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658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5
操控台具有:台主体,其具有上部开口;以及盖,其对上部开口进行开闭。盖具有:盖主体;转动轴,其设置于盖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将盖主体与所述台主体连结;以及操作部,其与转动轴对应地设置,通过对该操作部进行操作而将该转动轴与所述台主体的连结状态解除。盖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而转动,另一方面,构成为通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能够将盖从台主体拆下。下。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操控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操控台(console box)。

技术介绍

[0002]日本特开2020

82926号公报中记载了设置于车室内的操控台。
[0003]该公报中记载的操控台具有:台主体,其具有设置有上部开口的收纳部;以及盖体,其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台主体转动,并且在将上部开口关闭的关闭状态与将上部开口打开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开闭动作。操控台具有如下开闭机构,即,以从沿开口的左侧周缘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侧转动轴以及沿开口的右侧周缘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右侧转动轴中选择的一个转动轴为中心对盖体进行开闭动作。
[0004]开闭机构具有:右侧操作部,其以能够进行打开操作的方式安装于盖体的主体部,通过打开操作以左侧转动轴为中心而使盖体进行打开动作;以及左侧操作部,其以能够进行打开操作的方式安装于盖体的主体部,通过打开操作以右侧转动轴为中心而使盖体进行打开动作。
[0005]开闭机构具有如下误动作防止装置,即,防止同时进行基于对右侧操作部的打开操作的盖体的打开动作以及基于对左侧操作部的打开操作的盖体的打开动作。例如在通过对右侧操作部的打开操作以左侧转动轴为中心使盖体进行打开动作时,利用误动作防止装置防止进行左侧操作部的打开操作、即右侧转动轴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但是,包含上述公报在内的当前的操控台具有误动作防止装置,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构造变得复杂,并且部件件数增多进而重量增加。
[0007]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方式的操控台具有:台主体,其具有上部开口;以及盖,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台主体连结,并且对所述上部开口进行开闭,所述盖具有:盖主体;转动轴,其设置于所述盖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将所述盖主体与所述台主体连结;以及操作部,其与所述转动轴对应地设置,通过对该操作部进行操作而将该转动轴与所述台主体的连结状态解除,所述盖构成为能够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而转动,另一方面,构成为通过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而能够将所述盖从所述台主体拆下。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操控台的第1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0009]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台主体的分解斜视图。
[0010]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盖的分解斜视图。
[0011]图4A及图4B是第1实施方式的垫片的斜视图。
[0012]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操控台的剖面图。
[0013]图6是沿着图5中的6

6线的剖面图。
[0014]图7是沿着图5中的7

7线的剖面图。
[0015]图8A是沿着图5中的8

8线的剖面图。
[0016]图8B是与图8A对应的图,且是盖的第2面朝向上方的状态的剖面图。
[0017]图9是与图1对应的图,且是盖的第2面朝向上方的状态的斜视图。
[0018]图10A是与图7对应的图,且是表示变更例的操控台的剖面图。
[0019]图10B是与图10A对应的图,且是表示盖打开的状态的剖面图。
[0020]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台主体的上部的支撑框部、垫片以及第2弹簧的分解斜视图。
[0021]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以支撑框部的前部、垫片以及第2弹簧为中心的局部分解斜视图。
[0022]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以支撑框部的后部、垫片以及第2弹簧为中心的局部分解斜视图。
[0023]图14是第2实施方式的盖的分解斜视图。
[0024]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以盖的操作部为中心的局部分解斜视图。
[0025]图16是第2实施方式的操控台上部的局部纵剖面图。
[0026]图17是沿着图16中的17

17线的操控台上部的局部剖面图。
[0027]图18是与图17对应的图,且是对操作部进行压入操作的状态的操控台上部的局部剖面图。
[0028]图19是沿着图16中的19

