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28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属于气体透过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的设计,能够在不更换部件的情况下方便的测试不同厚度的试样,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通过各个密封件的配合,在管路对接时两个测试腔位置精度有微小偏差时也能保证管路对接正常。常。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透过率测试
,特别涉及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及气体透过率测试仪。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0003]包装材料气体透过率测试仪都至少有一个测试工位,每个测试工位都有两个相对应的测试腔。在进行测试时,试验气体经常需要加湿到较高湿度后进入到其中一个测试腔,为避免较高湿度的试验气体产生冷凝,通常将试验气体的湿度控制装置和气体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其中一个测试腔的内部。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试验气体从一个测试腔进入到另一测试腔时一般采用管路直接对接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只适用于固定厚度的试样,对于不同厚度的试样测试,只能通过更换测试腔来实现;而且,这种管路连接方式对两个测试腔对接时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两个测试腔位置一旦偏差就会导致管路连接失败,导致无法进行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试腔体、第二测试腔体、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第一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二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第一测试腔体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一凹槽的两侧;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中,且第一导气柱的外侧壁与第三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中,且第二导气柱的外侧壁与第四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与第二测试腔体接触;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三凹槽的内顶面连接,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第四凹槽的内顶面连接;第一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二通气管路以及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管路,第二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二测试腔体内的第四通气管路以及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三通气管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气柱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侧壁上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内;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第二导气柱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侧壁上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内;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与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与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或者,第一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二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或者,第三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或者,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或者,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
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中;或者,第二通气管路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3.一种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试腔体、第二测试腔体、第一导气柱和第二导气柱;第一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槽,第二测试腔体开有带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用于放置试样;第二测试腔体上开有带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凹槽和开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分别位于第二凹槽的两侧;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三凹槽中,且第一导气柱的外侧壁与第三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伸入到第四凹槽中,且第二导气柱的外侧壁与第四凹槽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密封件与第一测试腔体接触,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密封件与第一测试腔体接触;第一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三凹槽的内底面连接,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第四凹槽的内底面连接;第一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一测试腔体的第五通气管路以及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管路,第二导气柱内开有分别与第一测试腔体内的第六通气管路以及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三通气管路;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与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连通的第二通气管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测试多种厚度试样的测试腔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气柱内开有第一通气管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一导气柱的侧壁上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内;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二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被第一密封件密封的第三凹槽空间连通;第二导气柱内开有第三通气管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第二端,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位于第二导气柱的侧壁上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内;第二测试腔体内开有第四通气管路,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位于第二测试腔体的侧壁上,第四通气管路的第二通气口与被第二密封件密封的第四凹槽空间连通;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五通气管路与第一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第一凹槽通过第一测试腔体内开设的第六通气管路与第三通气管路的第一通气口连通;或者,第一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二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或者,第三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第四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或者橡胶平垫圈;
或者,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或者,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本体均为圆柱体,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的第一端均为圆柱体凸台;圆柱体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气柱与第二导气柱本体的直径,第一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三凹槽中,第二导气柱的圆柱形凸台位于第四凹槽中;或者,第二通气管路内设有气体流量控制组件和气体湿度控制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允中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