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吸振器、车身悬置单体结构及多重动力吸振器车身悬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动力吸振器、车身悬置单体结构及多重动力吸振器车身悬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方案为了解决车身与底盘的隔振问题,在车身与车架之间采用弹性悬置连接。车辆研发前期仅考虑设计弹性悬置隔振,而到了车辆研发的后期,为了解决某些特定的振动而不得不采用动力吸振器。由于整车结构已基本固定,没有预留充分的空间来安装动力吸振器,使得吸振器的结构设计受到很大局限,实施效果也不理想。
[0003]汽车车身总成需要通过弹性悬置安装在底盘大梁上。由于车架扭转及弯曲振动模态的最大处基本位于车架的中间部位,也是车身悬置的连接部位,由此导致车架扭转及弯曲振动通过悬置传向车身。来自地面及轮胎的激励也会导致车架扭转及弯曲模态共振,高速行驶工况下引起车身共振,严重影响了驾乘舒适性。仅仅通过弹性悬置弹性连接及隔振技术无法解决共振带来的巨大抖动。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动力吸振器及车身悬置,既能解决车身总成特定频率下的共振问题,又能实现车身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特定质量的质量块(1)和特定刚度的弹性元件(2),所述弹性元件(2)设置于质量块(1)的上端面上,所述弹性元件(2)包括上底板(6)、下底板(7)以及上底板(6)和下底板(7)之间的橡胶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螺栓(4)以及安装螺栓(5),所述下底板(7)通过安装螺栓(5)与质量块(1)相连;所述上底板(6)的中部设置有供连接螺栓(4)的杆部穿过的通孔,所述橡胶件(8)粘接在底板(6)和下底板(7)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件(8)呈圆环状,所述连接螺栓(4)的头部位于橡胶件(8)中,所述橡胶件(8)的下端对应于各安装螺栓(5)的头部位置有可放置安装螺栓(5)头部的缺口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块(1)呈圆柱状,所述质量块(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多个配重槽(14),所述配重槽中可拆卸连接有配重块(15);所述配重槽(14)包括一个大配重槽和多个小配重槽,所述大配重槽设置于质量块(1)下端面的中部位置,各小配重槽至少设置有三个,且沿着质量块(1)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槽(14)呈阶梯通孔状,包括共中心轴线的大圆柱孔和小圆柱孔,所述小圆柱孔位于大圆柱孔的上侧,所述小圆柱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配重块(15)为螺栓。6.根据权利要求1
‑
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动力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另外还包括缓冲元件(3),所述缓冲元件(3)套设于质量块(1)的下端,所述缓冲元件(3)使用弹性材料制成。7.一种车身悬置单体结构,包括权利要求2
‑
6任意一个所述的动力吸振器(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悬置软垫(100),所述橡胶悬置软垫(100)包括金属骨架(9)和硫化橡胶(10),所述橡胶悬置软垫(100)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立志,夏祖国,李建垒,王默然,吴东哲,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