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贴合除泡传输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贴合除泡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贴合除泡传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贴合工艺是对产品的外表面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表面保护工艺,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应用,贴合工艺的应用随处可见,如在手机、手表、电视、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屏上,关于显示屏的贴合工艺所应用的贴合结构包括有传感器玻璃+钢化玻璃盖板结构(简称G+G电容屏)、表面钢化玻璃+薄膜FILM材质的触摸屏(简称G+F电容屏)等,其中,在贴合结构之间是通过光学胶进行贴合,传统的贴合工艺是通过人工进行贴合,不仅贴合效率低,还会出现气泡问题,影响产品质量。
[0003]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发展,自动贴合机逐渐代替了人工贴合,其不仅能够提高贴合效率,还能够提高贴合质量,但仍存在贴合产品表面出现气泡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应用贴合产品的美观,还会影响到产品的清晰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贴合物料的除泡效率,且同时减少贴合产品表面出现的气泡问题,提升产品贴合质量及产品的美观,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贴合除泡传输结构,采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贴合除泡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取料机构(2),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用于拾取贴合物料至料盘中;除泡仓机构(3),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且包括伸缩组件(31)、托盘件(32)、压力箱(33)和气压管(34),所述伸缩组件(31)固定在压力箱(33)上连接所述托盘件(32),所述气压管(34)一端贯通连接所述压力箱(33),另一端外接气压设备;其中,所述伸缩组件(31)用于带动所述托盘件(32)进出所述压力箱(33),所述托盘件(32)上放置有所述料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合除泡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31),包括:固定件(311),固定在所述压力箱(33)相对所述机架(1)的一侧面;第一转动件(312),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固定件(311)的两端;第一移动件(313),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转动件(312)上;第一驱动件(314),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转动件(312)中任一者;推拉件(315),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件(313)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托盘件(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合除泡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机构(2)包括:第一Z轴移动组件(21),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第一X轴移动组件(22),可移动式卡合在所述第一Z轴移动组件(21)上,用于在所述第一Z轴移动组件(21)上沿Z轴方向往复直线运动;其中,所述第一X轴移动组件(22)包括卡合移动件(221)、第二转动件(222)、第二移动件(223)、第二驱动件(224)和取料移动件(225),所述卡合移动件(221)卡合所述第一Z轴移动组件(21);所述第二转动件(222)设置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卡合移动件(221)的两端;所述第二移动件(223)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转动件(222)上;所述取料移动件(225)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移动件(223)的一侧;第二Z轴移动组件(23),可移动式卡合在所述取料移动件(225)的另一端上,用于随所述第二移动件(223)沿X轴方向往复直线运动;取料件(24),可移动式连接在所述第二Z轴移动组件(23)上,用于在所述第二Z轴移动组件(23)上沿Z轴方向往复直线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合除泡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料流水机构(4),所述上料流水机构(4)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一侧,且包括:第一支撑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科力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