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污染监测与评价和生态恢复领域,用于生态监测,可实现快速的 天然水体中生物膜的培养和采集。
技术介绍
生物膜可以生长在水中的任何交界面上,如石头、沉积物、各种水生植物等,主要 由藻类、细菌、真菌和微型生物以及粘多糖基质组成。生物膜由于分布广,体积小,生命周期 短,对各种人为干扰敏感,近年来逐渐成为水质生物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手段。而生长在天然 基质上的生物膜虽然易于获得,但由于基质的差异往往造成生物膜结构组成的差异,容易 造成水质监测与评价中的误差,所以目前应用于生态监测研究以人工基质暴露培养为主, 应用最为广泛的基质为普通玻璃板、有机玻璃或尼龙网、碎石等。但采用这些基质培养生 物膜所需时间较长才可收集到足够的生物量可以用于测试确定水质和生态系统健康状态。 Findlay和Sinsabaugh (2006)采用碎石作为基质在河流中暴露培养5_6周收集生物膜评价 生物代谢的变化;Duong等(2006)采用玻璃片在城市河流中暴露4周收集生物膜用来评价 城市污染对硅藻群落的影响;Fellows等(2006)采用尼龙网暴露4周收集生物膜用于确定 河流的底栖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的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种天然水体中,构建一种天然水体生物膜的快速培养装置,在圆盘载体上设置活性碳纤维固定盘,将活性碳纤维通过环形垫片固定在圆盘载体上,利用活性碳纤维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特点,使得天然水体中的藻类、细菌、原生生物快速附着在活性碳纤维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玲,马牧源,王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