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插入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62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插入部,其制造效率高。该内窥镜插入部包括:相互并列设置的多个节环、设于相邻两个节环中的一个节环上的突起部、设于该两个节环中的另一个节环上的供突起部可转动地插入且使该两个节环可相互摇动的接受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部的内窥镜插入部
技术介绍
在内窥镜插入部中配设有进行弯曲动作的弯曲部。在该弯曲部的弯曲管中,多个 筒状节环相互同轴线地并列设置,相邻的两个节环利用位于相对于中心轴线对称的位置上 的一对连接部可摇动地连接。这些连接部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在节环的两端面上突出 设置舌片部,相邻节环的舌片部叠合且相互可转动地被铆钉固定。在日本特开平7-128599号公报中公开有为了提高弯曲管的组装性,代替铆钉固 定而通过在叠合的两舌片部之间夹设钢球来形成连接部。但是,在以往的弯曲管中,即使为像日本特开平7-128599号公报中那样的弯曲 管,也需要以极高的精度组装精密的微小部件。因此,在制造弯曲管时,需要依赖非常熟练 的人员或者大规模的高性能自动组装装置,难以提高内窥镜插入部的制造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效率高的内窥镜插 入部的制造方法以及可以提高制造效率的内窥镜插入部。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制造方法,该内窥镜插入部具有相互并列 设置的多个节环、设于相邻两个节环中的一个节环上的突起部、设于该两个节环中的另一 个节环中且供上述突起部可转动地插入且使该两个节环可相互摇动的接受部;其特征在 于,该内窥镜插入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1个板材或者多个板材上形成用于形成 上述一个节环的第1节环准备部和用于形成上述另一个节环的第2节环准备部的工序;通 过冲压加工连接上述第1节环准备部和上述第2节环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压加工将上述 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形成筒状的工序。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 上述第1节环准备部和上述第2节环准备部的工序包括通过冲压加工在板材上形成用于 形成上述突起部的突起部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压加工在上述板材上形成用于形成上述接 受部的接受部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孔加工在上述板材上形成具有上述突起部准备部的上 述第1节环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孔加工在上述板材上形成具有上述接受部准备部的上述 第2节环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压加工连接上述第1节环准备部和上述第2节环准备部的 工序包括通过Z型弯曲加工使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中的一个节环准备部移动并 使上述突起部准备部和上述接受部准备部沿垂直于上述板材的方向对位的工序,和通过对 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中的一个节环准备部进行冲裁加工而使上述突起部准备部可转动地插入到上述接受部准备部内的工序;通过冲压加工将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 做成筒状的工序包括为了将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做成筒状,对上述第1以及第2 节环准备部进行至少一次U型弯曲加工的工序;为了将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做成 筒状,对经过U型弯曲加工后的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进行0型弯曲加工的工序。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在进 行上述各工序的加工位置同时加工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按照下述工序顺序依次 将上述板材输送到进行各工序的加工位置,上述工序顺序为通过冲压加工形成上述突起 部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压加工形成上述接受部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孔加工形成上述第1 节环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孔加工形成上述第2节环准备部的工序、上述对位工序、上述插 入工序、上述U型弯曲加工工序、上述0型弯曲加工工序。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 法还包括对被0型弯曲加工后而相互抵接的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的两端部进行接 合的工序。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节环 具有用于供线贯穿的线容纳部,该制造方法还包括通过对上述板材进行切缝加工以及弯曲 加工而形成用于形成上述线容纳部的线容纳部准备部的工序。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节环 具有用于供操作线贯穿的线容纳部,该制造方法还包括通过对上述板材进行冲孔加工以及 弯曲加工而形成用于形成上述线容纳部的线容纳部准备部的工序。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受 部为供上述突起部贯穿的贯通孔;形成上述第1节环准备部和上述第2节环准备部的工序 包括通过冲压加工在第1板状部分上形成用于形成上述突起部的突起部准备部的工序; 通过冲压加工在上述突起部准备部上形成用于形成贯穿孔的贯穿孔准备部的工序,该贯穿 孔供用于使内窥镜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操作线贯穿;通过冲压加工在第2板状部分上形 成用于形成上述贯通孔的贯通孔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孔加工在上述第1板状部分上形成 具有上述突起部准备部的上述第1节环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孔加工在上述第2板状部分 上形成具有上述贯通孔准备部的上述第2节环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压加工连接上述第1 节环准备部和上述第2节环准备部的工序包括使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相对移动 并使上述突起部准备部和上述贯通孔准备部进行对位的工序,将上述突起部准备部可转动 地插入到上述贯通孔准备部内并将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相互连接的工序;通过冲 压加工将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做成筒状的工序包括为了将相互连接的上述第1 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做成筒状,对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进行至少一次U型弯曲加 工的工序;为了将相互连接的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做成筒状、对经过U型弯曲加工 后的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进行0型弯曲加工的工序。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 板状部分和上述第2板状部分为同一板材的一部分;上述对位工序是通过Z型弯曲加工使 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中的一个节环准备部移动并使上述突起部准备部和上述贯通 孔准备部沿垂直于上述板材的方向进行对位的工序;上述插入并连接的工序是通过对上述 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中的一个节环准备部进行冲裁加工,从而使上述突起部准备部可转动地插入到上述贯通孔准备部内,使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相互连接的工序。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在进 行上述各工序的加工位置同时加工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按照下述工序的顺序依 次将上述板材输送到进行各工序的加工位置,上述工序顺序为通过冲压加工形成上述突 起部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压加工形成上述贯穿孔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压加工形成上述 贯通孔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孔加工形成上述第1节环准备部的工序、通过冲孔加工形成 上述第2节环准备部的工序、上述对位工序、上述插入并连接的工序、上述U型弯曲加工工 序、上述0型弯曲加工工序。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 板状部分和上述第2板状部分分别为第1板材以及第2板材的一部分;上述连接工序是将 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中的一个节环准备部与上述第1以及第2板材中的一个板材 分离,将上述突起部准备部可转动地插入到上述贯通孔准备部内,将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 准备部中的一个节环准备部与上述第1以及第2板材中的另一个板材上的上述第1以及第 2节环准备部的另一个节环准备部连接的工序。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插入部,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插入部包括:相互并列设置的多个筒状节环,与相邻的两个节环中的一个节环一体地向上述一个节环的径向外侧或内侧突出设置的突起部,一体地设于该两个节环中的另一个节环上、供上述突起部可转动地插入并使该两个节环可相互摇动的接受部;上述相邻的节环通过如下方式形成:由板材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第1节环准备部和第2节环准备部,该第1节环准备部用于形成上述一个节环、且沿垂直方向设有上述突起部;该第2节环准备部用于形成上述另一个节环、且设有上述接受部;通过将上述突起部沿上述垂直于板材的方向插入到上述接受部而将上述第1节环准备部和上述第2节环准备部连接起来,将上述第1以及第2节环准备部做成筒状,上述接受部为供上述突起部贯穿的贯通孔,上述突起部通过冲压加工一体地设于上述一个节环上,且该突起部具有供操作线贯穿的贯穿孔,该操作线用于使内窥镜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川英哉今井俊一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