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81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包括外壳、电芯和端板组件,外壳包括壳体和两个盖板,壳体由首尾连接的四个侧板围成一矩形中空结构,壳体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形成有连通壳体内部的开口,开口的面积大于任意一个侧板的面积,电芯能穿过任一开口安装在壳体内,两个盖板分别封堵两个开口,端板组件包括连接板和设在连接板上的极柱,极柱与电芯连接,连接板设在电芯与其中一个侧板的内壁之间,与连接板连接的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极柱穿过第一连接孔伸出壳体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通过将开口设在外壳的大面上,能够降低电芯入壳的难度,而且端板组件与外壳采用分体设计,能够避免端板组件和外壳两者的生产误差累积,减少电池组装时发生干涉的情况。发生干涉的情况。发生干涉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包括电芯和用于包裹电芯的外壳,外壳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此外壳包括上端开口的壳体及用于封堵壳体上端开口的盖板,通过盖板和壳体组合形成用于通纳电芯的电芯容纳腔。为了适应目前大容量电池的需求,电池通常会采用大体积的设计,因此,外壳也需要设计得更大。
[0003]目前的壳体开口一般设置在壳体的窄面上,壳体开口面积较小,使得大体积的电芯在入壳的过程中容易与壳体的侧壁发生刮蹭,导致电芯的入壳难度大;而且现有电池的端子与盖板集成在一起形成盖板组件,但由于盖板和端子具有加工误差,盖板和端子各自的加工误差都会累积在盖板组件上,导致盖板组件的加工误差大,当盖板组件与电芯和壳体组装时,会因加工误差过大而出现干涉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降低电芯入壳难度。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外壳,包括外壳、电芯和端板组件,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两个盖板,所述壳体由首尾连接的四个侧板围成一矩形中空结构,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内部的开口,所述开口的面积大于任意一个所述侧板的面积,两个盖板分别封堵两个所述开口,所述电芯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端板组件包括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极柱,所述极柱与所述电芯的极耳连接,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电芯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的内壁之间,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所述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极柱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伸出所述壳体外侧。
[0007]作为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板组件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极柱的一端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内,以将所述极柱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0008]作为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板组件还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密封环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密封环通过所述第二卡槽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周,以使所述密封环抵紧在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一凸台之间。
[0009]作为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池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的极柱孔,所述极柱设置在所述极柱孔,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极柱和所述极耳。
[0010]作为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极柱孔贯穿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连接环包括环本体和沿所述环本体周向设置的第二凸台,
所述环本体插设在所述极柱孔内,所述第二凸台抵接在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凹槽的槽壁焊接。
[0011]作为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板组件还包括第一塑胶件和第二塑胶件,所述第一塑胶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且套设在所述极柱的外周,所述连接片包括片本体和连接凸部,所述第二塑胶件设置在所述片本体和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塑胶件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凸部穿过的第一避让孔。
[0012]作为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托板,所述壳体的侧板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端板组件连接,所述托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与所述电芯之间。
[0013]作为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壁焊接。
[0014]作为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二凸起和防爆孔,所述防爆孔内设置有防爆阀,所述第二凸起环绕所述防爆孔的周部设置,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防爆孔连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凸起插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焊接。
[0015]作为电池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设置有第三凸起和注液孔,所述第三凸起沿所述注液孔的周向设置,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注液孔连通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凸起插设在所述第三连接孔内,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焊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电池将开口开设在壳体面积最大的侧面上,能够有效地降低电芯入壳的难度,从而提高电芯入壳的效率,端板组件通过设置连接板,能够先将极柱固定在连接板上,再将连接板与壳体的连接,有助于增强外壳的结构强度,保证极柱的稳定性;而且端板组件与外壳采用分体设计,能够有效地避免端板组件与壳体或盖板的生产误差累积在一起,从而减少电池组装时发生干涉的情况,有助于提高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0017]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池的立体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端板组件的装配分解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电池的剖视图;
[0021]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0022]图5为图3的B处放大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极柱组件的装配分解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连接板的立体视图。
[0025]图中:
[0026]1、外壳;11、壳体;111、开口;112、第一连接孔;113、第二连接孔;114、第三连接孔;12、盖板;13、托板;2、电芯;21、极耳;3、端板组件;31、连接板;311、极柱孔;312、凹槽;313、第一凸起;314、第二凸起;315、防爆孔;316、第三凸起;317、注液孔;32、极柱;321、第一凸台;33、连接环;331、环本体;332、第二凸台;333、第一卡槽;34、密封环;341、第二卡槽;35、第一塑胶件;36、第二塑胶件;361、第一避让孔;4、连接片;5、防爆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包括外壳1、电芯2和端板组件3,外壳1包括壳体11和两个盖板12,壳体11由首尾连接的四个侧板围成一矩形中空结构,壳体11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形成有连通壳体11内部的开口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两个盖板,所述壳体由首尾连接的四个侧板围成一矩形中空结构,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内部的开口,所述开口的面积大于任意一个所述侧板的面积,两个所述盖板分别封堵两个所述开口;电芯,所述电芯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端板组件,所述端板组件包括连接板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极柱,所述极柱与所述电芯的极耳连接,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电芯与一个所述侧板的内壁之间,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所述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极柱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伸出所述壳体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组件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极柱的一端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内,以将所述极柱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组件还包括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密封环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密封环通过所述第二卡槽套接在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周,以使所述密封环抵紧在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一凸台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通的极柱孔,所述极柱设置在所述极柱孔,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极柱和所述极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极柱孔贯穿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连接环包括环本体和沿所述环本体周向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旭舒宽金贺孝武邓振袁威何巍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