压桩,且能够根据施工场地选择适当的锚固钢筋,提高整体的安装效果,便于使用;同时在具有张拉套筒的一端去除端板,节省端板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在加工结束之后,不会存在多余的方桩,从而无需采用破桩头的方式将多余的方桩去除,有效的避免了材料的浪费,且环保,便于加工使用。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其预应力方桩在张力形变后,其内部的钢筋同样会发生变化,由于施加预应力会导致钢筋在原有基础上发生形变,导致在高温下钢筋强度下降,因此其耐久性极限也会下降,因此其稳定性也会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内部不稳定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抽芯方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0006]一种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抽芯方桩,包括基本结构、竖向加强结构、纵向加强结构,所述竖向加强结构位于基本结构内部前后两侧,所述纵向加强结构位于基本结构内部纵向两侧,所述基本结构包括预应力方桩,所述预应力方桩内部设置有钢筋架,所述预应力方桩内部开设有预应力孔道,所述预应力方桩前后两侧位于预应力孔道两端均开设有锚具槽,所述预应力孔道内部设置有预应力筋;
[0007]所述竖向加强结构包括两个下夹持槽,所述下夹持槽相对应开设在预应力方桩底端前后两侧,所述下夹持槽内部设置有下夹持板,所述下夹持板各个拐角的上侧位于预应力方桩内部均开设有注浆孔道,所述下夹持板顶端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同侧所述第一加强筋顶端相对应穿过注浆孔道并设置有上夹板,同侧所述第一加强筋外径上侧位于上夹板上方均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竖向加强结构包括两个上夹持槽,所述上夹持槽分别开设在预应力方桩顶端前后两侧。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本结构由多个模板组合再进行注浆后形成,其内部的预应力孔道以及锚具槽可在注浆前放入管道,待凝固后抽出管道,即可完成抽芯操作,同时可形成预应力孔道与锚具槽,待基本结构静方后,即可在预应力孔道内部插入预应力筋,并
且将预应力筋前后两侧安装锚具,进一步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待基本结构下方略呈现凹形,即可向预应力孔道内部进行灌浆,使得预应力方桩在张拉后可保持稳定的状态,而位于预应力孔道两侧的锚具槽即可使用封板对其进行封口,预应力方桩在形变后可达成稳定状态,但是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加预应力会使得高温下钢筋强度下降,因此其耐火极限也会下降,在消防上存在隐患,通过在预应力方桩内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注浆孔道,并且注浆孔道内部的第一加强筋为加强型钢筋,其顶端与底端分别连接上夹板和下夹持板,使得预应力方桩前后两侧在上夹板与下夹持板的夹持下,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以此来保障预应力方桩竖向的承受力。
[0009]可选的,所述基本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一溢浆孔道,所述第一溢浆孔道相对应开设在预应力方桩内部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溢浆孔道底端与预应力孔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溢浆孔道顶端相对应设置在上夹板下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向预应力孔道内部进行注浆,其内部达到饱满状态时,多余的混凝土会从第一溢浆孔道上侧出口进行排出,并且在注浆完成后,第一溢浆孔道的顶端可由上夹板进行盖住。
[0011]可选的,所述纵向加强结构包括两个钢筋槽,所述钢筋槽相对应开设在预应力方桩内部左右两侧,所述钢筋槽前后两端位于预应力方桩内部均开设有封口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预应力方桩内部的左右两侧开设钢筋槽,并且向钢筋槽内部进行注浆,可保障预应力方桩在形变后,由钢筋槽内部的混凝土进一步进行支撑,而钢筋槽前后两侧开设的封口槽则可配合密封板对钢筋槽进行封口。
[0013]可选的,所述钢筋槽内壁顶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置放杆,同侧所述U形置放杆内部相对应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预应力方桩在形变后导致钢筋槽发生弯曲,两个端口依然保持在同一水平面,而钢筋槽中间隆起的部分空间可与钢筋槽两个端口处于同一水平面,此时可插入第二加强筋,再进一步灌注混凝土,可使得预应力方桩在形变后的稳定效果加强,避免预应力方桩形变后钢筋受热能力差,而出现得不牢固现象。
[0015]可选的,同侧所述钢筋槽顶端前后两侧位于预应力方桩内部均开设有第二溢浆孔道,所述第二溢浆孔道顶端设置有限流环,所述限流环相对应固定连接在预应力方桩顶端。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槽在注浆完成时多余的混凝土可从第二溢浆孔道溢出,以此可观察钢筋槽内的注浆状况,位于第二溢浆孔道的出浆口连接有限流环,可防止多余的混凝土外流。
[0017]可选的,所述纵向加强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二加强筋,所述两个第二加强筋呈平行状态。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筋是在预应力方桩张力形变后进行放入,以此来弥补预应力方桩内部钢筋发生形变后,受热能力下降的状况。
[0019]可选的,所述第二溢浆孔道与钢筋槽相连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溢浆孔道的入浆口连接在钢筋槽的出浆口,钢筋槽内部浆体饱满时可由第二溢浆孔道进行排出。
[0021]可选的,所述上夹板相对应设置在上夹持槽内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预应力方桩施工完成后,即可向上夹持槽内部进行注
浆,浆体可将上夹板进行覆盖,使得上夹持槽与预应力方桩保持水平。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24]1.通过在预应力方桩内部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注浆孔道,并且注浆孔道内部的第一加强筋为加强型钢筋,其顶端与底端分别连接上夹板和下夹持板,使得预应力方桩前后两侧在上夹板与下夹持板的夹持下,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以此来保障预应力方桩竖向的承受力;
[0025]2.由于预应力方桩在形变后导致钢筋槽发生弯曲,两个端口依然保持在同一水平面,而钢筋槽中间隆起的部分空间可与钢筋槽两个端口处于同一水平面,此时可插入第二加强筋,再进一步灌注混凝土,可使得预应力方桩在形变后的稳定效果加强,避免预应力方桩形变后钢筋受热能力差,而出现得不牢固现象。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申请一种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抽芯方桩的立体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抽芯方桩,包括基本结构(1)、竖向加强结构(2)、纵向加强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加强结构(2)位于基本结构(1)内部前后两侧,所述纵向加强结构(3)位于基本结构(1)内部纵向两侧,所述基本结构(1)包括预应力方桩(101),所述预应力方桩(101)内部设置有钢筋架(106),所述预应力方桩(101)内部开设有预应力孔道(102),所述预应力方桩(101)前后两侧位于预应力孔道(102)两端均开设有锚具槽(103),所述预应力孔道(102)内部设置有预应力筋(104);所述竖向加强结构(2)包括两个下夹持槽(207),所述下夹持槽(207)相对应开设在预应力方桩(101)底端前后两侧,所述下夹持槽(207)内部设置有下夹持板(206),所述下夹持板(206)各个拐角的上侧位于预应力方桩(101)内部均开设有注浆孔道(208),所述下夹持板(206)顶端拐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202),同侧所述第一加强筋(202)顶端相对应穿过注浆孔道(208)并设置有上夹板(201),同侧所述第一加强筋(202)外径上侧位于上夹板(201)上方均螺纹连接有螺帽(203),所述竖向加强结构(2)包括两个上夹持槽(205),所述上夹持槽(205)分别开设在预应力方桩(101)顶端前后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抽芯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结构(1)还包括两个第一溢浆孔道(105),所述第一溢浆孔道(105)相对应开设在预应力方桩(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伟牛宏岩牛广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全通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