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援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80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救援背包,包括:壳体上设有双肩背带;套装有卷筒的芯轴固定在壳体内;绳子绕设在卷筒上;轮圈一端与卷筒固定,另一端扣设有与壳体固定的盖体;转轴一端与顶杆固定;摆动件设置有两个且其外侧壁贴附有摩擦片,摩擦片能够与轮圈的内侧壁抵接;盖体上固定有铰接杆,摆动件一端与铰接杆铰接,另一端与顶杆外壁抵接;拉伸弹簧分别与两个摆动件钩接;手持驱动件的转动输出端与转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上安装双肩背带,壳体内安装放绳组件,该设置使得该背包能够实现放绳以及速降功能;通过设置刹停组件,使用者能够利用该刹停组件可靠地实现卷筒的减速以及刹停;手持驱动件能够使操作者便于对卷筒进行刹停控制。控制。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援背包


[0001]本技术涉及救援装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救援背包。

技术介绍

[0002]高层救援需要消防员速降到目标楼层,现有的速降方式是消防员到达目标楼层的上方,然后将速降绳索的一端与楼体固定,另一端甩出窗外并落地,消防员带好安全带,将安全带上带有刹车功能的锁扣套设在速降绳索上,随后进行速降。该种方式需要预先将速降绳索固定以及布置在楼体外,速降绳索布置到位后,消防员再进行安全带以及锁扣与速降绳索的连接的准备,上述操作时间较长,容易耽误救援时机,并且,在民用领域,普通的高层住宅住户有的需要配备速降逃生设备,上述速降绳索安装以及使用较为繁琐,在紧急情况下容易误操作,甚至错过最佳逃生时机。
[0003]除上述之外,现有的救援背包仅仅能够实现速降的功能,随着救援设备功能的多元化,救援背包需要赋予其另外的救援功能,比如施救人员在野外对伤者进行转运时,现有的手段是两个施救人员一前一后共同抬着担架行进,由于野外路况不明,施救人员的双手已经被“占用”,其行进过程中,双手没有“依靠物”,比如登山棍等,施救人员行进的过程中容易跌倒,伤员的向外转运过程比较困难。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救援背包,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救援背包。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救援背包,包括:
[0008]壳体,所述壳体一侧安装有双肩背带;
[0009]放绳组件,所述放绳组件包括芯轴、卷筒、绳子以及挂钩,所述芯轴限位在所述壳体内且其两端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卷筒同轴套设在所述芯轴上;所述绳子绕设在所述卷筒上且其一端与所述卷筒固定,另一端在穿过所述壳体后与所述挂钩连接;
[0010]刹停组件,所述刹停组件包括轮圈、盖体、转轴、顶杆、摆动件、摩擦片、铰接杆、拉伸弹簧以及手持驱动件,所述轮圈和所述盖体均同轴套设在所述芯轴上;所述轮圈一端与所述卷筒固定,另一端扣设有所述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转轴平行于所述芯轴布置;所述转轴一端与所述顶杆的侧壁垂直固定,另一端在依次穿过所述盖体和所述壳体后布置在所述壳体外部;所述摆动件限位在所述轮圈内且其相对布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摆动件之间居中限位有所述芯轴,所述摆动件呈半弧形且其外侧壁贴附有所述摩擦片,所述摩擦片能够与所述轮圈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盖体上固定有与所述芯轴平行的所述铰接杆,两个所述摆动件的一端均与所述铰接杆铰接,两个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顶杆的外壁抵接;所述拉伸弹簧限位在所述芯轴、所述转轴以及两个所述摆动件围成的区域内,
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摆动件钩接;所述手持驱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外部且其具有转动输出端,所述转动输出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0011]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救援背包,本技术通过在壳体上安装双肩背带,壳体内安装放绳组件,该设置能够使得该背包能够实现放绳以及速降功能;通过设置刹停组件,使用者能够利用该刹停组件可靠地实现卷筒的减速以及刹停;手持驱动件能够使操作者便于对卷筒进行刹停控制。
[0012]优选的,所述手持驱动件包括齿轮、齿条、安装板、刹停把手以及闸线,所述齿轮限位在所述壳体外且其与所述转轴同轴固定;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所述刹停把手包括连接杆一、定把手、连接杆二以及动把手,所述连接杆一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定把手;所述连接杆二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动把手,另一端与所述定把手的侧壁铰接且二者的铰接中心靠近所述连接杆一布置;所述动把手远离所述定把手布置;所述闸线包括柔性外管和布置在所述柔性外管内部的芯线,所述柔性外管的两端各自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连接杆一固定,所述芯线的一端在穿过所述安装板后与所述齿条连接,所述芯线的另一端在穿过所述连接杆一后与所述动把手靠近所述连接杆二的一端连接。使用者能够利用该手持驱动件对卷筒进行减速刹停操作,操作方式灵活,无论使用者以哪种方式背负该背包,均能够对手持驱动件进行操作。
[0013]优选的,所述手持驱动件还包括滑轨和固定板,所述滑轨与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所述滑轨的轨长方向与所述转轴的轴长方向垂直,所述齿条上开设有与所述滑轨适配的滑槽,所述齿条滑动嵌设至所述滑轨上;所述齿条的一侧壁固定有所述固定板,所述芯线远离所述动把手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该设置确保齿条能够可靠地与壳体滑动连接,芯线与齿条能够通过固定板可靠连接。
