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纳米纤维材料及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878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孔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多孔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6~10g的乙醇作为溶剂,加入2.0~3.0g聚乙烯吡咯烷酮(K90)、1.0~2.0g液态石蜡、0.2~0.6gDIPA和0.2~0.6gCTAB,搅拌7~9小时后得到二氧化钛前驱体溶液;二氧化钛前驱体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得到静电纺丝纤维薄膜;将所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薄膜,在炉中空气气氛下,450~550℃煅烧处理1.5~2.5h,升温速率为0.8~1.2℃/min,收集煅烧后得到的粉末即为多孔纳米纤维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一步法制备出中空多孔二氧化钛纤维气敏材料,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大批量制备。大批量制备。大批量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纳米纤维材料及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
,具体是一种多孔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典型的N型半导体气敏材料,它具有低成本、无毒无污染、工作温度范围广、响应恢复速度快、长期稳定性好的优点。然而二氧化钛材料的初始电阻值通常较高,如果用于测试氧化性气体,测试过程中二氧化钛的电阻值会进一步上升,有时会超出测试机台的测试量程,因此,二氧化钛材料大部分时间都被用于测试还原性气体。此外,二氧化钛的选择性较差,对多种VOCs气体都会有一定的响应,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掺杂,担载其他元素或化合物进行使用,因此改良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进而降低其电阻值并且提升其选择性是十分有必要的。二氧化钛通常有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两种晶相结构,常见的二氧化钛通常呈现两者的混合相或者两者的纯相,晶相结构的不同通常会影响材料的电阻值和表面的氧缺陷数目从而影响其电阻值。目前,多种不同形貌结构的二氧化钛已经被制备出来了,其中二氧化钛纳米纤维材料,由于其具备制备方法简单、可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6~10g的乙醇作为溶剂,加入2.0~3.0g聚乙烯吡咯烷酮、1.0~2.0g液态石蜡、0.2~0.6gDIPA和0.2~0.6gCTAB,搅拌7~9小时后得到二氧化钛前驱体溶液;二氧化钛前驱体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得到静电纺丝纤维薄膜;将所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薄膜,在炉中空气气氛下,450~550℃煅烧处理1.5~2.5h,升温速率为0.8~1.2℃/min,收集煅烧后得到的粉末即为多孔纳米纤维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钛前驱体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得到静电纺丝纤维薄膜,包括设置静电纺丝的参数:电压为20kV,采用接收板进行接收,接收距离为20cm,溶液的注射器推进速度为1.0mL/h,电纺丝10h后即可得到静电纺丝纤维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7~9g的乙醇作为溶剂,加入2.2~2.8g聚乙烯吡咯烷酮(K90)、1.2~1.8g液态石蜡、0.3~0.5gDIPA和0.3~0.5gCTAB,搅拌7~9小时后得到二氧化钛前驱体溶液;二氧化钛前驱体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得到静电纺丝纤维薄膜;将所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薄膜,在炉中空气气氛下,450~550℃煅烧处理1.5~2.5h,升温速率为0.8~1.2℃/min,收集煅烧后得到的粉末即为多孔纳米纤维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8g的乙醇作为溶剂,加入2.5g聚乙烯吡咯烷酮、1.5g液态石蜡、0.4gDIPA和0.4gCTAB,搅拌得到二氧化钛前驱体溶液;二氧化钛前驱体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得到静电纺丝纤维薄膜;将所得到的静电纺丝纤维薄膜,在炉中空气气氛下,500℃煅烧处理2h,升温速率为1℃/min,收集煅烧后得到的粉末即为多孔纳米纤维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8g的乙醇作为溶剂,加入2.5g聚乙烯吡咯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