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千斤顶校验用便携式反力装置,包括左承压板、右承压板、侧板和底板,侧板和右承压板相对设置在底板顶侧的两端,三者构成“凵”型框架,侧板和右承压板之间设有两个螺杆和两个滑杆,两个螺杆分别位于侧板的对角处,两个滑杆分别位于侧板的另一对角处;左承压板滑动设置在滑杆和螺杆上,每个螺杆上各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每个螺杆上的两个螺母分别位于左承压板的两侧;左承压板和右承压板之间设有对中机构,底板底侧设有移动机构,左承压板上可拆卸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移动方便,灵活性高,且可用于对不同量程的千斤顶进行检验,使用方便,校准误差小。校准误差小。校准误差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千斤顶校验用便携式反力装置
[0001]本技术设计桥梁工程千斤顶检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千斤顶校验用便携式反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校验千斤顶的装置是反力架,反力架由横梁、立柱、底座、升降装置、液压系统、调整垫块等组成。主要用于大型混凝土构件、千斤顶的校验、大型工件等各种材料的抗压检测。常见反力架存在以下问题:1.反力架行程固定,对于一些短顶和超长顶无法校验。2.现在普遍采用智能张拉设备,设备沉重,去检测单位校验费时费工,还容易路途损伤设备,且现有反力架不好拆卸携带,移动不方便;3.千斤顶通常张拉 300 次(6 个月)便需要校验一次,检测频率大,来回搬运成本高 4.检测单位现有反力架大多不可移动,灵活性差,不能随车去工地校验; 5.常规千斤顶校验需将千斤顶竖向放置,不仅费力,如果传感器压在千斤顶上,也会带入一定校准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千斤顶校验用便携式反力装置,包括左承压板、右承压板、侧板和底板,侧板和右承压板相对设置在底板顶侧的两端,侧板、底板和右承压板构成“凵”型框架,侧板和右承压板之间设有螺杆和滑杆,螺杆一端与侧板连接,螺杆另一端与右承压板连接,滑杆一端与侧板连接,滑杆另一端与右承压板连接,所述螺杆有两个,两个螺杆分别位于侧板的对角处,所述滑杆有两个,两个滑杆分别位于侧板的另一对角处;
[0004]所述左承压板滑动设置在滑杆和螺杆上,每个螺杆上各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每个螺杆上的两个螺母分别位于左承压板的两侧;
[0005]所述左承压板和右承压板之间设有用于对中放置千斤顶的对中机构,底板底侧设有用于移动的移动机构,左承压板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校验千斤顶力的压力传感器。
[0006]优选的,所述对中机构包括梯形槽板、固定板和驱动设备,固定板有两个,两个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位于上方的螺杆和滑杆上,固定板上设有导向孔,梯形槽板的梯形槽呈等腰梯形,梯形槽上底尺寸长于下底,梯形槽上底处开口,下底处封闭,梯形槽板上端的两侧均设有与导向孔相配合的导向柱,梯形槽板通过导向柱与导向孔的配合与固定板滑动连接;
[0007]所述驱动设备设置在底板顶侧,驱动设备驱动梯形槽板上下移动。
[0008]优选的,所述梯形槽上底尺寸不小于所测千斤顶的直径,梯形槽下底尺寸不大于所测千斤顶的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侧板顶端和右承压板顶端各设有一个吊环,两个吊环相对称。
[0010]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为四个万向轮,四个万向轮分别位于底板底侧的四角处。
[0011]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移动搬运方便,千斤顶和本实用新
型均可通过起重机吊装取放,节省了人力,上右承压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能够检验不同型号的千斤顶,使用灵活性好且成本低;
[0012]2.本技术符合工地现场使用,千斤顶在实际应用中本身是卧式张拉,传统反力架是将千斤顶竖直放置,传感器、千斤顶的自重,千斤顶与地面的摩擦等都会影响校准参数,本技术是将千斤顶卧放进行检验,能够减少自重等带来的影响,让结果更具有应用性。
[0013]3.压力传感器可根据千斤顶量程进行对应更换,使结果更准确,梯形槽板可使千斤顶放置后对准反力架中心,使千斤顶对中调整更方便,省时省工。
[0014]4.对于一些圆形或者柱状的传感器(难以检验的水平力),也可以通过本技术进行校准检验,应用局限性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1
‑