[0014]优选的,还包括锁死组件,所述锁死组件包括锁死盘、凸块、挡板、锁杆、螺杆、锁紧螺母以及扳手,所述锁死盘同轴套固在所述轮圈上,所述锁死盘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面一体成型有多个所述凸块,多个所述凸块沿所述锁死盘的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且沿所述锁死盘的径向方向开设有条状通孔,所述凸块沿所述锁死盘径向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条状通孔的孔长,所述挡板限位在所述壳体内且其两侧板面各自固定有所述锁杆和所述螺杆,所述挡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所述锁杆与所述螺杆同轴布置,所述螺杆穿过所述条状通孔后与所述锁紧螺母旋接,所述扳手的一端与所述锁紧螺母固定,所述锁杆能够嵌装至相邻的两个所述凸块之间。当需要在某一位置长时间停留或者长时间不使用该背包时,该锁死组件能够确保卷筒可靠地刹停锁止,此时,操作者可以松开定把手和动把手。
[0015]优选的,还包括连接轴、旋拧头、顶紧螺母以及绑带,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同轴固定有所述旋拧头,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在穿过所述壳体后与所述顶紧螺母旋接,所述连接轴垂直于所述芯轴布置,所述连接轴上卷设有两个所述绑带,所述绑带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两个所述绑带的固定端均与所述连接轴固定,两个所述绑带的活动端均布置在所述壳体外,在所述壳体背向所述双肩背带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用于穿设所述绑带的让位孔一,所述壳体内一体成型有两个容纳腔,两个所述绑带的固定端各自限位在两个所述容纳腔内。两个背负有该背包的使用者能够搭配着进行抬担架操作,并且抬担架的同时能够腾出双手,有利于在复杂路况使用。
[0016]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绳子的让位孔二,所述让位孔一和所述让位孔二之间布置有所述芯轴。该设置便于挂钩以及绑带的布置。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一种救援背包的整体轴测图;
[0019]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是一种救援背包的局部轴测图一;
[0022]图5是一种救援背包的局部轴测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援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一侧安装有双肩背带(2);放绳组件,所述放绳组件包括芯轴(3)、卷筒(4)、绳子(5)以及挂钩(6),所述芯轴(3)限位在所述壳体(1)内且其两端与所述壳体(1)固定,所述卷筒(4)同轴套设在所述芯轴(3)上;所述绳子(5)绕设在所述卷筒(4)上且其一端与所述卷筒(4)固定,另一端在穿过所述壳体(1)后与所述挂钩(6)连接;刹停组件,所述刹停组件包括轮圈(7)、盖体(8)、转轴(9)、顶杆(10)、摆动件(11)、摩擦片(12)、铰接杆(13)、拉伸弹簧(14)以及手持驱动件,所述轮圈(7)和所述盖体(8)均同轴套设在所述芯轴(3)上;所述轮圈(7)一端与所述卷筒(4)固定,另一端扣设有所述盖体(8);所述盖体(8)与所述壳体(1)固定,所述转轴(9)平行于所述芯轴(3)布置;所述转轴(9)一端与所述顶杆(10)的侧壁垂直固定,另一端在依次穿过所述盖体(8)和所述壳体(1)后布置在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摆动件(11)限位在所述轮圈(7)内且其相对布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摆动件(11)之间居中限位有所述芯轴(3),所述摆动件(11)呈半弧形且其外侧壁贴附有所述摩擦片(12),所述摩擦片(12)能够与所述轮圈(7)的内侧壁抵接;所述盖体(8)上固定有与所述芯轴(3)平行的所述铰接杆(13),两个所述摆动件(11)的一端均与所述铰接杆(13)铰接,两个所述摆动件(1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顶杆(10)的外壁抵接;所述拉伸弹簧(14)限位在所述芯轴(3)、所述转轴(9)以及两个所述摆动件(11)围成的区域内,所述拉伸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摆动件(11)钩接;所述手持驱动件布置在所述壳体(1)外部且其具有转动输出端,所述转动输出端与所述转轴(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驱动件包括齿轮(15)、齿条(16)、安装板(17)、刹停把手以及闸线,所述齿轮(15)限位在所述壳体(1)外且其与所述转轴(9)同轴固定;所述齿条(16)与所述齿轮(15)啮合,所述齿条(16)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17)与所述壳体(1)的外壁固定;所述刹停把手包括连接杆一(18)、定把手(19)、连接杆二(20)以及动把手(21),所述连接杆一(18)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定把手(19);所述连接杆二(20)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动把手(21),另一端与所述定把手(19)的侧壁铰接且二者的铰接中心靠近所述连接杆一(18)布置;所述动把手(21)远离所述定把手(19)布置;所述闸线包括柔性外管(22)和布置在所述柔性外管(22)内部的芯线(23),所述柔性外管(22)的两端各自与所述安装板(17)和所述连接杆一(18)固定,所述芯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正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