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保温风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931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柔性保温风管系统,包括通风保温管、连接套筒、连接拉链、盖布层和挂设件,所述通风保温管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拉链与所述连接套筒连接,所述通风保温管外侧壁上等距设有挂设件,所述通风保温管内部等距设有限制通风保温管膨胀度的限位机构,所述通风保温管或连接套筒上设有覆盖连接拉链的盖布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对于通风保温管与连接套筒之间的连接限位效果更好,其连接处的不易产生分离现象,可对于通风保温管内部扩张的最大体积进行限制,通风保温管的保护效果更好;通风保温管受力部位不易产生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可使得通风保温管的安放位置更加稳定。安放位置更加稳定。安放位置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保温风管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风管
,具体为一种柔性保温风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管,是用于空气输送和分布的管道系统。传统的风管主要为金属风管,常用的包括镀锌薄钢板风管和不锈钢风管等。
[0003]不锈钢风管制作是在咬口缝、铆钉缝、法兰翻边四角等缝隙处涂上密封胶(如中性玻璃胶)。涂密封胶前应清除表面尘土和油污。其制作、安装周期长,管道尺寸及走向变更时费工费事,工序繁琐。此外由于是金属材质,其管道较重,导热系数很大,基本无保温性能,若需要保温必须另外加包保温层及保护层。
[0004]现在行业内开始推广一种加工方便、安装便捷,布局灵活的柔性风管,此类风管可轻易解决上述问题。
[0005]目前柔性保温风管在使用时,在通风保温管和连接套筒连接处容易产生,体积膨胀,造成连接处产生脱离现象,还有通风保温管在输风过程中,体积的膨胀,容易造成通风保温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保温风管系统,对于通风保温管与连接套筒之间的连接限位效果更好,其连接处的不易产生分离现象,可对于通风保温管内部扩张的最大体积进行限制,通风保温管的保护效果更好。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如下:作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柔性保温风管系统,包括通风保温管、连接套筒、连接拉链、盖布层和挂设件,所述通风保温管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拉链与所述连接套筒连接,所述通风保温管外侧壁上等距设有挂设件,所述通风保温管内部等距设有限制通风保温管膨胀度的限位机构,所述通风保温管或连接套筒上设有覆盖连接拉链的盖布层。
[0008]优选的,所述通风保温管上的挂设件和限位机构相连接,所述限位机构缝合连接在通风保温管上。
[0009]优选的,所述通风保温管上靠近连接拉链位置的挂设件贯穿所述盖布层。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弹性卡接件和弹性卡合件,所述弹性卡接件和弹性卡合件相互卡接。
[0011]优选的,所述弹性卡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带、第一弹性连接绳和连接卡扣,所述第一连接带一端缝合固定在通风保温管上,所述第一连接带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性连接绳,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绳端部固定有连接卡扣;所述弹性卡合件包括连接锁头、第二弹性连接绳和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一端缝合固定在通风保温管上,所述第二连接带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性连接绳,所述第
二弹性连接绳端部固定有连接锁头;所述连接卡扣卡接所述连接锁头限定弹性卡接件和弹性卡合件之间位置。
[0012]优选的,所述挂设件包括挂钩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带,所述连接座上固定有挂钩。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中开设有穿设拉链头的穿设孔,所述连接座上穿设孔位置处固定有斜面限位块。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卡扣和连接锁头侧壁上均固定有缠绕盘,所述缠绕盘上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穿过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限制两者之间间距。
[0015]优选的,所述连接绳端部设有固定头,所述固定头包括斜块、插板和绳头,所述插板一端固定有连接所述连接绳的绳头,所述插板上均匀固定有多个斜块。
[0016]优选的,所述盖布层一端设有缝合端,所述盖布层上开设有穿设挂设件的贯穿孔,所述挂设件限制盖布层位置。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对于通风保温管与连接套筒之间的连接限位效果更好,其连接处的不易产生分离现象,可对于通风保温管内部扩张的最大体积进行限制,通风保温管的保护效果更好;2、挂设件与限位机构的连接,可使得两者之间连成一体,在挂设件悬挂到固定位置时,通风保温管上与限位机构相接处的两个部位产生受力,而并非挂设件与通风保温管一个部位受力,在长时间使用时,可使得通风保温管受力部位不易产生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可使得通风保温管的安放位置更加稳定;3、挂设件穿过盖布层,一方面可使得盖布层的位置得到进一步限制,使得盖布层抗膨胀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可使得挂设件、盖布层以及限位机构连接成一体,增加整体的抗拉强度,适用更多的环境;