侧板、2
‑
右承压板、3
‑
底板、4
‑
左承压板、5
‑
螺杆、6
‑
滑杆、7
‑
螺母、8
‑
固定板、9
‑
梯形槽板、10
‑
导向板、11
‑
驱动设备、12
‑
吊环、13
‑
压力传感器、14
‑
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为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明白,所给出的实施例仅仅为实现方式的一种,并不代表所有实施例。
[0018]在本文中,“上、下、左、右”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
[0019]结合附图1,一种千斤顶校验用便携式反力装置,包括左承压板4、右承压板2、侧板1和底板3,侧板1和右承压板2相对设置在底板3顶侧的两端,侧板1、底板3和右承压板2构成“凵”型框架,侧板1和右承压板2之间设有螺杆5和滑杆6,螺杆5一端与侧板1连接,螺杆5另一端与右承压板2连接,滑杆6一端与侧板1连接,滑杆6另一端与右承压板2连接,所述螺杆5有两个,两个螺杆5分别位于侧板1的对角处,所述滑杆6有两个,两个滑杆6分别位于侧板1的另一对角处;
[0020]具体的,左承压板4上设有与滑杆6和螺杆5配合的安装孔,左承压板4通过安装孔套设在螺杆5和滑杆6上实现滑动连接,其中与螺杆5配合的安装孔的孔径需稍大于螺杆5的直径,使左承压板4主要在滑杆6上滑动,防止出现左承压板4磨损螺杆5、螺杆5影响左承压板4滑动流畅度等现象;螺杆5主要作用为螺纹连接螺母7,通过旋转左承压板4两侧的螺母4夹紧左承压板4,对左承压板4进行限位固定。
[0021]所述左承压板4滑动设置在滑杆6和螺杆5上,每个螺杆5上各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7,每个螺杆5上的两个螺母7分别位于左承压板4的两侧;
[0022]所述左承压板4和右承压板2之间设有用于对中放置千斤顶的对中机构,对中机构使千斤顶放置后位于右承压板的中心位置,利于校验千斤顶使装置受力均匀,保证校验精度,底板3底侧设有用于移动的移动机构,左承压板4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校验千斤顶力的
压力传感器13,便于根据千斤顶的量程更换适应的传感器,使校验结果更为准确。
[0023]具体的,所述对中机构包括梯形槽板9、固定板8和驱动设备11,固定板8有两个,两个固定板8分别固定连接在位于上方的螺杆5和滑杆6上,固定板8上设有导向孔,梯形槽板9的梯形槽呈等腰梯形,梯形槽上底尺寸长于下底,梯形槽上底处开口,下底处封闭,梯形槽板9上端的两侧均设有与导向孔相配合的导向柱10,梯形槽板9通过导向柱10与导向孔的配合与固定板8滑动连接;
[0024]所述驱动设备11设置在底板3顶侧,驱动设备11驱动梯形槽板9上下移动,由于不同型号的千斤顶尺寸不同,在放入直径较大的千斤顶时,千斤顶会在梯形槽板9的梯形槽中的上部位置卡住,出现千斤顶轴心位置高于右承压板中心位置的情况,通过驱动设备11对千斤顶位置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对中,驱动设备11可采用推杆、升降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千斤顶校验用便携式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承压板(4)、右承压板(2)、侧板(1)和底板(3),侧板(1)和右承压板(2)相对设置在底板(3)顶侧的两端,侧板(1)、底板(3)和右承压板(2)构成“凵”型框架,侧板(1)和右承压板(2)之间设有螺杆(5)和滑杆(6),螺杆(5)一端与侧板(1)连接,螺杆(5)另一端与右承压板(2)连接,滑杆(6)一端与侧板(1)连接,滑杆(6)另一端与右承压板(2)连接,所述螺杆(5)有两个,两个螺杆(5)分别位于侧板(1)的对角处,所述滑杆(6)有两个,两个滑杆(6)分别位于侧板(1)的另一对角处;所述左承压板(4)滑动设置在滑杆(6)和螺杆(5)上,每个螺杆(5)上各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7),每个螺杆(5)上的两个螺母(7)分别位于左承压板(4)的两侧;所述左承压板(4)和右承压板(2)之间设有用于对中放置千斤顶的对中机构,底板(3)底侧设有用于移动的移动机构,左承压板(4)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校验千斤顶力的压力传感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千斤顶校验用便携式反力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兆奎,赖小雪,李义凯,董凡荣,于增义,郑树凯,宋鑫,张炯,任士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鉴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