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具备发动机及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中,为了防止在发动机起动时等从输出侧向发动机侧传递过大扭矩,使用专利文献1示出的那样的具有扭矩限制功能的减振装置。
[0003]专利文献1的减振装置具有减振单元和配置在减振单元的径向外侧的扭矩限制器。减振单元具有侧板、驱动板及轮毂板。扭矩限制单元具有盖板、摩擦板及压板。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
2265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要求具有上述那样地构成的减振单元及扭矩限制单元的减振装置的低成本化。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能够低成本化的减振装置。
[0010]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的减振装置具备减振单元和扭矩限制单元。减振单元具有输出板、第一输入板、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装置,具备:减振单元,具有输出板、第一输入板、与所述第一输入板一体地旋转的第二输入板、以及弹性连接所述输出板与所述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板的弹性部件;以及扭矩限制单元,相对于所述减振单元配置在径向外侧,所述扭矩限制单元具有:环状的第一侧板,具有与所述输出板的外径相同的内径;环状的第二侧板,具有与所述第一输入板的外径相同的内径,并与所述第一侧板一体地旋转;以及环状的压板,具有与所述第二输入板的外径相同的内径,并在轴向上配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配置为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周面不与所述输出板的外周面相对,所述第二侧板配置为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周面不与所述第一输入板的外周面相对,所述压板配置为所述压板的内周面不与所述第二输入板的外周面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压板的内径比所述输出板的外径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压板的内周面与所述输出板的外周面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输出板的板厚与所述第一侧板的板厚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入板的板厚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板厚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板的板厚与所述压板的板厚相同。7.一种减振装置,具备:减振单元,具有输出板、第一输入板、与所述第一输入板一体地旋转的第二输入板、以及弹性连接所述输出板与所述第一输入板及第二输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