19线的操控台上部的局部剖面图。
[0029]图20是沿着图16中的20

20线的操控台上部的局部剖面图。
[0030]图21是第3实施方式的操控台上部的局部纵剖面图。
[0031]图22是沿着图21中的22

22线的操控台上部的局部剖面图。
[0032]图23是放大表示图22的要部的局部剖面图。
[0033]图24是与图22对应的图,且是对一个操作部进行压入操作的状态的操控台上部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第1实施方式>
[0035]下面,参照图1~图9对操控台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6]如图1所示,操控台在车室内配置于驾驶席与副驾席之间。
[0037]下面,将车辆的前后方向简单地设为前后方向L进行说明。另外,将车宽方向W上远离车辆的中央一侧设为车宽方向W的外侧、且将接近该中央一侧设为车宽方向W的内侧而进行说明。另外,将车辆位于水平面上时的车辆的上下方向简单地设为上下方向Z而进行说明。
[0038]如图2所示,操控台具有台主体10,该台主体10具有上部开口11。
[0039]如图3所示,操控台具有盖30,该盖3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台主体10连结且对上部开口11进行开闭。
[0040]如图2及图3所示,利用设置为在盖主体31的车宽方向W的两侧相互平行的一对转动轴41与垫片20,将盖主体31与台主体10连结。此外,各转动轴41具有前后一对轴部。
[0041]如图1及图3所示,盖30具有一对操作部42,它们设置为分别与一对转动轴41对应,被朝向盖主体31进行压入操作而将该转动轴41与台主体10的连结状态解除,并且它们相互独立。
[0042]盖30构成为能够以从一对转动轴41中选择的一个转动轴41的轴线C为中心而转动,另一方面,构成为同时对一对操作部42这两者进行操作而能够从台主体10将盖30拆下。
[0043]如图1所示,操控台具有壳体50,其在使得盖30的上表面露出的状态下对台主体10进行收容。
[0044]接下来,对操控台的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45]<台主体10>
[0046]如图2所示,台主体10形成为近似长方体状。
[0047]上部开口11为俯视时的近似长方形。上部开口11具有沿前后方向L延伸的一对边缘、以及沿车宽方向W延伸的一对边缘。
[0048]台主体10具有在前后方向L上对称的构造,并且具有在车宽方向W上对称的构造。因此,下面,对台主体10的前后方向L的一侧的构造进行说明,对于另一侧的构造,有时省略说明。另外,对台主体10的车宽方向W的一侧的构造进行说明,对于另一侧的构造,有时省略说明。
[0049]在台主体10的前侧以及后侧的侧壁10a分别设置有支撑部12。
[0050]前侧的支撑部12位于比上部开口11更靠前侧的位置。后侧的支撑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控台,其具有:台主体,其具有上部开口;以及盖,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台主体连结,并且对所述上部开口进行开闭,其中,所述盖具有:盖主体;转动轴,其设置于所述盖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将所述盖主体与所述台主体连结;以及操作部,其与所述转动轴对应地设置,通过对该操作部进行操作而将该转动轴与所述台主体的连结状态解除,所述盖构成为能够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而转动,另一方面,构成为通过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将所述盖从所述台主体拆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台,其中,一对所述转动轴在所述盖主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彼此平行地设置,一对所述操作部分别与一对所述转动轴对应,并且设置为彼此独立,所述盖构成为能够以从一对所述转动轴中选择的一个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而转动,另一方面,构成为通过对一对所述操作部这两者进行操作而能够将所述盖从所述台主体拆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台,其中,所述盖主体具有:第1面;以及第2面,其位于所述第1面的里侧,所述台主体以及所述盖具有即使是使得所述第1面及所述第2面的任一者朝向上方的姿态也能够将所述盖安装于所述台主体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控台,其中,所述第1面具有肘部放置面,所述第2面具有包含凹部在内的托盘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台,其中,所述台主体具有始终对所述盖朝向上方施力的提起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台,其中,通过对所述操作部进行操作而使所述转动轴朝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移动,所述盖具有始终对所述操作部朝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施力的第1施力部件,所述操控台还具有:一对垫片,它们以无法转动的方式组装于所述台主体,将所述转动轴的两端支撑为能够转动;以及一对第2施力部件,它们始终对所述垫片在所述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朝向接近所述转动轴一侧施力,所述垫片具有对所述转动轴的所述轴线方向的端部进行收容的收容凹部,在所述收容凹部的内周面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部分设置有以在所述轴线方向上越靠所述收容凹部的外侧则越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方式倾斜的内侧倾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井直行菱田裕小泽悦雄志水佑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