附图说明
[0018]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柔性保温风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挂设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机构上设置连接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盖布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注说明:10、通风保温管;20、连接套筒;30、连接拉链;40、盖布层;41、缝合端;42、贯穿孔;50、挂设件;51、挂钩;52、连接座;53、斜面限位块;54、穿设孔;60、限位机构;61、弹性卡接件;611、第一连接带;612、第一弹性连接绳;613、连接卡扣;62、弹性卡合件;621、连接锁头;622、第二弹性连接绳;623、第二连接带;71、连接绳;72、缠绕盘;73、固定头;731、斜块;732、插板;733、绳头;80、限位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容易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21]如图1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柔性保温风管系统,包括通风保温管10、连接套筒20、连接拉链30、盖布层40和挂设件50,所述通风保温管10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拉链30与所述连接套筒20连接,所述通风保温管10外侧壁上等距设有挂设件50,所述通风保温管10内部等距设有限制通风保温管10膨胀度的限位机构60,所述通风保温管10或连接套筒20上设有覆盖连接拉链30的盖布层40。
[0022]具体的,通过限位机构60的设置,可限制通风保温管10的扩张量,保持通风保温管10扩张后的形状结构,对于送风的稳定性更高;通风保温管10外侧壁上等距设有挂设件50,可使得通风保温管10进行快速进行安装限位,通风保温管10或连接套筒20上设有覆盖连接拉链30的盖布层40,一方面可防止通风保温管10和连接套筒20的拉链连接处产生分离现象,另一方面可减小拉链处的漏风现象,其输风保温效果更好;另外该保温风管采由三层结构经过高温复合而成,中间层为橡塑保温材料,内、外层均为风管层,该种采用插扣式的保温风管系统,适用于椭圆形和方形形状的;限位机构60整体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在该保温风管进行搬运输送过程中,可将该保温风管进行折叠,其限位机构60也可进行弯折,从而缩小体积,方便进行搬运输送,同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减小该保温风管的整体重量,进一步实现轻量化;该通风保温管10和连接套筒20为长方体的保温布料,长方体的保温布料长边两侧设置相互连接的限位拉链80,通过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保温风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保温管(10)、连接套筒(20)、连接拉链(30)、盖布层(40)和挂设件(50),所述通风保温管(10)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拉链(30)与所述连接套筒(20)连接,所述通风保温管(10)外侧壁上等距设有挂设件(50),所述通风保温管(10)内部等距设有限制通风保温管(10)膨胀度的限位机构(60),所述通风保温管(10)或连接套筒(20)上设有覆盖连接拉链(30)的盖布层(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保温风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保温管(10)上的挂设件(50)和限位机构(60)相连接,所述限位机构(60)缝合连接在通风保温管(1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保温风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保温管(10)上靠近连接拉链(30)位置的挂设件(50)贯穿所述盖布层(4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保温风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0)包括弹性卡接件(61)和弹性卡合件(62),所述弹性卡接件(61)和弹性卡合件(62)相互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保温风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件(61)包括第一连接带(611)、第一弹性连接绳(612)和连接卡扣(613),所述第一连接带(611)一端缝合固定在通风保温管(10)上,所述第一连接带(61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性连接绳(612),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绳(612)端部固定有连接卡扣(613);所述弹性卡合件(62)包括连接锁头(621)、第二弹性连接绳(622)和第二连接带(623),所述第二连接带(623)一端缝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奎
申请(专利权)人:永华安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